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作学习运用中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

时间:2022-09-07 07:58:14

在合作学习运用中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

2001年中国开始了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革的核心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在此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合作学习以其独特的优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合作学习是一种得到广泛应用和高度评价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它的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自上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以来,得到了大力的推广。王坦先生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相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由于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合作学习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它无论在教育理论界,还是在教学实践中,都备受人们推崇并且影响巨大。

于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不厌其烦地多次使用它,特别是公开课,因为它容易激活课堂,发人深省。

案例一:《品质》课例。

导入新课:在《五人墓碑记》中,张溥对五义士的死作了高度评价,让我们重新理解了“生得伟大,死得光荣”的含义。这五位义士都是社会底层的普通人,在世俗的社会中,他们根本不会引起人们注意的目光。然而往往正是这些普通人的良知与选择,奠定了社会的公正,使人类文明传统得以传承。下面,我们继续来学习一篇表现社会底层人物品质的文章。

1.了解作者。

2.学生初读作品,把握主要内容,理清情节结构,初识主人公。

3.进入讨论环节。

该老师仓促将学生分成n组,并且确定了主讲人,符合合作学习的要求,不过,请大家注意上面的“仓促”二字。

先设小问题:

(1)作者是怎样来写格斯拉兄弟手艺的高超和人品的高尚的?指导提示:①小说开始,在“我”很小的时候,就领略了格斯拉的手艺;②先赞美靴子的制作手艺,后介绍制靴人;③从介绍“我”和格斯拉的具体交往中,写出格斯拉的信誉好,靴子的质量高;④和大公司粗制滥造的时髦靴子的对比。

(2)作者为什么对最后一次定货写得很详细?

应该说问得有价值,但是该老师问题设置的逻辑性不强,讲的过多,重要情节处理草率,或者称其为不到位;学生发挥的空间不足;而时间掺和得过多,以致于接下来总结时教师把自己搞得有点急躁。于是到后面大讨论小说的主题时,教师便多次用到了“快”字,甚至在卡壳时“取而代之”。如此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当然不会很理想。

案例二:《铃兰花》课例。

导入:花有语,引至铃兰花代表幸福。

介绍作者,明确目标之后进入合作学习环节,教师要求学生按照预先分好的合作小组做好准备(请大家注意“预先”二字)。教师要求学生默看几分钟,并给出要解决的问题:(1)本文通过铃兰花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我”几次去地狱?原因、心理、结果分别是什么?

交流时,教师采用各小组汇报、大组总结的方式。如,在答第一问时,为了有时间保证学生思考,师问:准备好了吗?哪位同学起来说一下。生1回答。由于用文章中的话太多,师又问:可不可以简洁一些,有没有人要补充?该组生2适时回答。这样处理可以充分体现小组合作的智慧,而且要求一组补充,能增强凝聚力。到讨论主旨时,学生更是积极踊跃。到师问“你是怎样战胜恐惧”时,各小组竟出现了抢答局面。最后大组做一精要总结,课堂缓缓落下帷幕。教师得以解放,学生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

可见,合作学习应给学生充足时间和尽可能大的交流空间,更得有可合作的、有价值的、能激疑的话题。毋庸置疑,合作学习给教学带来了清新的空气,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变得频繁了。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教师把构建新的学习方式理解成为外在的东西,即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的具体表现形式上,以为课堂热闹了,学生合作、讨论了,就是体现了新理念,这是对转变学习方式的误解。实际上,合作应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经过了自己的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才会收到实效。而合作学习最重要的,应是培养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倾听,学会欣赏,学会共享,并有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这才是最根本、最核心的理念。

鉴于以上,要让合作学习为“我”所用,真正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积极引领,把合作的形式与效果起来统一。

上一篇:风中的丁香花 下一篇:浅谈阅读教学中的诗歌配乐朗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