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呼吸系统的保健措施范文

时间:2023-12-05 17:18:55

婴幼儿呼吸系统的保健措施

婴幼儿呼吸系统的保健措施篇1

关键词:儿童保健;挑战;对策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324-02

我国成为儿童权利公约的签约国后,儿童优先、生存、保护以及发展策略便成为了我国政府对儿童的承诺,同时也成为我国儿童保健工作的目标及策略。我国在儿童保健工作基本策略主要包括两个,其一为控制儿童高死亡率为主,其二为实施保护及促进儿童发展为主策略。

1 我国儿童保健工作的挑战

虽然近年来我国的儿童保健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和效果,但我国儿童保健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还面临许多挑战,主要包括:①我国婴幼儿的死亡率存在较为显著的地区性差异,其中婴幼儿死亡率最高的地区为农村以及较为边远的地区;②我国还存在一部分地区缺乏与之相对应的儿童医疗保健服务设置、技术以及专业水平,与发达地区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③由于我国儿童医疗保障的体制的采刚刚创立,因此儿童医疗的保障水平以及覆盖率还有所欠缺,从而导致我国还有很大一部分儿童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得不到较为及时和有效治疗;④我国儿童重大疾病的防控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缺乏与之相对应的财政、政策以及社会的支持。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儿童保健工作中继续支持及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降低我国婴幼儿的死亡率。

1.1 儿童疾病谱的变化

近年来我国儿童的疾病谱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其中影响我国婴幼儿死亡率的主要因素包括意外伤害、新生儿、先天性、呼吸道以及神经系统疾病,这些因素占我国婴幼儿死亡率的90%左右。除此之外,在年龄为1-14岁儿童中导致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在于先天性畸形、意外损伤、肿瘤、呼吸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这些因素占我国婴幼儿死亡率的80%以上。并且,新发以及再发传染病对我国婴幼儿死亡造成的威胁仍然存在,而儿童疾病谱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对疾病的防治,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制定新的策略及措施。

1.2 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判断儿童健康的一个重要领域便是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明显地改善了我国儿童的营养状况以及体格发育状况。我们对年龄在0-7岁儿童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发现,除了新生儿组外其它年龄组儿童的体重及身高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增长。这些资料可以充分地表明,我国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在总体上呈现的是较为快速的增长趋势,但我国儿童在营养状况以及生长发育情况上还存在较为明显的城乡及地区差别。农村及边远地区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如何改善儿童的营养状况,并且要进一步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而对于我国较为发达的地区来说,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儿童的营养、运动以及肥胖问题等。

1.3 精神卫生及心理健康

临床上对儿童身心健康造成影响的因素在不断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不断地增加了儿童精神卫生及心理问题。

1.4 成人疾病的儿童期预防

相关的研究资料表明一些成人疾病,如高血压、心脑血管、单纯性肥胖以及呼吸系统等疾病在儿童期、甚至胎儿期均能找到一定的诱因。

1.5 缺乏对需要特殊照顾儿童的关注

我国对需要特殊照顾儿童的关注仍然缺乏,这些儿童主要包括:①离异家庭;②经济困难家庭;③流浪儿童;④残疾儿童或家庭;⑤遭受虐待儿童;⑥留守儿童或流动人口家庭。

1.6 环境因素

对我国婴幼儿健康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其中自然环境主要包括生态环境的恶化,工业及生活污染,气候恶化,大气层的破坏,居住条件改变,饮食卫生问题以及学校条件等;而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生活方式、文化、学习压力以及饮食方式等内容的改变。除此之外,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等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婴幼儿健康成长。

2 儿童保健工作的具体策略和措施

2.1加强对儿童保健事业的重视及参与

我国各级政府以及实施儿童保健工作人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儿童健康和发展的重视和参与,加强自身的责任感。除此之外,还需要不断地鼓励并动员全社会、家庭以及社区均参与到儿童保健事业中,提高对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视程度。

2.2 加强环境因素的影响

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除了需要针对各种生物学的因素进行实施,更需要对周围环境、社会以及生活方式及行为等多个影响因素进行关注和重视。

2.3 健康服务

对我国儿童保健工作开展的健康服务不仅需要诊断及治疗患病儿童,也需要加强儿童体格、心理状况以及社会能力的发展状况进行关注。我国在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上明确地提出了未来我国儿童发展的目标、任务以及相关的措施,而卫生部也针对此纲要和计划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保障及促进儿童发展的工作计划。比如,在我国的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及队伍中创建主要目的在于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以及彻底消灭新生儿破伤风的计划。除此之外,还包括创建爱婴医院的行动计划,预防胎儿的出生缺陷,对婴幼儿喂养提出相应的策略和行动,并且对儿童疾病进行综合管理,严格地筛查新生儿疾病,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监测等。

总结

儿童保健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地消除疾病及致病因素,保障和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地为儿童的健康及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为了进一步加强儿童保健工作,需要各级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以及多部门的协调和配合,尤其是卫生、教育、计生以及社保等部门之间的合作。还要不断地动员全社会的参与和关注,加强对儿童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不断地提高人们对儿童保健工作的认识。

参考文献:

[1]汪鸿,徐海青,赵职卫等.婴幼儿喂养问题早期评估和综合干预探讨[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3):210-212.

[2]戴琼,徐海青,汪鸿等.婴幼儿喂养问题影响因素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2013,31(2):166-169.

[3]张慕意,李桂友,唐敏等.综合护理干预对婴幼儿喂养问题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6(7):251-252.

