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药物药理学研究

时间:2022-09-07 12:23:39

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药物药理学研究

【摘 要】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药物药理学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0例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利巴韦林联合口服止泻药进行治疗,研究组则采用静脉滴注西咪替丁联合口服蒙脱石散进行治疗。结果:急性

【关键词】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药理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R7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127―02

轮状病毒腹泻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胃肠道感染性腹泻,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本文主要分析了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药物治疗方法,以及临床疗效分析,并探讨了其药理学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期间共接收200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年龄0-48个月,平均年龄为(24.0±14.3)月,110例男性,90例女性,其中120例为急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静脉滴注利巴韦林10mg-15mg(kg・d)联合口服止泻药治疗。

研究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静脉滴注西咪替丁10mg-20mg(kg・d)联合蒙脱石散治疗[1]。所有患儿均将蒙脱石散粉剂充分溶于50毫升的流质食物,或者温开水中进行服用,根据患儿的不同年龄段给予不同剂量的口服蒙脱石散治疗,一岁以下的患儿给予口服蒙脱石散每日三次,每次三分之一袋进行治疗,一岁至两岁的患儿给予口服蒙脱石散每日三次,每日一到两袋进行治疗,两岁以上的患儿给予口服蒙脱石散每日三次,每日两到三袋进行治疗,所有患儿的疗程均为3天至5天之间[2]。。

1.3 观察指标

迁延性和慢性患儿在治疗5天内,急性患儿在治疗3天内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且粪便的次数和性状均已恢复,则表示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如果急性患儿在治疗第三天,迁延性和慢性患儿在治疗第5天的时候临床症状和粪便次数、性状的改善情况明显,则表示治疗有效果;如果急性患儿在治疗第三天,迁延性和慢性患儿在治疗第5天的时候临床症状和粪便次数、性状等情况均无明显的改善或者恶化,则表示治疗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不同病程的临床疗效比较

在急性

2.2 两组毒副作用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中有3例患儿出现毒副作用,其中1例表现为便秘,2例为面色潮红,毒副作用发生率为3%;对照组中有4例患儿出现毒副作用,其中贫血1例,消化道症状1例,面色潮红2例,毒副作用发生率为4%。两组毒副作用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0.148,P>0.05)

3 讨论

本文通过对比静脉滴注利巴韦林联合口服止泻药与静脉滴注西咪替丁联合蒙脱石散对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临床疗效。研究发现,采用静脉滴注西咪丁替联合蒙脱石散治疗的研究组的显效率为78%,总有效率高达96%,而采用静脉滴注利巴韦林联合口服止泻药治疗的对照组的显效率为31%,总有效率为74%,可见,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与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笔者分析,西咪替丁属于一种特异竞争性的H2受体拮抗剂,具有显著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对小肠绒毛具有修复作用,还可以有效的保护肠粘膜,使肠粘膜的刺激减轻,以及减轻肠粘膜的炎症,从而起到恢复肠道吸收功能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蒙脱石散具有层状结构,以及非均匀性电荷分布,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病菌,以及其产生的毒素具有极强的固定、抑制作用,对消化道粘膜具有很强的覆盖能力,并可以通过与粘液糖蛋白相互结合,从质和量两方面进行修复,提高粘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能力,因此蒙脱石散具有强而有效的止泻作用,且无任何毒副作用[3]。。

综上所述,静脉滴注西咪替丁联合口服蒙脱石散对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治疗具有疗效高、毒副作用发生率低等特点,非常值得临床的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高伟,任晓峰.轮状病毒感染机制及防治的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3,21(1):60-65.

[2] 周太光,卢昌碧.热毒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疗效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2):66-68.

[3] 汤晶晶,韩新民.小儿轮状毒肠炎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4):224-225.

上一篇:关于信息技术教师课堂行为习惯的思索 下一篇:颅脑外科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设计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