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助小学习作教学一臂之力

时间:2022-10-04 10:27:24

微博,助小学习作教学一臂之力

一、小学习作教学的现状

习作教学,几人欢喜几人忧。纵观小学习作教学,严重脱离生活实际,走向形式主义。小学生习作时不知道写什么,干脆胡编乱造,没有真情实感;有的习作也只是好词佳句堆砌;最可怕的是有相当一部分习作不写真话,学写套话。习作难在哪里呢?难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教师无从指导。

微博可谓是现在最火的社交工具,许多学生都成了“微博控”。调查发现,对于小孩玩微博,有些老师、家长并不支持,生怕孩子沉溺于微博、网络而影响学业。

二、微博来了

(一)微博是什么

微博,简单地说就是一句话博客,每次只能发送140个字符以内。可以随时随地更新信息,实现群体分享。

(二)微博的特点

1.微博传播的即时性――随时随地分享信息交流

微博短小精悍、便捷及时、内容丰富,而且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即时分享。

2.微博信息的碎片性――支持片段性知识的呈现

微博140字的限制满足了现代人对快餐文化的追求,这也使得微博可以非常完美地诠释片段性知识。

3.微博传播的动态性――互动交流实现思想碰撞

微博可以详细记录大家思想碰撞、灵感闪现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弥足珍贵的。

微博能不能在习作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呢?笔者开通了新浪微博“@耿老师讲作文”,尝试着利用微博来突破小学习作教学中的瓶颈。

三、微博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运用

新浪微博“@耿老师讲作文”自开通以来,借助微博的功能(发表日志、上传图片、评价日志、转载新闻等),紧紧围绕“阅读、写作”两大主题,逐步设置了近二十个小栏目(截至2014年3月)。近千条微博多姿多彩地呈现在学生(包括每一位关注我的粉丝)面前,帮助学生积累素材,让学生捕捉生活的瞬间、表达真实的内心情感,然后进行仿写练习,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作文教学产生巨大活力。

新浪微博“@耿老师讲作文”栏目设置统计一览表

第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解决学生“想写”的问题

作文教学难,首先难在学生没有基本的想它、爱它的欲望和冲动;其次是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教师借助微博,搜集文字、声音、图像等作文教学资料,根据教学需要,运用信息技术加工处理,然后通过特定的情境创设,使学生得到多感官的刺激,从而激发其兴趣,唤起他们写作的热情。

在指导学生写作时,经常做一些这样的尝试,效果很好。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关于民风民俗的写作为例。虽然已经是六年级,但学生对于民风民俗的了解只是星星点点,不够系统,写起来觉得无话可说,很多学生于是就动了“抄”的念头。这显然与编者设计这篇习作的意图背道而驰。栏目之一《我们的节日》就派上了用场。每逢传统节日,就充分利用、整合网络资源,将之与相关的民风民俗等资料结合起来,然后针对这个问题,整理、。

例:【我们的节日之元宵节】灯谜在春秋时代叫“隐语”,汉魏时始称“谜”,南宋将谜语写在灯上,在上元节让人猜灯谜。南宋后,赏花灯猜灯谜让节日气氛热闹温馨。灯谜难以猜中,如同老虎难以被射中一样,故也称为“灯虎”。制作传统灯谜讲求一定格式,需运用巧思才能制出高妙灯谜。因此,它是中国独创的文学艺术。

【我们的节日之元宵节】王安石赴京赶考,元宵节路过一大户人家征对招亲:“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当时对答不出,默记心中。京城主考官出对:“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应对出,为进士。归乡路过那户人家,以“飞虎旗”回对,为婿。一副巧合对联,竟成就了王安石两大喜事。

【我们的节日之元宵节】唐元宵放灯已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京城“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之为花树”。苏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张悦:“花萼楼门雨露新,长安城市太平人。龙衔火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岁春。”

【我们的节日之元宵节】正月是农历元月,古人称夜为“宵”,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故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皓月高悬的夜晚,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通过这一组微博的学习,学生对元宵节的来历、习俗、文化等有了大致的了解,同时也为日记《快乐的元宵节》提供了内涵丰富的素材。在这样愉快的气氛中,学生的写作兴趣被大大激发了,有的学生当场就拿起笔描述自己印象深刻的风俗,有的学生与同学就某一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篇原本觉得枯燥无味的习作,在经过精心设计之后,达到了比预期更好的效果。

望着孩子们渴求知识的双眸,笔者还想到语文课外阅读。如果利用每周的语文活动时间,有目的地检索和阅读相关微博,不就能开阔阅读视野,延伸课本阅读,提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吗?

