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结合中药治疗急性面神经炎临床观察

时间:2022-09-07 10:02:47

针灸结合中药治疗急性面神经炎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结合实例,对面神经炎患者治疗过程中所采用的针灸结合中药的疗法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笔者调取本院2007年8月到2008年9月收治的50例病例,根据患者病期的不同,取相应的穴位和药物进行治疗,把治疗工作落到实处。结果 50例病例中有46例得到治愈,有3例病情好转,1例治疗无效,治愈率为92%,总有效率为98%,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针灸结合中药的疗法以中医原理为依据,以患者病情为基础,给面神经炎的治疗工作带来良好的成效,能够较有效地解决面神经炎的各项治疗难点。

【关键词】 针灸结合中药;面神经炎;中医原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02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425—01

近几年来,面神经炎给国人的健康带来的影响愈来愈严重,如何更好地治疗面神经炎,让面神经炎的治疗工作落到实处,已经成为了现今医学界发展历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了。中医是我国国学的精粹,在面神经炎的治疗方面,合理运用中医学的原理,可以有效地解决面神经炎治疗过程中的各项难点,使治疗工作落到实处。

1 病例资料

笔者调取本院2007年8月到2008年9月收治的50例患有面神经炎并接受针灸结合中药的疗法进行治疗的患者病例进行研究:

50例病例中有33例是男性患者,占总病例数66%,17例是女性患者,占总病例数的34%,男女比例比为1.94:1。年龄均在3岁到83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44岁,其中以年龄在31岁到40岁范围内的患者病例最多,有31例,占总比例62%,其次是41岁到50岁范围内的患者病例,有12例,占总病例数的24%。其余10岁以下的病例数有1例,11岁到20岁的病例数有2例,61岁到70岁的病例有3例,70岁以上病例为1例,无一患者在21岁到30岁年龄段内。

患者病例中包括了各行各业,以身份为农民和学生的人数最多,分别为22例和16例,两者相加占总比例数的76%。

2 治疗方法

2.1 针灸方面 本院所收治的50例病例在就诊后均立即采用针灸的方法对患者病情加以控制。在针灸的过程中,严格遵从中医理论,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方位的评估,以患者病情为根据,取相应穴道进行针灸,确保针灸既不脱离于医理,也不脱离于病情。患者的病期与针灸的穴道在中医学理论上是有着一定的关系的,针灸学道的合理与否,完全取决于医生对患者病期的判断是否准确。因此,医生在对患者进行针灸之前,必须对患者的病期进行判断,以“望、闻、问、切”为根基,对患者的整体病情有一个深度的了解,从根本上保证治疗的成效。

其主要的病期和与之相应的针灸穴道方法如下:

在患者发病后,主要会经历两个病期,即急性期和慢性恢复期。患者在这两个病期中的症状有着很大的不同点,所以取穴的要点也不同,如处于急性期的患者的病情是急需控制的,则取双侧合谷、迎香、翳风、合谷、风池、颊车、地仓、太阳、四白、阳白、鱼腰、攒竹等穴道进行针刺,如在针刺过程发现患者有流泪现象,则应根据患者流泪的多少采取相应的措施辅助治疗,如患者流泪过多,则还可取晴明穴进行针刺,从根本上确保患者病情得到控制。这些穴道对于面神经炎的病症都有着较为显著的控制作用,一般每日进行一次针刺,每次针取其中4到5个穴道,即可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但在慢性恢复期时,这些穴道则有可能给疗效带来一定的冲击。因此,在患者处于慢性恢复期时,则还应取太溪进行针刺,对足三里进行针灸,以缓解取上述诸穴所给疗效带来的冲击力,确保疗效能够得到相应的保障。在患者进入慢性恢复期后,如上述治疗三个星期则为一个治疗疗程,但一个疗程是不足以治愈面神经炎的。要想从根本上达到控制患者病情、取得相应疗效的目的的话,就需要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监控,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不仅仅是针灸的依据,还是中医用药的根本。对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进行全方位监控,则可以为后续的用药作一层铺垫,让用药落到实处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2.2 中药方面 中药治疗一直是我国中医学治疗各种病症所采取的重要疗法,将其与针灸相结合,是控制面神经炎病情的有效途径。医生在采取中药辅助针灸疗法的时候,应根据针灸的穴道,结合患者的病情,选取适当的中药种类、中药药量辅助治疗。其治疗的过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

急性期:如针灸过程中患者的病期一样,处于急性期的患者的病情是急需控制的。在用药方面,必须严谨。一般以牵正散为基础,以患者病情为依据,以药量的变化来对不同的病情加以控制,使用药更为科学。

亚急性期:宜加祛痰化瘀之品。处方:荆芥、防风、川芎、僵蚕、全虫、白附子、炮山甲各10g,当归、赤芍、白芍、南星各15g,双花桑枝各30g,泽泻20g,水煎服,每日1剂。慢性恢复期(发病4周以后):经前治疗病情未减或稍减,病邪伤正,以致正气更虚,治疗应以扶正祛邪为主,佐以祛风通络。处方:黄芪、木瓜、元参各30g,桂枝、川芎、赤芍、白芍、僵蚕、全虫、白附子、山甲、阿胶(烊化服)各10g,当归、南星各15g,水煎服,每日1剂。

2.3 疗效标准治愈 临床体征完全消失,患侧面部恢复正常,前额面纹及鼻唇沟恢复如病前,口角无歪斜,无流涎,患侧眼睑闭合正常。好转:经治疗,临床体征较前好转,但仍有口角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口角下垂,时有流涎,额纹虽出现但未完全恢复。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3 治疗结果

50例病例中有46例得到治愈,有3例病情好转,1例治疗无效,治愈率为92%,总有效率为98%,治疗效果良好。

4 体 会

针灸以促阳明经穴为主,活血化瘀,祛风通络,与中药相配相得益彰,收效甚佳。采用针药并用综合治疗本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如查治疗失误或不及时而致病情延长,预后则差。另外,本病一旦出现面肌痉挛,面肌挛缩及联带运动等并发症,治疗起来就比较困难,在诊治的病例中,1例无效者即属这种情况,发病后用偏方(用药不详)无效,然后求诊于余,虽多方调治,也未治愈。现患者已出现面肌挛缩,治愈的可能性很小,因此治疗本病一定要早期,及时地正确治疗。

参考文献

[1] 郑桥,侯沛红.中药配合针灸治疗面神经炎22例[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01).

[2] 张世兴,杨鑫华,王泰芬,黄元芳,张立平.综合治疗面神经炎25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07).

上一篇:吗丁啉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 下一篇:氧驱动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可必特对慢性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