婴幼儿呼吸系统的保健措施篇2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09-0158-03

Clinical effect of whole-system integrated care combined with oxygen-driven aerosol inhalation treatment in children with asthmatic pneumonia

LIU Dan1 LIU ying2

1.Infusion Center, Shenyang Children's Hospital, Shenyang 110032, China; 2.Department of Cardiology,People's Liberation Army No. 463 Hospital,Shenyang 11004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whole-system integrated care measure combined with oxygen-driven aerosol inhalation in treating children’s asthmatic pneumonia and its effect. Methods 96 children with asthmatic pneumonia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5 to June 2016 were chosen and averaged into two groups. The children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oxygen-driven aerosol inhalation therapy. The whole-system integrated care was made on the basis of the treatment in the study group.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93.8% after application of the whole-system integrated care combined with oxygen-driven aerosol inhalation adjuvant therapy,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2.9%) (P

[Key words] Oxygen-driven; Aerosol inhalation treatment; Children's asthmatic pneumonia; Whole-system integrated care

小儿喘憋性肺炎发生在患儿的肺部气管,临床表现主要是喘憋、咳嗽、呼吸困难以及缺氧,主要发生在3岁以下的小儿中,是婴幼儿的常见病之一。大部分患儿是感染呼吸道病毒诱发的,少数患儿由流感病毒以及鼻病毒等诱发[1]。患儿在感染病毒之后,毛细支气管出现水肿以及充血问题,黏液分泌显著上升,同时黏膜细胞脱落使得管腔堵塞,导致患儿出现肺气肿以及肺不张问题。在治疗过程当中做好系统护理有重要的价值[2]。我院应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并为患儿提供全程系统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小儿喘憋性肺炎患儿96例,男51例,女45例,年龄6个月~4岁,平均年龄(1.5±0.3)岁,所有患儿均经过血、尿以及大便常规诊断,同时结合X线诊断以及心电图功能确诊,符合《实用儿科学》中的诊断标准。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喘憋,同时呼吸频率明显加快,双肺闻及哮鸣音以及湿??音。纳入标准方面,患儿属于急性发病,发病时间≤3 d,排除合并有肝炎、肾炎以及其他肺部疾病的患儿。排除合并有肝肾功能疾病的患儿。患儿家属知情同意,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患儿的入院顺序编号并平分成两组,各48例,奇数患儿为对照组,偶数患儿为研究组,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 治疗措施 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疗法,包括抗生素治疗、抗病毒治疗以及镇静化痰治疗,同时应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进行辅助治疗[3]。雾化液成分方面,沙丁胺醇0.2 mg/次,地塞米松2 mg/次,金喉健水剂3 mL/次,30 mL生理盐水雾化吸入,1次/d[4]。

1.2.2 常规护理 对照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做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儿病情以及体征变化,提供用药指导。

1.2.3 全程系统护理措施 研究组采用全程系统护理。第一,基础护理措施。因为该病患儿常存在呼吸困难问题,对环境刺激比较敏感,所以需要确保病房的安静,限制陪护以及人员的数量,并且定期进行开窗通风,加速空气流通从而减少空气当中的药物弥散。护理人员要设定室内温度在24℃左右,设定湿度在50%左右[5]。与此同时要对病房进行合理的布局,色调应当柔和,提升患儿及其家属的舒适程度。为了营造病房的温馨氛围,可以在病房当中放置婴幼儿喜欢的玩具,或摆放鲜花等植物,让患儿在允许的条件下观看动画片。第二,雾化吸入护理措施。患儿在雾化吸入过程当中应当取半卧位或者是斜抱体位,从而促使膈肌的下移扩大患儿的胸腔,以加大患儿的气体交换量。护理人员应当确保患儿的口鼻同吸雾嘴保持10 cm距离,每次雾化治疗的时间持续20 min左右,氧浓度为30%左右,设定氧流量在1.5 L/min左右。雾化之后轻扪患儿的背部,以加速痰液的排出[6]。如果患儿的病情严重,可以使用负压吸痰法来有效清除患儿的分泌物,同时洗脸或毛巾擦拭患儿鼻部雾珠,并协助患儿漱口。第三,心理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应当主动同患儿进行沟通与交流,观察患儿的情绪拨动,给予他们安慰以及关心,要叮嘱患儿的家属积极配合各项护理措施。患儿在病情发作以及治疗过程当中,往往会比较烦躁,为了减轻患儿的烦躁以及忧虑情绪,可以让他们听音乐或者是看电视,有效分散患儿的注意力。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可以让患儿接触同龄患儿,从而激发竞争心理,帮助他们树立治疗的信心,并用表扬态度来加以鼓励,提高患儿的成就感。第四,并发症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应当及时发现从而针对性干预并发症,尤其要观察患儿的体温改变情况以及四肢张力。发热患儿通常进行物理降温,并保持患儿的皮肤清洁,如果患儿存在高热惊厥史需要预防抽搐问题的出现。失水过多的患儿需要静脉补充水分。如果患儿突然出现烦躁不安问题,同时喘气严重,心率超过160次/min,往往是出现心力衰竭,需要立即提供给氧干预,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患儿如果出现粉红色泡沫痰是急性肺水肿的表现,需要遵医嘱使用乙醇湿化给氧。脑水肿患儿的表现是患儿嗜睡、昏迷或者是惊厥,一旦出现这种症状护理人员需要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做好抢救工作。第五,健康宣教措施。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健康宣教,例如集中讲解以及个别辅导,可以为患儿发放健康手册,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来向患儿的家属介绍疾病知识,例如发病原因、症状以及影响因素等,同时介绍药物治疗的名称、方法以及?r值,并重点介绍患儿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为家属介绍雾化吸入的作用,让他们熟悉操作的方法。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组患儿的疗效和血气分析指标。疗效标准分三个等级,显效:治疗之后患儿的喘憋、咳嗽以及发绀等症状显著减轻,同时肺部喘鸣音症状消失;有效:治疗之后患儿的咳嗽、喘憋以及发绀症状减轻,同时肺部喘鸣音显著减少;无效:治疗之后患者的各项症状以及体征无显著改善[7]。以显效及有效统计患儿的治疗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儿应用全程系统护理及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之后,有效率可达到93.8%,相比对照组的72.9%,研究组治疗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P

