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历代通俗演义》

时间:2022-09-07 10:24:18

张颐武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电影、大众文化和批评理论的教学与研究。90年代以来,在全球化与中国当代文化关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前瞻性的研究,著有《在边缘处追索》《大转型》《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等论著多种。

蔡东藩的《历代通俗演义》是一部让我印象深刻的书,这部书在我少年时代曾激起过我的强烈兴趣。那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可以读的书少得可怜,但一个少年求知的兴致是极高的,阅读的兴趣极强,加上当时的课业没有什么压力,所以可以读现在的青少年未必有时间去读的“杂书”。当时中华书局出版的蔡东藩的《民国通俗演义》就是真正能够让我感受乐趣的“杂书”,它能够把民国早期的纷乱复杂的历史讲得有条有理,而且还饶有兴味。虽然有一些大段引用当时文件部分看的时候觉得枯燥跳过了,但还是觉得这部书吸引了我。后来就要求母亲将《历代通俗演义》都借来看了,当时的阅读是非常专注的,所以也读得很快。通过这部书,我才真正对中国历史发生了兴趣。当时觉得历史的复杂和丰富实在是超出一个少年人的理解之外。看到那些征战杀伐、宫闱纷争之中的人性的难测,确实感到和当时那种简单的黑白分明的历史观大不相同。当时我们的历史知识都是从“儒法斗争”的框架里来的,历史在那个框架里是如此单纯,但蔡东藩所给与我的却是一个远比这丰富和芜杂得多的历史。一部书里治乱兴衰的王朝的命运和在王朝命运中的许许多多个人的际遇都让人感慨。我觉得是这部书才给了我一种强烈的启示,就是人生和历史都超出了一个少年人的单纯的想象之外,其间的奥秘不是我能够简单地理解的。我记得当时尤其喜欢蔡著每一回后面的那一小段议论,对于人间的成败兴亡以几句话加以概括,有点像《史记》中的“太史公曰”。虽然只是寥寥几笔。我觉得确实是能够点出历史的许多内在的奥妙的。我对于中国历史的基本事实的了解就是从这部《历代通俗演义》中获得的。

三十多年前的印象一直延续到今天,我一直觉得这部从秦朝开始一直叙述到民国初年的煌煌巨著,确实是了解中国历史的最佳的通俗读本,也是一部让人获得基本历史常识的最佳入门津梁。如果我们需要理解中国历史的丰富和复杂,蔡著确实是一部难得的线索清楚、故事完整、细节生动的作品。它以通俗小说“演义”历史,以历史知识“丰富”通俗小说。让中国传统的历史“演义”小说的类型有了自己最后的一部绝唱。十一部大书,足以作为历史“演义”小说的终结。在这部书之后,不再会有那种在传统的教育下形成的历史意识和小说意识的集大成之作了。

今天看来,蔡东藩身处中国历史的最大变局的20世纪,却以一个传统读书人的胸怀,为我们留下了这部书。这部书当然是通俗化的历史,其中的历史知识都没有越出一个传统读书人的精神修养的范围。在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蔡东藩所具有的那种传统的胸怀和责任感让他成为了通过“通俗小说”的方式捍卫传统的连续性和传统价值的人物,他和他的著作没有被历史遗忘的真正价值其实正是这种对于中国文化的强烈的自信。

对于这位身处20世纪变局之中的传统文人来说,这种自信既是一种价值的坚守,又是一种知识传承的信念。他相信自己的这部书会有知音,历史也会在未来得到更多的同情和理解。蔡著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其实在于他所关切的是历史的大线索,专注朝代兴亡命运中的种种微妙和复杂的人的命运和历史的命运。从蔡著中,我们可以获得最基本,却最难有明确概念的历史传承演化的知识。这种知识其实当然有一种历史理性在其中,但这种理性却是现代历史叙述者常常追求的,他们在追求对于历史理性的表述的时候常常忘记历史是活生生生命的延展,是人的生活和命运的展开,历史变成了一种刻板和单调的表达。但在蔡著中更多的却是可以触摸的感性的“故事”。正是蔡著里的那些故事,才有实实在在活的历史的生命在。从蔡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生命的气息,历史活的存在的魅力。这部书可以让我们真实地感受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大命运。

上一篇:征稿评奖启事 下一篇:上海色拉 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