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电脑设计课程中的运用

时间:2022-09-07 11:26:48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电脑设计课程中的运用

摘要:行动导向教学法倡导“以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主要是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对行为的引导,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形成关键能力。 本论文主要闸述的是将行动导向教学法运用到高职院校的《电脑设计》课程设计与教学中,通过教学改革,找到更加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电脑设计类的课程设计与教学的方法,培养社会急需的电脑设计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行动导向教学 电脑设计 就业市场 尝试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迅速发展后,各高职院校纷纷借鉴其行动导向教学,进行行动导向的教学改革,探索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而现有的教学管理方法和手段是不适应行动导向教学改革要求的。因此,要实施严格意义上的行动导向教学改革,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学管理人员必须更新观念,创新教学管理模式与方法。目前,高职电脑设计专业依然延续传统教学模式,普遍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将来就业市场对学生能力的高要求,高职,确切的说,是本人身边的高职电脑设计课程必须进行改革。

将行动导向教学的各类教学方法,例如: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法、思维导图法、案例教学法等引入现有的高职电脑设计课程当中来,进行有益的、深入的尝试。

行动导向教学理论起源于改革教育学派的学习理论,它与认知学习有紧密的联系,都是探讨认知结构域个体活动间的关系。不同的是,行动导向以人为本,认为人是主动、不断优化和自我负责的,能在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中进行批判性的自我反馈,关键是学习者的主动性的自我负责。学习不再是外部控制(如行为主义),而是一个自我控制的过程,在现代职业教育培训中,行动导向教学的目标是获得职业(行动)能力,包括在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关键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的核心是有目的地扩大和改善个体活动模式,其关键是学习者的主动性和自我负责,即学习者在很大程度上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管理。行动导向强调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批评和反馈,即学习评价。评价的重点是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包括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行动导向教学理论将认知学习过程与职业行动结合在一起,将学习者个体活动和学习过程与适应外界要求的行动空间结合起来,扩展学习者的行动空间,提高个体行动上的角色能力,对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行动导向教学是为实现现代职业教育培训发展目标最佳的培训方法,是必须的选择。

行动导向的教育培训多以小组形式进行,强调合作和交流,一个教学单元中一般不只采用一种教学方法,而是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学生具有尝试新活动方式的实践空间。根据教学方法的复杂程度,行动导向教学培训分为三个层次:

1、实验导向性教学:主要过程为制定实验计划、进行实验评价结果,目的主要是解决实际技术问题。

2、问题导向性教学:主要过程为理清问题实质、确定结构、解决问题和在实际中应用结果,目的主要是培养技术思维能力。

3、项目导向性教学:按照完整的工作过程进行,全面培养技术、社会、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创新精神的发展。

行动导向教学培养目标的精髓,即是培养人的职业能力,尤其是关键能力。

本人认为目前的高职电脑设计课程教学行动导向教学(工学结合)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教学模式之一,是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实际的教学尝试中,工学结合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简言之,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内涵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促进学习;从做中学,从学中做。

2、确立课程的培养目标――综合职业(行动)能力。工学结合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行动)能力。

3、确立课程模式――学习领域。工学结合的课程模式是学习领域。学习领域类似于学科系统化教学体系中的课程教学大纲,但又有别于教学大纲,学习领域是没有学科限制的。学生能够借此获得工作过程知识,而不仅仅是操作技能;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4、教学中进行新的课程开发――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它反映了学生未来职业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形式。这样就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的弊端。

5、教学过程中确定内容载体――教学项目。工作过程知识是隐含在实际工作中的知识,是个人在实践和工作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6、制订新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方法中将认知过程与职业活动结合在一起,强调“为了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来学习”。

7、工学结合与学科系统化、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比较。开展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学科系统化、模块化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差异。

教学改革中的收获及问题可总结为以下方面:

(一)电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评价

几个主要方面取得整体性的提升突破和显著效益。一是整体性的构建提升了教学团队“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设计、创新和执行能力,深化了专任教师以“工教结合”搭建校企合作桥梁的内涵、功能和融合效应;二是整体性的构建了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多元化、多功能的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硬件体系和软件制度;三是整体性的构建提升了电脑设计技术专业为社会服务的综合功能、辐射能力和示范水准,技术开发服务、职业技能培训、校际对流与支援等均开拓出新局面,发挥显著效益。

(二)电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特色和亮点

1、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理论、实训、创作一体化”系列教学法

电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最主要的特色和亮点,就是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理论、实训、创作一体化”系列教学法,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的一系列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主旨都在培养学生操作层面和策略层面的高技能并举,即突出艺术设计类专业共性特点的创意思维和创新方法能力。

2、精干教学团队以“工教结合”构建校企合作主导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

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团队深深融入市场和行业的“工教结合”,是以“工教结合”发挥校企合作的桥梁作用,建立校企深度融合主导“工学结合”长效机制的法宝。

上一篇:“任务驱动” 下一篇:广西全州县双孢蘑菇无公害栽培试验示范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