2.2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情况比较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情况,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3.1 雾化的具体注意事项

雾化吸入安排在患儿就餐或喂奶前60 min内,目的是防止婴幼儿因不适用雾化治疗产生的呕吐物堵塞气道导致感染加重的现象。护理注意患儿的呼吸道要时刻保持通畅,雾化之前口鼻咽喉部无异物,面部要保持清洁;核查雾化器是否有无漏气现象,湿化瓶内不得加水以防药物被稀释,水槽的水量至少能将浮标漂起;雾化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的呼吸、面色等特征变化,如出现呼吸急促、焦躁不安等问题即可关闭雾化器并马上通知医生。婴幼儿患者是特殊的治疗群体,患儿家长对孩子的哭闹或体征变化情况非常敏感,所以在雾化前要仔细向患儿监护人讲解雾化治疗的目的和雾化过程的注意事项,并仔细讲解有效的吸入方法。患儿在雾化时出现呕吐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雾化之前45 min需通知家长停止给患儿进食;用氧时做到专人专用,且提醒相关人员提高用氧的安全意识。雾化时指导家长保持正确的坐姿抱起患儿,患儿取坐姿,头部略微上仰以促进支气管和肺泡末端对药液的吸收;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儿可在病床上接受雾化治疗,患儿取侧躺位,床头保持30°夹角以扩张患儿胸腔提高吸入的效果。接好雾化器后调整氧气流量,流量范围控制在4.5~6 mL/s;雾化器一般选用面罩式,如果患儿不适用也可以换用口衔式的;雾化时注意观察药物的弥散和吸入情况,如果观察到患儿咽部不适或呼吸不畅则下调氧气流量,如果发现药物弥散效果不理想则适当上调氧气流量,如出现呼吸急促则停止雾化,检查患儿咽部痰液情况,痰液过多则立即采取措施吸痰。雾化结束后立即进行清洗,清除患儿面部、口腔和鼻孔残留的雾珠,然后协助其漱口,清洗掉口腔内的异物,指导患儿家长轻拍患儿背部,借助外力震掉部分粘附在器官和气管的痰液。护理时还要求注意多种护理措施并重。从根本上讲,雾化治疗是一种辅助治疗措施,抗生素治疗、抗病毒治疗以及镇静化痰治疗也是治疗的关键,所以护理过程中不能出现顾此失彼的问题。

3.2 沟通工作对全程系统护理的作用

人们常说沟通是一种艺术,良好的沟通需要掌握很多的技巧。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维认知一直朝着个性化方向发展,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不仅可以加强了解,而且能够消除误会。如今,频发医患纠纷中就有一部分是因为沟通工作不到位引发的,所以,对于护理工作来说,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已成为全面系统护理必不可少的一环。与患者及家属建立有效的沟通一方面可以了解患者的详细情况,满足其心理需求;另一方面,患者及家属的自我治疗意识和自我保健知识也已经成为其康复和治疗的一个重要部分,良好的沟通的确能够改善临床护理的效果。特别是患小儿喘憋性肺炎的婴幼儿,这些婴幼儿平时就是家长的“心头肉”,孩子患病时家长们普遍存在反应过度和思维偏激的现象,护理人员通过有效的沟通可增加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庭的亲和力,将爱心用实际行动表现出来可以消除误会,缓解患儿家长的心理压力,争取到患儿家长的支持,会提升护理工作的效果。沟通同时也是在维护患儿及家庭的利益,尊重患儿的权益将提升护理人员和医院的公共形象。由于婴幼儿身体器官生长发育比较脆弱,肺部感染后柔弱细小的管腔会因为炎症分泌物或肌肉萎缩而梗阻,引起喘憋,同时支气管和肺泡也会因为炎症出现痰液。婴幼儿肺炎比较常见,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法的原理就是将药物溶解后通过气流将药物弥散成气雾状让患儿吸入,药物可直接被支气管或肺泡吸收,?Ψ窝谆级?的治疗效果比较理想。但是因为患儿年龄过小,往往对医院的环境感到陌生,对护理和治疗工作也容易排斥,恐惧的情绪会影响治疗进程和治疗效果,患儿家长也容易变得情绪过激或反应过度,因此作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具体操作执行者,护理人员业务专业程度和沟通技巧就显得非常关键。本研究的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通过加强护理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婴幼儿呼吸系统的保健措施篇3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儿童;护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主要指病原体侵犯鼻、鼻咽和咽部而产生的急性炎性反应,简称“上感”。据统计,本病90%为病毒感染所致,包括鼻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等,少数由细菌或混合感染引起。本病全年都可以发生,但以冬春较多见,每人每年常可多次发生,主要症状为鼻塞、流涕、咳嗽、咽痛、发热等,严重者可导致惊厥、脑缺氧等。一般及时诊断及积极治疗,预后较好。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人民医院儿科自2010年1月~2010年11月共诊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3 150例,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0年11月,本院儿科门诊及住院共诊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3 150例,其中男1 824例,女1 326例,年龄0.5~14岁,平均5.6岁;病程3~12 d,平均4.7 d;不同年龄、性别患儿构成比详见表1。

