浅谈动画中娱乐效果的创作

时间:2022-09-07 01:07:55

浅谈动画中娱乐效果的创作

摘要:当代人对动漫中引人入笑的情节有独特的热爱。试图探寻如何让各种调笑的技巧与动画中情节内容相结合,使其所产生的更鲜明的表现力,让动画这门艺术在我们生活中更显得生机勃勃。

关键词:动漫;情节;滑稽

中图分类号:J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0-0237-02

一、引言

在现在大多数动画片中,不管出自于什么题材,在制作中都会故意设计一些搞笑的情节,这类动漫的艺术表现流派主要体现为美国的滑稽,日本的怪诞,以及后现代文化思潮影响下非主流的诙谐[1]。滑稽、怪诞以及诙谐这些具体的逗引着人们笑神经的方式赢得了接受者的青睐,于是大多数动漫的制作者都绞尽脑汁寻求把引人入笑的情节融入动漫内容当中,这是因为:第一,它能缓解人们的生活压力;第二,它能适应动画作品内容表达的需要;第三,能为制作商们带来最大利润。调笑情节在动漫创作和实际应用过程当中的重要性是如此之大,那么调笑情节的创作方法有哪些呢?下文将结合案例来进行分析。

二、动画中引人入笑情节创作的方法分析

“动画片中笑的情节一直以来都受大众欢迎,而笑在动画中表达却又不是单一性的,而是多元化的。” [2]动画是一种视听艺术,这种艺术表现手法不仅表现在视觉上同时也体现在听觉上。要制作引人入笑的情节不仅要用语言、动作还要配合音乐来引人发笑,这样才能拨动人的心弦,调节人们的好心情。因此语言、动作、音乐这三要素在动画中是相互联系,相互衬托的,这样才能让一部动画片更能把观众带进欢乐中。下面我们单独分开来谈谈如何具体表现调笑情节的方法:

第一,动画中用音效来表现笑的手法。音乐在影视动画中占据了极具重要的位置,它不仅为我们的创作提供不可或缺的血液,还无时无刻不牵引着我们创作的视觉符号。如《感觉的淡水》这部影片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它通过音乐的强化使影片视觉效果与感情传达很容易被观众所理解和接受。在音乐这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介入与指导下,使动画更生动,更能让观者身临其境地投入进去。如何制作有趣的音效呢,一般都用夸张和喜剧来表达。我们知道音乐是有节奏感的,在制作中会使用节奏的变动与变形去夸张和表现以达到一种滑稽的感觉,并在听的感官上取悦观众,往往这种音乐的变动与变形都是要与画面相结合才能表现的。如《猫和老鼠》这部动画就是典型的使用音乐中节奏的变化式来传达主题的。猫和老鼠在柜子里打斗时,通过用音乐节奏来体现他们在柜子里打斗滑稽的场面。改变音乐中节奏或加快节奏的“咚咚咚”的声音,让人们知道老鼠在柜子中被猫狠揍的样子。还有当猫用它的大掌把老鼠打出去被抛在空中用夸张长长的“啾……”一音来表示老鼠被抛到高空的程度。我们再来看看用流行音乐来装饰古代生活方式以调笑的另一范例:《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马文才出场,处理成一个闪亮炫目的舞台形象,旋转的灯光下,踏着动感十足的摇滚乐节拍。这位花花公子扭着潇洒的街头舞,操一口当今乐坛最流行的RAP调,给观众带来了极其滑稽的感觉,引得大家开怀大笑,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小孩看到这种镜头配着的音乐,无不表露出会心的笑容。

