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宗教常识普及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时间:2022-09-07 08:00:18

浅谈民族宗教常识普及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 本文从民族交流与团结的社会需要探讨了高校开展民族宗教常识普及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民族宗教常识教育的现状与问题,结合高校自身实际,提出了从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建设、校园文化开展等方面入手加强校园多元文化建设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民族;宗教;常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引言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千百年来,各民族交流融合缔造了灿烂辉煌的华夏文化。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经济、政治、文化联系的空前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各民族地区的相对封闭性被打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逐渐增多。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少数民族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并从事社会各行各业工作,更是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局面。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由于各民族、风俗习惯有差异,了解必要的民族宗教常识才能在交流中有效的避免误解和冲突,才能真正保障互相了解、互相尊重。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应认清当前形势,发挥教育功能,通过普及民族宗教常识,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党和国家民族宗教政策,更好的促进民族团结。

二、高校开展民族宗教常识普及的必要性

1、政策需要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要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论是在内地还是在边疆,不论是在汉族地区还是在少数民族地区,都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宗教观和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的教育。”高校开展民族宗教常识普及活动是落实党和国家关于进行民族常识、民族政策教育要求的具体体现。民族团结教育与民族宗教常识普及是学生掌握我国国情、了解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也是学习国家民族宗教政策、学习不同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中央政府历来重视民族团结,并制定了一系列旨在促进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政策与法规,为协调民族关系树立了规范,高校作为育人场所,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开展民族宗教常识普及教育是国家政策的需要,亦是高校职责所在。

2、形势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间人口移动频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涌入城市,各民族间杂居现象十分普遍。如广东省,据2009年01月15日《南方日报》报道,广东省少数民族常住人口210万人。其中,外省经商务工的少数民族常住人口约150万,成为全国输入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份。面对这种形势,如何增强民族团结、促进友好和睦相处,正确处理民族间的关系,对高校来说同样是一个重大课题。同时,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一方面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大力推行“两基”教育,不断丰富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积极致力于民族地区教育水平的提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已形成可观的规模。近年来,高校中因民族文化与风俗习惯差异互不了解导致的涉及民族、宗教的学生事件并不少见。学生结构的多元化一方面利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间学生交流与学习,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因差异形成的矛盾与冲突。高等院校作为普及和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的重要阵地,面对学生民族多元化不断发展的趋势,有必要加强民族宗教常识普及力度,进行全面系统的民族理论和知识教学。

3、自身发展需要

高校开展民族宗教常识普及教育是适应时展与自身发展的需要。民族宗教常识包含众多内容,涉及宗教、文化、历史、语言、饮食、服饰、禁忌等各个方面,可引导大学生了解中国各民族历史发展状况、风俗习惯以及各宗教主要教义与禁忌等内容,有助于大学生拓宽眼界,丰富人文内涵,完善知识结构。虚心借鉴学习其他民族传统文化同样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包容多样的文化心态,对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有一定作用。丰富多彩的民族宗教常识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加强对民族宗教常识的学习,具备重要德育意义。当然,开展民族宗教常识普及教育最直接的效应就是可以有效促进学校各民族学生之间的团结互助与了解尊重,最小限度地避免因误解而导致的摩擦与纷争,保障校园和谐与稳定。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民族宗教常识教育现状与问题

1、缺少民族宗教常识课程教学

在高校思政理论课中缺乏相关民族宗教常识的内容,在我们所熟知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课程中谈及民族、宗教时多论述我党民族政策路线、民族团结重要性以及我国政策等内容,较少涉及基本民族宗教常识与民族理论。除个别民族类院校外,普通高校学生在日常课程教学中难以接触到完整、全面、客观的民族宗教常识普及教育。在普通高校中,在公共课设置中涉及民族宗教常识教育的也为少数,学生与教师缺乏在课堂上获得这方面知识的机会。同时,在我国高校中缺少关于基本民族宗教常识教育的材。