表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不同年龄、性别患儿构成比

年龄男女合计

例数构成比(%)例数构成比(%)例数构成比(%)0~3岁77942.775757.1153648.83~6岁48426.528821.777224.56~9岁27214.916212.243413.89~14岁28915.91199.040812.9合计182410013261003 1501001.2 临床表现:轻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鼻塞、流涕、轻咳、咽部不适;重者则可出现畏寒高热、咳嗽频繁、纳差,婴幼儿还可出现腹痛、腹泻甚至高热惊厥。体检可有咽部红肿、充血,扁桃体肿大,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部分患儿可见皮疹。

1.3 治疗及结果:本病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预防并发症的出现。给予病毒唑等抗病毒治疗,合并细菌感染者给予抗生素治疗,以及给予板兰根等中成药治疗。经上述积极治疗配合精心护理,3 150例患儿全部治愈。

2 护理体会

2.1 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在患儿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监测患儿的体温、呼吸、脉搏,警惕发生高热抽搐。注意检查患儿的口腔黏膜及皮肤有无皮疹出现,注意患儿咳嗽的性质及有无神经系统的症状等,以便可以早期发现百日咳、麻疹、猩红热等急性传染病。如果怀疑咽后壁有脓肿,及时报告医生并注意防止脓肿破溃,脓液流入气管而导致患儿窒息。

2.2 提高患儿舒适度:①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天通风2次以上,保持室温18~22℃,保持湿度50%~60%,可以减少空气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有减轻呼吸道症状的效果[1]。②注意及时清除鼻腔及咽喉部的分泌物,以保证呼吸道通畅。③鼻塞严重时用0.5%麻黄碱液滴鼻,2~3次/d,1~2滴/次。婴儿鼻塞导致吸吮受到妨碍时,应该在哺乳前15 min滴鼻,通畅鼻腔,保证婴儿吸吮[2]。④保持患儿口腔清洁,进餐前后采用温开水漱口。观察患儿咽部充血、水肿及扁桃体肿大情况,注意有无化脓的发生;患儿如有咽部不适或咽痛,可以应用含服润喉片或咽喉喷雾剂等。⑤合理安排护理操作,尽量集中完成,以保证患儿的休息。

2.3 高热的护理:密切监测患儿体温,如体温>38.5℃时采取一定的降温措施,具体如下:①保持室温18~22℃,低室温可以促进辐射散热,并可以促使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夏天温度较高时可用空调降温。注意婴幼儿的散热,因为冬天时婴幼儿常被较厚的棉衣棉被包裹,需注意解开包裹,促进散热。②物理降温,可以在额部冷湿敷或枕冰袋,还可以在颈部、腋下及腹股沟处放置冰袋,或用乙醇擦浴,以及采用冷盐水灌肠等方法。③药物降温可采用口服布洛芬混悬液,一般服药30~60 min便起效,过敏及不良反应少见;对于高热不退者,可以根据医嘱使用冬眠合剂等治疗[3]。

2.4 营养护理:尽量给婴幼儿多喂水,鼓励年龄较大的患儿多饮水;本病患儿因发热、咽痛等原因,导致患儿食欲差,不愿进食,应给予患儿营养丰富,容易消化、无刺激性的饮食,少食多餐,减轻胃肠道的负担,必要时根据医嘱静脉补液及营养支持。

2.5 皮肤护理:高热患儿退热时一般会出汗较多,汗液蒸发后会使无机盐等成分留在皮肤上,引起瘙痒等不适,注意及时更换患儿衣物,保持床单被褥的平整干燥;修剪患儿指甲,防止患儿因皮肤瘙痒抓破皮肤引起感染。

2.6 健康宣教:护士应向家长宣教本病相关的预防知识,居室内注意开窗换气,保持空气流通和适宜的温度湿度;在本病流行季节,可用食醋蒸法等对居室进行消毒,并尽量避免带孩子出入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指导家长帮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注意休息,饮食均衡,常去户外活动,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孩子的体质及对疾病的抵抗力。

3 参考文献

[1] 张 侃.6~12岁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易感因素调查[J].儿科药学杂志,1998,4(2):25.

[2] 雷春连.现代儿科护理手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99.

婴幼儿呼吸系统的保健措施篇4

关键词:早期综合干预;婴幼儿;体格发育;患病率

现代脑科学的发展和婴幼儿心理学研究进展,为实施早期干预奠定了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理论依据 [1-2]。本研究以基层保健机构为试点,针对目前婴幼儿早期发展综合干预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以往研究的不足,利用多种综合干预措施,对生后42天的婴儿进行两年的随访观察。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06年1~12月在我中心儿保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生后42-56天的正常婴儿共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于预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研究对象除早期综合干预因素外,其他条件尽可能相同:均为足月健康婴儿,出生时身高、体重、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排除了早产、低体重、围产期窒息等高危因素及先天性、遗传性疾病。

1.2方法

1.2.1干预组 同时接受常规系统保健(同对照组)和早期综合干预技术指导。

1.2.1早期综合干预指导:从生后42天开始,由专业人员向小儿家长提供个性化的早期综合干预方案,通过具体干预措施(包括抚触按摩、婴儿体操、游泳、感官刺激、感觉统合协调训练、主动运动训练等),促进婴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定期(1-6月每月一次,7-12月每两个月一次,13-24个月每三个月一次)由家长带小儿到门诊进行体格发育和神经心理发育水平测评,制订个性化的干预大纲,实行跟踪—评估—干预—再评估—再干预……的早期综合干预模式。帮助育儿者动态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干预。