第二,在动漫中用动作、形状的夸张变形来取悦观众。变形是动画艺术中一个及泵的形式特征,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它是艺术抽象特性的一个自然延伸。因为抽象必然涉及对象物的某几个特征,特别是夸张和强调。如果这种夸张和强调达到了过分的地步,以至完全破坏了对象物的整个形体的比例,那么调笑的内质便会激发出来。以经典动漫中唐老鸭的动作为例:作为一种家禽,鸭子外形轮廓细节上的特点和特性不甚枚举,但唐老鸭的作者主要只是取鸭子喜欢呱呱叫略显笨拙而固执的特点,又喜欢发表议论的这一喜剧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有关唐老鸭所有的形式表现让人们印象深刻,比如遇到事情发晕,两颗小眼珠子乱转,走路时硕大的屁股摆动的幅度特别大,这些夸张变形都是让人们轻松欢快的笑点。像《猫和老鼠》的笑料就基本表现在变形形式的运用上。汤姆和杰瑞互相攻击,把对方的身体搓揉成不同的形状。这些形状的变化常常是匪夷所思的怪异却并不残忍,都达到让人一笑的效果。变形手段由于电脑技术的发展,这种手法运用的更为广泛了,而且用得更为自然,巴赫金指出:“夸张,夸张主义,过分性和过度性,一般公认是怪诞风格的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正是通过种种夸张的变形手段,作者将自己的“目的意象”鲜明地注入创作的形象中,使得形象的某个部分的特征被凸显到了极端好笑的程度,同时在心理上也强烈地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第三,动画中运用语言台词来表现笑的手法。在动漫剧情中运用语言对白来表现笑的手法也是很常见的。有借用当代的流行的口头禅来进行渲染的,也有用愚问愚答的方式以及宾客对白来制作笑的情节。首先,我们讲运用时尚语言来取悦观众,《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部动画片,在这部以凄美爱情为主线的现代动画片里,把现代气息非常浓厚的时尚语言或大众流行的口头禅作为笑的作料,不是古为今用而是大转折的反其道而行――今为古用。这手法在马文才的台词中用的最多,活生生的体现了马文才最有特色的丑角,他一出场就运用rap调的做自我介绍“你不能不知道我是谁我是谁?”句句体现时尚特征,时不时来一句“养老津帖”、“花花世界”、“迷倒妹妹”、“账单我pay”、“蜡笔小新”等新词新语。还有其他的人,如包括手拿戒尺、声音苍老得都在发抖的私塾老师、粗俗或捣蛋的私塾学友,他们的嘴里也在时不时唱着“白马王子”、“女朋友”、“没水准”、“高血压”、“爹地”之类及“小姐不够用了”、“太伤自尊了”等等这些令人哗然的新词,这一些都无疑为动画赢得了此起彼伏的笑声,而且是惹得观众捧腹大笑。另外,用台词进行搞笑的另一种手法就是愚问愚答的方式,这种方式我们在《樱桃小丸子》、《蜡笔小新》、《麦兜响叮当》等都运用得生动自然。对于这种形式,设计出一些让人意料的愚蠢问答辞是至关重要的,它的用意并非彰显剧中人物的愚蠢,而是以此引起观者的新奇感,使他享受纯粹语言游戏的,如《机器猫》中有这样的片段:在小镇的后山上发现了古三叶虫还有鱼类的化石,野比闻讯后喜不自胜,认为他找到了一个能够获诺贝尔奖的大发现。机器猫问其理由,他说这足以证明像这些虫啊、鱼啊在许多年前一直生活在海里的。这种回答没多大意义,但还算靠谱,野比接着再说:“那一定是很多年前的某一个夏天,这些虫鱼在海里晒着感觉太热,于是就爬上来到山里乘凉,一来二去忘了回家,于是就永远留在了后山上,于是就有了后山的化石。”这对一个略受过现代科学知识教育的人来说,都足以回答上面现象。这种荒唐地愚答传达出野比低于一般人的智商,与正常人的智商或者思维产生强烈的对比,于是逗引着人们的笑神经。

三、结语

动画中引人入笑的情节是动漫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动漫创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追求,回顾近年来国产动画创作的各个方面内容,无论在人物形象塑造、情节的编织,还是技术手段的使用,总是透着一股中洋结合现象,明显地让人感觉有“两张皮”的味道[3]。动漫中引人入笑的情节的创造如何更好的吸收和融入西方的动漫调笑情节的先进经验,并走出更具民族化的道路,这是我们在理论上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4]。

参考文献:

[1]靳泰然.现代动漫艺术及其主要流派[D].成都: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2]胡辛.中日动画片比较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王萌.国产动画片创造的缺失――对动画角色的设计及剧本创作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08,(4):102.

[4]陈伟.意象美在动画中的体现[J].艺术理论,2009,(1):165.[责任编辑 郭伟]

上一篇:如何看待编辑实践的创造性及其著作权 下一篇:八卦及六十四卦图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