2、缺少具备优秀民族理论素养的专业教师

首先,一部分教师对民族宗教常识教育重视不够,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占高校学生比重较小,如无特殊情况,不易引起任课教师关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对涉及民族、宗教的内容一笔带过。与此同时,大部分思政类或相关学工部门教师自身对基本民族宗教常识了解程度不高,民族理论修养不够,因此无法在教学或行政中有效传播与阐释。另外一些教师在涉及民族、宗教问题时仍用阶级的观点来看待,拘泥于陈旧的理论教条,缺少与时俱进的眼光。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如果自身缺乏相关理论知识,就无法在教学中全面的教授与引导学生正确了解党和国家民族宗教政策。

四、高校加强民族宗教常识普及教育之途径

1、提高重视力度,增加财政投入

高校领导班子要充分重视民族宗教常识普及教育对贯彻党和国家民族、宗教政策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要充分认识到校园民族团结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地位。通过对教职工的培训、课程改革等实际行动,切实把民族宗教常识普及教育真正重视起来。同时学校应该增加财政投入,在改革与教学过程中加大经费投入,保障民族宗教常识普及教育工作的顺利展开。

2、推进课程建设,培养优秀教师

如前文所述,目前我国尚无全国统一性民族宗教常识普及教材,这要求高校要结合我国国情与具体校情制定教材。同时要加强课程建设,要兼顾民族宗教常识普及教育,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以我国国情为基础,在教学中全面普及民族宗教常识。此外应积极培养一批懂民族宗教常识、知民族宗教理论的优秀教师,在教学实际中注重教学方法,不断丰富民族知识和理论教育教学的内容与形式,生动全面的讲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以及党和国家民族宗教政策,提高学生对民族宗教问题的清醒认识。

3、加强校园宣传,注重教育实效

对内宣传对学校的理论教育、思想引领和舆论导向、文化氛围等的营造有重要影响,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在高校加强民族宗教常识普及教育需要进行校园宣传,通过宣传的导向与教育功能向学生传播正确的知识。在宣传工作中一要保证宣传信息的正确性与导向性,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向学生传播正确的民族观、宗教观。二要保证宣传信息的时效性与包容性,避免选用过时的、含有陈旧民族观、宗教观的材料;在宣传内容上应做到丰富多彩、全面具体的介绍民族宗教常识,帮助学生、教师树立全面的认识。此外宣传过程中要注重实效,必要时可进行相应摸底工作,了解在校师生民族宗教常识了解情况,根据实际情况,以学生、教师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运用校园新媒体,避免枯燥的说教式灌输。

4、丰富校园活动,尊重多元文化

尊重多元文化则要求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尊重宗教文化。要在充分尊重的基础上将民族宗教文化纳入和谐校园建设的范畴中。学校应提供各类平台,鼓励少数民族、有的大学生参加校园活动,通过互相交流促进各民族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联系与交融,让学生在文化碰撞中逐渐克服文化封闭,形成开阔包容的民族宗教观。在开展校园活动时,应重视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帮助大学生形成在对本民族文化自豪和认同的同时,也对其他文化保持尊重和接纳的意识,最终促使校园形成开放、平等、互相尊重的多元化校园文化。

五、结语

民族宗教常识普及教育是关乎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大事,根据中国社会实际,党的十更是在新时期指出要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作为党的理论宣传阵地以及教书育人的场所,高校应发现自身在民族宗教常识普及教育上的不足,结合校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从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建设、校园文化开展等方面入手,全面开展校园多元文化建设,促进各民族、宗教间的和谐交流与共存,推动和谐校园建设。

【参考文献】

[1] 李中耀,栗迎春.创新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新疆社会科学,20110(2)70-73.

[2] 吴鹏.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策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09(07)79-81.

[3] 买买提.吐合提.浅谈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塔里木大学学报,2006(2)94-96.

[4] 钟梅燕,贾学锋.当代大学生民族理论和民族常识教育问题调查研究――以宁夏高校为例[J].昌吉学院学报, 2010(1)85-89.

[5] 王成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重点关注的三个问题[J].教育与职业,2007(8).

[6] 王成平.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关注群体[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1).

[7] 黄羽新,徐魁峰.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J].学术论坛,2006(9)177-180.

[8] 谢东莉,史宝麟.民族理论和知识与当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1(6)110-113.

【作者简介】

石 磊(1964-)男,陕西横山人,教授,博导,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及校园文化研究.

上一篇:创新法律伦理教育?培养高素质法律职业人才 下一篇:科举制度对我国制度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