1.2.2 对照组 只接受常规系统保健:于生后42天、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进行体格发育监测和健康体检,为家长提供喂养指导和小儿常见病的防治咨询。

1.3.干预效果的评估:选择体格发育指标(身高、体重)和婴幼儿常见疾病(佝偻病、贫血、反复腹泻和上呼吸道感染)的患病率(疾病诊断按国内统一规范方法,一岁内患病4次以上即考虑为反复患病)作为评估指标。

1.4资料统计学处理 将研究对象的资料整理后,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计算检验统计量,比较两组小儿各观察指标的差异。

2 结果

2.1干预前基线调查情况比较 两组小儿体格和神经心理发育均具有较高同质性(P>0.05),可以进行研究比较,如在干预后出现差异,则说明是早期综合干预的结果。

2.2 两组1小儿体格发育指标的比较 干预组体重和身长均高于对照组,除12月龄时体重无统计学差异(p >0.05)外,其余观察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

表1 12和24月龄时两组小儿身长、体重测量值的比较 (±S)

2.3 两组小儿常见疾病患病情况的比较 干预组小儿常见多发病的患病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提示早期综合干预有助于降低婴幼儿常见病的发病率,尤其是对感染性疾病(上感和腹泻)发病率的降低更加明显。

表2 早期干预对婴幼儿佝偻病、贫血及腹泻、上感患病率的影响

3 讨论

3.1早期综合干预对婴幼儿体格发育的影响 身高和体重是评价儿童体格发育的主要指标,本研究显示早期干预组小儿体格发育指标优于对照组 ,说明早期综合干预对婴幼儿的体格发育有促进作用。这与相关报道[3,5]结论一致,而且干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并可持续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也有学者[4]提出:个体化营养指导、进食技能训练和良好膳食习惯培养的营养干预指导能促进婴幼儿体格发育,这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3.2早期综合干预对婴幼儿常见疾病患病率的影响 佝偻病、贫血、腹泻及上呼吸道感染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多发病,对儿童早期健康发展存在极大威胁。近期提出的证据显示“早期儿童营养是成年后疾病的起源”。因此,一生健康保障应从早期儿童的营养抓起,尤其要将0~24个月儿童的营养干预放在首位。有学者报道[6]:儿童早期生长发育潜能的发挥有赖于各阶段的营养供应,每个阶段有各自的时间依赖性效应,儿童早期最佳的生长需要科学的喂养,要把6~24个月婴幼儿的辅食喂养质量提到与母乳喂养同等重要的地位。本研究根据干预组小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和营养评价结果制定个体化的营养干预方案:通过一对一营养咨询和指导、科学育儿大课堂以及多种健康教育形式进行营养干预(干预内容有母乳喂养的好处、辅食的合理添加、断奶时间的选择、良好饮食习惯和正确进食技能的培养、常见营养性疾病的防治等),帮助育儿者树立正确的营养观和喂养方式,以实现婴幼儿早期的合理喂养和营养均衡。结果显示:干预组小儿营养性和感染性疾病患病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戴耀华,关宏岩.儿童早期综合发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13(4):327~329

[2] 朱宗涵.儿童早期发展面临的挑战.[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13(2):53~55

[3] 朱晓平.早期教育对婴儿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10(6):397

[4] 丁宗一.从群体性突发事件谈婴儿喂养对策.中华儿科杂志,2008,46(11):805~808

[5] 周慧明,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J].社区医学杂志,2006,4(8):17-19.

婴幼儿呼吸系统的保健措施篇5

关键词: 单腔导尿管  吸痰  婴幼儿 

    肺炎是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严重疾病,无论是发病率还是病死率均居首位,在我国肺炎患儿占住院患儿总数的24.5%—56.2%[1]。婴幼儿由于其呼吸系统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气管、支气管管腔狭窄,粘液分泌少,纤毛运动差,肺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等,有痰不会咳,很容易堵在喉、气管或咽于胃中,大量痰液堆积在呼吸道内,严重时可引起窒息,甚至危及生命。同时,肺炎患儿有效排痰,决定着疾病的恢复时间。吸痰是儿科常用的、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是一项重要的急救措施,也是婴幼儿肺炎治疗中常用的治疗操作。吸痰是利用负压原理,将患儿呼吸道内的痰液或误吸的异物吸出,达到清理呼吸道,改善呼吸功能的目的。但婴幼儿黏膜细嫩,抵抗力差,吸痰易造成鼻黏膜损伤,堵塞吸痰管。我科对肺炎患儿吸痰采用不同材质,取得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治疗

    选择2010年3月—2011年3月需要吸痰患儿446例,男236例,女210例,支气管肺炎172例、毛细支气管炎160例,重症肺炎114例,其中日龄28天—6月234例,6月—1岁146例,1岁以上66例。