第二,鼓励学生说真话,表真情――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让孩子们学会观察、感悟生活,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许多孩子往往忽略了生活的美丽色彩,这时,教师就应该帮助学生发现生活,引流掘泉,同时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真实的喜好。

1.关注新闻,积累素材

作文教学要求学生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通过微博搜集一些来自网络的形形的新闻,为学生梳理分析,进而为写作准备素材。

【作文素材】杭州一学校运动会开幕式进行到一个多小时,居然有二十多个孩子快晕倒了。医务室老师说,历年运动会都有学生晕倒,而“犯晕”基本有两个原因:体虚、不吃早饭。而体虚,跟平时运动有关,运动量少,体质当然差。分数与体育锻炼,孰轻孰重?你怎么看学习与锻炼的关系?你能合理安排二者的时间吗?

【作文素材】3月13日下午,河南信阳几名五年级学生结伴返校上晚自习途中,用石头和苹果等物袭扰桥洞下的一名流浪乞讨人员。后者被激怒,追打至学校大门内6米处,一同学头部被击中,3月22日,因救治无效死亡。孰是孰非?流浪汉固然有罪,这几名学生就没有错吗?尊重是相互的,流浪汉也有尊严!

2.留意生活,积累素材

只要留心观察生活,可以写在作文里的人和事还是挺多的。比如:妈妈煮了味道鲜美的茶叶蛋,你一口气吃了多少?语文课本中那些要求背诵的课文是不是令你头疼万分,怎么也不会背?逛街累了买的香喷喷的玉米棒味道怎么样?……哪一件事写了出来不是鲜活的内容,不是饱含生活气息的作文啊?

【作文素材】东北大姐张桂芝有一手做茶叶蛋的好功夫,在北京一年能卖出去40万元。小小的茶蛋在她手里,变成了“金蛋”。有人说,她的赚钱“手法”比刘谦还牛。如今,张桂芝的茶蛋生意越干越大。显然,这茶蛋味道不错!但能比得上妈妈亲手为你煮的茶蛋香吗?你最爱吃妈妈做的哪道菜呢?祝妈妈节日快乐!

【作文素材】认识这几个字的请举手!痛恨这几个字的请举手!估计都举手了吧!据说有同学一拿到新的语文书,第一件事就是查查本册书中一共有多少次“背诵”。无论是“全文背诵”还是“部分背诵”,对大部分同学来说都算是场“不小的灾难”吧!你是怎样对待这场灾难的呢?有难忘(悲催或得意)的回忆吗?

【作文素材】买了根玉米棒,啃了一口发现没熟透。小贩很不好意思,连连道歉给我换了一根。我抠下一粒试吃确定熟了才离开。想到那根没熟透的他该怎么处理,回头一看,他站在路边正啃着我吃过的那根玉米。明天再来买吧!多么善良的小贩啊,虽然社会地位不高,但比起那些黑心商家大老板高尚多了!

3.上传图片,积累素材

比如,在一次主题为“我和爸妈比童年”的习作征文中,为激发学生灵感,开阔学生视野,我先后了一组《爸妈的童年》的微博。有意思的是,大多同学对后两篇微博比较感兴趣,而选择前两篇微博内容的则寥寥无几。后来了解到原来是对其中的两幅图片感兴趣,回家后跟爸妈聊得很热烈,因而写“看露天电影”、“画手表”的较多。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生对图片较之文字更感兴趣。

【作文素材】1.池塘里可以洗菜。2.小溪里的水可以直接喝。3.五块钱赶集就够一家人花。4.我们不说外语,都说人话,都听得懂。5.五分钱可以揣几个星期,舍不得花。6.自行车跑得快,不污染。7.买菜都拿竹篮子。8.天是蓝的!如今呢?还有几项存在于我们身边啊?

