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及其发展的对策

时间:2022-09-07 11:10:51

浅析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及其发展的对策

摘 要:文章首先对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期间应当遵从的基本原则进行探讨,总计为可持续发展、效益协调一致、生态工程技术配套三方面。其次重点介绍生态林业工程建设与发展的有效措施,帮助明确工程管理的重点内容,促进管理任务完成质量不断的提升。

关键词:生态林业工程;工程建设;林业发展

一、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基本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

林业建设可以促进地方生态平衡发展,缓解自然资源过度开采带来的环境问题。在对生态林发展区域进行建设时,要考虑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能,结合地方环境气候特征来开展,如果在林区设计规划期间,发现不利于树木生长的因素时,可以进行人工改造,形成森林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例如在初期种植期间,通过人工育苗的方法来提升树木成活率,对种植区域进行灌溉,这样能够保障在干燥恶劣的环境下,生态林建设任务也可以高效完成。可持续发现需要林区建设结合周围环境特征进行,这样森林生长才能够得到足够养分。

2、效益协调一致原则

生态林是以促进生态平衡发展为目的建设的,属于公益性,但同时也要考虑经济收益,以林养林,才能够促进生态林区长期稳定发展。公益性以经济性之间应当处于相互促进关系,保持一致的目标原则,林区发展不同阶段遇到的问题也要做到前期规划,这样才能够高效的规避风险,以免造成经济损失。林业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发展生态林可以起到保护自然资源的作用,避免野生森林遭受到破坏。在经济与资源保护上取得双向成果,林业形成系统后,养护成本投入更少,带来更大的环境与经济价值。

3、生态工程技术配套原则

生态系统中,森林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并不是全部资源,因此在对生态林业工程进行建设时,要考虑是否存在影响周边环境平衡的因素,对其进行优化处理。林区与周边环境协调发展形成生态体系,森林抵御病虫害的能力也会因此而增大。在对林区进行建设时,要遵从配套的原则,丰富生态物种的多样性,同时在工作任务开展期间,也要考虑所选择的树种是否会对地方生态平衡造成影响,以此来提升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二、我国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林业工作人员个人素质水平达不到标准,对林区进行规划管理时仍然采用落后的技术方法,树木成活率与生长效率都会因此而降低。在造林任务开展前,并没有对基层员工进行统一的教育培训,造成建设目标落实不彻底的问题发生。

一些地区缺乏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意识不强。生态林业工程未与总体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当地环境和相关产业综合规划,因而使之功能难以正常发挥。没能做到因地制宜以及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树种比例失调,树种单一,结构简单,稳定性差,易遭受病虫害危害,防护功能不能充分发挥。

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强度伐采和乱砍滥伐现象。

一些地方林业基础薄弱,科技人员偏少。尚有部分乡(镇)没有林业站,或虽有林业站,但没有专业技术员与可靠的专项经费来源,形同虚设。

三、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策略途径

1、建设策略

第一,树立生态经济思想

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是牵涉以自然、经济和社会多方面的复杂系统工程,以单纯生态观点指导这些重大的生态工程建设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实践表明,只有从生态经济系统的综合性、整体性和协调性出发,又可在生态环境的改善中促进经济的发展,达到生态经济的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既要考虑生态林业经济系统内部的协调,又要考虑有利于促进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功能的提高以及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整体效益。我国各区域间以及某一区域内,生态经济地域差异显著,生态林业工程建设要体现因地制宜的原则,但这种因地制宜要服从大区域和全国生态经济总体最佳的原则。

第二,搞好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总体规划

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布局和规划,必须建立在对区域有关生态和经济方面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在具体工作中,首先要依据区域的实际情况,确定工程建设的总体规模、具体类型和空间格局,其次依据各地区条件,因地制宜,搞好最佳林种、树种结构配置,从而形成区域最佳工程格局。

第三,调动全社会力量建设生态林业工程

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成败关键在于广大群众。要积极搞好宣传,提高全社会对生态林业工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林业建设方针、政策和措施的制订工作。充分调动各行业各部门的积极因素,按统一规划,协同共建的原则,实行“各负其责,各负其费,各受其益,限期完成”的政策,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实行“护、造、育、用”相结合,坚持多林种多功能的经营方向,林工商综合经营,给经营承包者以真正实惠。坚持和完善各级领导干部任期造林绿化、保护森林等目标责任制,层层落实造林绿化、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保护任务,签定责任状,坚持领导办点,以点带面,一级带着一级干;严格执行检查评比和通报制度,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规,强化政府职能,坚持以法治林,确保工程建设稳定协调发展。对个体承包建设的防护林,实行国家按质收购的方式,一方面确保防护林的稳定,另一方面使个体经营者尽快获得效益,增加造林和护林的积极性。

第四,增加资金和技术投入

动员社会力量,广开渠道,建立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基金制度,分级管理,专项使用,确保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依靠科技兴林,是振兴我国林业的根本出路,也是搞好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基本保证。在工程投入上增加科技含量,把实用技术推广纳入工程建设计划。要建立健全林业科技推广体系,稳定科技推广队伍,采取多种形式,认真抓好各层次的技术培训、科技信息传递和应用;采取优惠政策,鼓励科技人员投身生产第一线,努力提高科技兴林水平;组织多学科综合研究,组织实施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技术研究的国家攻关项目,提高质量意识,坚持技术标准,强化技术管理;采用生态经济综合技术指标,指导工程实施并验收,考核工程建设成果。

2、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途径

第一,加强宣传,调动全社会造林绿化积极性

宣传林业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宣传林业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造林绿化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存千秋的伟大事业,使全社会上下一致,齐心协力,自觉投身到这一工程建设中去。

第二,明确责任,加强领导,实行目标管理

要成立有各方各有关部门组成的统一协调指挥机构,全面负责组织实施,要层层签订责任状,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起骨干、示范和带动作用,把造林绿化纳入干部岗位实绩考评和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实行奖惩制度。

小结:开展多种经营,实行以短养长。发挥资源优势,实行以工促林、以副养林,使林业在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步伐、促进区域发展中早日发挥巨大潜能。

参考文献:

[1] 沈伟东.如何加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及其发展对策分析[J].北京农业,2015(09).

[2] 杨帆,戴尔阜,刘荣珍.基于地理地带性规律的我国林业工程建设生态评估与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4(10).

上一篇:对营林前期准备及科学栽培技术的探讨 下一篇:出镜记者在新闻直播现场如何进行信息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