    1.2 方法

    1.2.1 材料

    选用事达一次性无菌单腔导尿管,规格:8Fr,10Fr,12Fr,14Fr。

    1.2.2 吸痰方法

    评估患儿呼吸及痰液阻塞情况,按需吸痰。

吸痰前给患儿吸入高浓度的氧1—2min,防止在吸痰过程中缺氧窒息。备齐用物,携至患儿床边。检查吸痰性能是否良好,连接是否正确。调节压力,试吸少量生理盐水,将患儿转向操作者一侧,并使其张口,护士以无菌操作为原则,将一次性无菌单腔导尿管(一般28天—6月选用8Fr导尿管,6月—1岁选用10Fr导尿管,1岁—5岁选用12Fr导尿管,5岁以上选用14Fr导尿管)装在中心吸引装置的玻璃接口上,一手将导尿管末端(连接玻璃接口处)折叠便可进行吸痰操作。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吸痰时要做到迅速、轻柔,吸痰完毕后再给予高浓度吸氧2—3min。

    1.2.3 效果判断标准

    有效:吸痰后血氧饱和度>94% [2]。无鼻黏膜出血,口唇发干明显缓解,痰鸣音减少,无恶心,无阻塞吸痰管。无效:吸痰后血氧饱和度<94%,有鼻黏膜出血,患儿呼吸困难,口唇发绀无明显缓解,痰鸣音无明显减少,恶心明显,阻塞吸痰管[3]。

    2  结果

    血氧饱和度>94% 433例,占97.09%;口唇发绀明显缓解,痰鸣音减少442例,占99.10%;鼻黏膜出血5例,占1.12%;阻塞吸痰管8例,占1.79%。采用一次性无菌单腔导尿管有效率较采用常规吸痰管提高,吸痰不良反应较常规吸痰管明显减少。

    3  讨论

    由于婴幼儿气管与支气管相对狭窄,软骨柔软,弹性及肌肉发育不完善,管壁易变形,且黏膜柔嫩纤细,血管丰富,纤毛运动差,排痰能力差,吸痰时易造成鼻黏膜损伤出血。采用单腔导尿管吸痰优点在于比常规吸痰管柔软,管壁薄,在吸痰过程中不易损伤鼻黏膜,且对于小气道梗阻常规吸痰只能吸出口腔和咽喉部的分泌物,不能及时有效地清除下呼吸道分泌物,而采取深部吸痰法更易损伤患儿黏膜。一次性无菌单腔导尿管有足够的长度,是硅胶材质,具有弹性,清除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深部吸痰时不易造成鼻黏膜损伤。吸痰时要控制好吸痰的负压[4],避免因吸引负压不足,粘稠痰液在抽吸过程中脱落,形成新的梗阻;避免因负压过大,抽吸时间过长,造成缺氧,应严密观察患儿面色、心率、血压,氧饱和度的变化。在插入吸痰管时不应使

[1] [2] 

用负压,负压时间应小于s,整个吸痰时间应小于s。口鼻腔内吸痰应先吸口腔,再吸鼻腔,动作应轻柔、迅速、准确,尽可能减少对气道损伤,开放负压后,将吸痰管边旋转边吸引,慢慢向外吸出,整个吸痰治疗要求严格实行无菌操作。

吸痰过程中,因负压过高,或吸痰管开口正对着气管壁,且停留时间长,负压将小黏膜吸入气管内而导致出血。所以,吸痰管插到气管远端前,不能带负压,以免过度抽吸肺内气体。婴幼儿时期的婴儿大脑皮质发育不够完善,对分析和综合外界刺激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还不成熟,对皮质下中枢活动不能很好地控制,以至在受到强烈的刺激时,皮质下兴奋很容易扩散,从而引起兴奋活动等。患儿受到刺激时,常出现强烈的哭吵、反抗,表现为头左右乱摇、口唇紧闭、四肢乱动、双手抓吸痰管、极度不合作,同时增加耗氧量,吸痰时易出现鼻黏膜损伤。吸痰虽然不是有创性操作,但不易被病人接受,尤其是儿科患者。一方面,要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对患儿给予鼓励、赞扬、安慰,轻轻抚摸患儿,用鲜亮玩具或音乐分散患儿注意力。李清华等提出,音乐不仅有减轻患儿呼吸、心血管、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对紧张的生理反应等作用,而且还能增强患儿免疫力。另一方面,护士面带微笑,和蔼可亲,向患儿家属讲解吸痰的作用、注意事项及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吸痰时会有憋气等非常短暂的不适,取得患儿家属积极配合,减少患儿吸痰不良反应,避免护患矛盾。同时,加强辅助排痰措施,如雾化吸入,翻身,叩背,机械震荡排痰,湿化痰液或利痰剂的使用。Rosen等认为,实际作用在肺部的负压压力并不能通过负压装置表盘上的读数来反映,而是取决于吸痰管管径和人工气道内径的比率、吸痰持续时间、痰液的量和粘稠度。因此,应根据患儿实际情况,合理选用吸痰管大小及调节负压大小。患儿黏膜细嫩,抵抗力亦差,如果过滥吸痰或者操作不当,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易致黏膜损伤、感染等并发症,所以,在吸痰时应按需吸痰,即痰量多时增加吸痰次数,痰量少时减少吸痰次数,无痰时不再吸痰。另外,吸痰过于频繁,可导致不必要的气管黏膜损伤,加重低氧血症和急性左心衰;吸痰不及时,又可造成呼吸道不畅,通气量降低、窒息,甚至心率失常,所以,掌握判断好吸痰时机,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关键 [,]。任海燕提出,适时吸痰方法,以听诊为依据,在确定痰液位置的前提下,对大气管内痰液及时吸出。同时,指导患儿家属给予患儿少食多餐,忌过饱,以免吸痰时引起恶心呕吐,阻塞气道。经临床实践,一次性无菌单腔导尿管用于婴幼儿吸痰,能提高吸痰有效率,减轻吸痰不良反应。 

 参 考 文 献 

[]王慕逖.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姜安丽,石琴.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Leley Gaskin,Jackie Thomas.Pulse oximetry and exercise[J].Physiotherapy,,():—.