【作文素材】爸妈小时候无聊时做的几件事:①用镜子反射太阳光,在教室照来照去;②在硬币上铺张纸,用铅笔在上面涂,描个形出来;③把小纸条贴在同学的背后;④踩别人的影子;⑤在街上见到狗就扮猫叫,见到猫就学狗叫;⑥玩家电包装里的那张有很多泡泡的塑料膜,把泡泡一个一个按破。

【作文素材】上世纪八十年代最好的娱乐项目是看露天电影。若要放电影,便高兴地拿上小凳子,呼朋唤友地占据有利地形。小孩子蹦跳嬉戏,大人谈天论地,吓得蟋蟀停止鸣叫,惊起栖息的飞鸟。开始放电影,没人维持秩序,人们自动躲在放映机光柱两侧,眼睛紧盯着银幕,心情随着剧情跌宕起伏。

【作文素材】伸出手挽起袖子,让姐姐们画个圆圈,标12个数字,在圆心点个粗点,画三根长短不一的表针。再画一条扁扁的表带,瞬间一块“通天制造”的“真皮”手表便赫然出现在手腕上。一块不过瘾,伸出另一只手又画了一只。有时为了画得更圆,姐姐们在小手上咬出圆圆的印痕填上数字。

教师充分利用微博这一丰富便捷的信息资源优势,指导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广泛收集与习作相关的信息,做到“手中有粮心不慌”,就不会发生写作时找不到材料的尴尬局面,也不会有“作文难,难于上青天”之感。

第三,教给学生作文方法,落实作文指导――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一是教师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对周围熟悉的人和事物要细致地观察。俄国两位文学家的小故事形象地说明了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重要性。就像要做一桌子好菜的前提,一定是先买来种类丰富的食材和作料一样,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优美的文章来。

【作文技巧】俄国作家契诃夫外出旅游途中,旅客闲聊时说了句生动的话,引起他的注意。他品味着这句话并想马上记下来。可是经常不离身的笔今天没带来。正为难的他灵机一动,划着一根火柴又吹灭了,用火柴当笔,迅速记下了妙语。作家笔下的语言丰富多彩,生动感人,是因为他们随时注意搜集积累语言材料。

【作文技巧】一份菜单:俄国作家果戈理上饭馆吃饭,服务员把饭菜摆上来,他还一直往随身携带的小本子里记菜单。他异常兴奋:“这菜单太有用了!”后来在《狄康卡近乡夜话》里用上了它。果戈理的“嗜好”就是记笔记。同学们也试着培养这个“嗜好”,有一天你会发现笔头竟不再“枯涩”,而变得“流畅”。

二是要在教学中落实作文指导。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细致推敲的优秀范文,作者巧妙的构思,有序的写作,独特的观察视角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让学生模仿优秀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琢磨并领悟出作文的真谛。

【作文技巧】为把句子说具体,一说“高兴”,就“一蹦三尺高”;一说“着急”,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说“天黑”,就“伸手不见五指”……用一次未尝不可,多了就没新意了。《今天我是升旗手》的句子更传神:①(肖晓奶奶)笑得扶着墙直打颤儿。②把老板乐得十天多长了八斤肉。其实精彩就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

【作文技巧】苏教版语文第十册有个特殊的课文题目《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一般情况下题目中没有标点符号,这里却用了,作用很明显: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引号表示特殊含义。让人一目了然。习作中可适当运用标点,如《雷锋,你在哪里?》《这件事该做吗?》《哼!》《我家的“老黄牛”》。

三是要在长期的课内外阅读中积累优美词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在阅读中进行有效的语言积累,丰富自己的大脑仓库,这样才能在写作时文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

【句子精灵】写人物外貌,不管男女全是大大的眼睛、挺挺的鼻子外加樱桃小口。让我们看看老舍笔下虎妞的脸,又狠又绝:①她黑脸擦了白粉,像挂了霜的枯叶。②她清晨起来脸上起了层鸡皮疙瘩,像拔了毛的冻鸡。③跟他爸吵架,黑脸涨红了,加上半残的粉,青亮的灯光,像一只煮老了的猪肝,颜色复杂而难看。

【句子精灵】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如果说阅读是言语的积淀与内化的过程,那么,写作则是语言表达与运用的过程。微博为学生的作文训练提供了最佳平台。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在读写微博的历练中不断提升。现在,笔者每周都会挤出时间带领孩子们走进微博,将课内外阅读有效链接,语文学习与读写微博相结合,让学生借助微博,写成长日记、生活叙事,或参与热点问题的思考与评论等,有时个人独立完成,有时小组合作,甚至全班合作。