[]黄秋葵,周璇.不同吸引负压对小儿吸痰效果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

[]严吕芳,饶晓玲,何可芝,等.两种吸痰程序效果观察[J].山西护理杂志,,():.

李清华,王小军.音乐疗法在婴儿吸痰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护理,,():—.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Respiratory Care.Nasotracheal suctioning revision update[J].Respir Care,,():—.

姚景鹏.护理内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

吕淑华.气道管理的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

任海燕.适时吸痰可减低肺部感染发生率[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婴幼儿呼吸系统的保健措施篇6

血片采集是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流程中最重要的环节,采集的业务人员在实施采集血片前会将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目的、条件、方式、费用等会告诉您,并应遵循知情选择的原则。采集时间为出生72小时~7天内,并充分哺乳,对于各种原因(早产儿、提前出院者等)没有采集血者,最迟不宜超过出生后23天。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措施之一,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妇幼保健项目,通过筛查可尽早检出“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酸痛尿症”,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终身遗憾。

积极配合做好“国家免疫规划接种”

疫苗接种是预防疾病流行,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乙型肝炎、甲型肝炎、结核病、流行性乙型脑炎、麻疹、风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腮腺炎、炭疽和钩端螺旋体病等是临床上常见的几种传染病,严重影响人们健康,为有效预防此类疾病,保证人们健康,国家已对适龄儿童进行相关疫苗的接种。目前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并对适龄儿童进行预防接种的疫苗常见的有乙肝疫苗、甲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疹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等。此外,当局部发生洪涝灾害可能导致钩端螺旋体病疫情或发生钩端螺旋体病、炭疽疫情时,为控制疾病,国家会对适龄儿童进行钩体疫苗、炭疽疫苗应急接种。

当然在接种前医生会严格掌握预防接种禁忌证(如患有结核病及心、肝、肾疾病,过敏性疾病,急性传染病及恢复期,感冒、发烧急性扁桃体炎过程中不宜接种和暂缓接种);接种过程是按国家所定儿童预防接种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制剂在人体接种后,除了少数没有反应外,大多数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应,一般均属正常反应:如卡介苗1个月左右局部出现红疹、脓包、结痂等,这是正常的,注意不要用手抓挤,脓水多时可涂点紫药水待脱痂后即愈;局部红肿、疼痛、或接种部位淋巴结肿大一般不需处理;有发冷、发热、全身不适、头痛时适当休息,多饮水或对症处理;如发生面色苍白、心跳加快、脉博可能摸不到或很细弱,手足发凉、口唇发紫、抽风、昏迷等症状,立即让病人平卧,可注射肾上腺素尽快救治。

防止传染病流行最有效、最方便的措施对适龄儿童进行相关疫苗的预防接种。为保证疫苗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应加强对偏远农村地区人民的宣传教育工作,使人们认识到给儿童接种疫苗的重要意义,使家长自觉主动配合国家的疫苗接种工作,从而提高预防接种的普及率和覆盖率。

母乳喂养机不可失

古往今来,人类一直是用自身的乳汁哺育婴儿,使人类得以繁衍,生存和发展,母乳喂养是人类生殖、生理的过程,既是一种原始的,也是一种科学的喂养方法。母乳对婴儿来说是最理想、也是最必要的天然营养品,是任何代乳品诸如牛奶或其他食物都无法代替的最佳营养食品。为了提高母乳喂养的质量,提高母乳喂养率,妇幼卫生和各个医疗单位对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对妇女从孕期、产期、产时及产后做了培训、宣传和指导,让孕妇及家属了解和掌握母乳喂养的好处及代乳品喂养的缺陷,使她(他)们明白长时间的喂养婴儿,因牛奶中的铁不易被婴儿吸收而造成婴儿缺铁性贫血症状,牛奶中含过多的酪蛋白易形成难以消化的凝块,导致婴儿消化不良而造成腹泻等。更为严重的是代乳品喂养的婴儿易出现过敏、哮喘、湿疹等症状,何况劣质代乳品充斥市场,对婴幼儿健康造成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所以说婴儿对母乳喂养既是每位母亲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每个婴儿应享受的权利,母乳喂养是机不可失的。

定期带孩子去做“体检”

虽然妇幼卫生机构和各个医疗单位对各自所属辖区的婴幼儿进行了儿童系统化管理,对学龄前儿童定期进行体格检查,但系统管理率、体检率达到圆满是有一定的缺陷,所以家长一定要带孩子到所属辖区的医疗机进行体格检查,及时发现缺铁性贫血、佝偻病、营养不良、上呼吸道感染、腹泻及先天性疾病,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使您的孩子得到健康成长。

重视早期教育

婴幼儿呼吸系统的保健措施篇7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小儿肺炎;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1-007-02

小儿肺炎是儿科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临床主要症状有发烧、咳嗽、气促、呼吸困难等,其中小儿患病率较高,这和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特点和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有关,按照病程小儿肺炎可分为急性小儿肺炎、迁延性小儿肺炎和慢性小儿肺炎。该病发病率高、病情发展快,如不能及时、有效治疗,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会危机患者的生命。此类患者除治疗对其产生至关重要作用,护理亦对病情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加强对小儿肺炎的针对性护理非常关键。文章笔者抽取该院2011年7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小儿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针对性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效果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该院2011年7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小儿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措施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5个月-7岁,平均年龄为(3.5±1.2)岁;病程5-16天,平均病程为(6.5±2.3)天。实验组: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为8个月-6岁,平均年龄为(4.1±0.9)岁;病程为4-17天,平均病程为(6.9±1.9)天。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发烧、气促、咳嗽症状,且经X线检查发现肺部存在阴影。所有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且一般资料不存在明显差异,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性护理,医生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遵照经验、习惯制定护理计划,护理人员按照护理计划,随意、随机开展护理工作。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性护理基础上,增加全面、系统的针对性护理。如患者要卧床休息,禁止病情好转前下床走动;患者饮食应以易消化、高营养流食、半流食为主,采用少食、多次进食的方式;保障患者呼吸顺畅,应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增大患者肺部通气量,及时清除患者肺呼吸道残留,鼓励患者合理咳嗽、科学排痰。对呼吸道残留排泄不畅,可采取拍背、引流、雾化吸入等促进排痰,严重可采取吸痰。

1.3观察指标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康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X线检查胸片改善清理。临床效果可分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种。其中痊愈指X线检查阴影完全消失,病症和体征完全消失;显效指阴影出现显著的缩小,病情显著好转;有效指阴影出现缩小,病情未完全恢复正常;无效指阴影无明显的变化,且病情无好转甚至加重。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都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而计数资料则采用X2检验。当p0.05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组和对照组不同护理措施康复时间和体温恢复时间对比

实验组和对照组不同护理措施下患者康复时间和体温恢复时间情况如表1所示:实验组患者康复时间和体温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理效果情况对比

不同护理措施所产生的护理效果不同,实验组60例患者痊愈42例、显效7例、有效10例;对照组60例患者痊愈26例、显效19例、有效7例。实验组痊愈例数和护理有效率(98.3%)明显高于对照组痊愈例数和总有效率(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相关研究显示,小儿肺炎是婴幼儿时期发病率较高的呼吸道疾病,由于冬季和春季气温低,婴幼儿免疫器官发育不成熟致使防御能力差,容易引发肺炎。一般婴幼儿肺炎的发生多出现在支气管炎和上呼吸道疾病之后,发病率高、病情恶化快,如不能及时、有效介绍治疗和针对性的护理,将会影响患儿正常发育和成长,甚至会危机生命。因此,找到科学、合理的护理模式是改善患者治疗,提升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关键。

婴幼儿呼吸系统的保健措施篇8

关键词: 单腔导尿管  吸痰  婴幼儿 

    肺炎是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严重疾病,无论是发病率还是病死率均居首位,在我国肺炎患儿占住院患儿总数的24.5%—56.2%[1]。婴幼儿由于其呼吸系统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气管、支气管管腔狭窄,粘液分泌少,纤毛运动差,肺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等,有痰不会咳,很容易堵在喉、气管或咽于胃中,大量痰液堆积在呼吸道内,严重时可引起窒息,甚至危及生命。同时,肺炎患儿有效排痰,决定着疾病的恢复时间。吸痰是儿科常用的、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是一项重要的急救措施,也是婴幼儿肺炎治疗中常用的治疗操作。吸痰是利用负压原理,将患儿呼吸道内的痰液或误吸的异物吸出,达到清理呼吸道,改善呼吸功能的目的。但婴幼儿黏膜细嫩,抵抗力差,吸痰易造成鼻黏膜损伤,堵塞吸痰管。我科对肺炎患儿吸痰采用不同材质,取得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治疗

    选择2010年3月—2011年3月需要吸痰患儿446例,男236例,女210例,支气管肺炎172例、毛细支气管炎160例,重症肺炎114例,其中日龄28天—6月234例,6月—1岁146例,1岁以上66例。

    1.2 方法

    1.2.1 材料

    选用事达一次性无菌单腔导尿管,规格:8Fr,10Fr,12Fr,14Fr。

    1.2.2 吸痰方法

    评估患儿呼吸及痰液阻塞情况,按需吸痰。

吸痰前给患儿吸入高浓度的氧1—2min,防止在吸痰过程中缺氧窒息。备齐用物,携至患儿床边。检查吸痰性能是否良好,连接是否正确。调节压力,试吸少量生理盐水,将患儿转向操作者一侧,并使其张口,护士以无菌操作为原则,将一次性无菌单腔导尿管(一般28天—6月选用8Fr导尿管,6月—1岁选用10Fr导尿管,1岁—5岁选用12Fr导尿管,5岁以上选用14Fr导尿管)装在中心吸引装置的玻璃接口上,一手将导尿管末端(连接玻璃接口处)折叠便可进行吸痰操作。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吸痰时要做到迅速、轻柔,吸痰完毕后再给予高浓度吸氧2—3min。

    1.2.3 效果判断标准

    有效:吸痰后血氧饱和度>94% [2]。无鼻黏膜出血,口唇发干明显缓解,痰鸣音减少,无恶心,无阻塞吸痰管。无效:吸痰后血氧饱和度<94%,有鼻黏膜出血,患儿呼吸困难,口唇发绀无明显缓解,痰鸣音无明显减少,恶心明显,阻塞吸痰管[3]。

    2  结果

    血氧饱和度>94% 433例,占97.09%;口唇发绀明显缓解,痰鸣音减少442例,占99.10%;鼻黏膜出血5例,占1.12%;阻塞吸痰管8例,占1.79%。采用一次性无菌单腔导尿管有效率较采用常规吸痰管提高,吸痰不良反应较常规吸痰管明显减少。

    3  讨论

上一篇:高校图书管理范文 下一篇:纳米技术出现的影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