第四,重视作文的修改讲评――解决“写好”的问题

习作评价是习作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的一种认定,是习作指导的继续和深化。老师的批改应当重视、理解、尊重、欣赏学生写作过程中的个性体验,努力发现作文的闪光点,对学生多加鼓励,激发其习作的积极性。相信教师只要引导学生立足于生活实际,做生活的有心人,给予学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导,宽容对待每个学生的个性,一定会改变学生不愿意写作文的局面,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生活、体验生活的一种有效途径。

笔者在优化作文评价方面,极大地发挥了微博的作用。“作文分享”理论认为,学生的每一篇作文都是作品,作品的读者越多,它的价值就越大。优秀习作汇聚微博是一种非常好评价方式,告诉学生好作文除了可以得100分、推荐发表等,能在微博上展示也是一种荣誉。大家就可以在欣赏别人的习作时得到较多的启发,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句子精灵】蒋一轮重新编组,都不接纳秃鹤。蒋问:“你分哪组?”秃鹤用手抠着桌子。“你别抠桌子!”秃鹤把手放下。“想分哪组?”秃鹤又去抠桌子。(《草房子》)

一个不起眼的动作――抠桌子――生动地刻画了秃鹤纠结的心情。“男生更不高兴,低着头,用脚磨着地来发泄。”(王楠)与秃鹤的表现有异曲同工之妙。

【句子精灵】①红彤彤的柿子特别可爱,像小娃娃正对着我们笑。(郝昕南)②姥姥给我拿了个特大号的柿子……(甘朔文)③柿子软乎乎的,我们边吃边笑,家里充满了温暖。(李坤)④看到这么多柿子,我恨不得自己有十张嘴巴。(张静)⑤妈妈说:“欲速则不达。别使太大劲,就不会掉地上了。”(李炳霖)

“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在评价时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微博引导学生给同学的习作采用“网络评论”的方式进行评价,一个“好”“非常棒”之类的赞美都可以给别人送去温暖。随着老师评价权威的减弱,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在不断增强,审美鉴赏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四、微博给作文教学带来的变化

天道酬勤,瓜熟蒂落。经过这段时间以来的努力,我们的研究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效果。

学生收获:学生能主动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描述丰富多彩的生活。养成了积累语言,读中学写,乐于表达的习惯。同时,作文兴趣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变“要我作文”为“我要作文”,从而提高了习作能力,提高了语文综合素养。

教师收获: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了改变,一是教师能使习作教学成为学生表现自我,表述自身丰富多彩生活的平台;二是教师能注重文道结合,让“作文”与“做人”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说真话,写真事,诉真情;三是教师能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热爱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叙;四是教师能努力做好读写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习得一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五是教师能主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不断积累词汇,丰富语言,达到善于表达、主动作文之效。

五、微博促进作文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反思

微博并不是一款专门为教育量身打造的网络产品,它应用于教学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不能为赶时髦而生硬地将微博拉入课堂,也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用微博呈现,否则很可能会既浪费时间又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言论控制

教育微博是一个开放的社交网络平台,用户可以在这里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但是也不能避免某些用户散播一些不良的、恶意的、不利于学生身心成长的信息。这不仅依赖于个人的自觉性,同时系统还应该有一定的防范措施来确保教育微博的良性运转。

(二)避免学生上网成瘾

微博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必然需要学生的关注和参与,因此它对学生的自觉性和自控能力要求都很高。为了避免学生沉迷网络,甚至利用学习时间发微博,应在后台管理上设置相关的控制功能。如上课时间学生用户无法登录,对于学生用户的在线时间和信息量都有一定的限制等等。

(三)家长参与的热情不高

尽管为开通微博进行了大力宣传,利用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介绍微博的使用方法,可还是有一部分家长因为技术等原因还只能在学生的帮助下收听微博。另一方面,作为新鲜的时代产物,又运用在了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上,传统和现代带来的冲击和矛盾也让家长感到了压力和困惑。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大力度地宣传班级微博的功效,现身说法让家长感受到微博作为一种新的模式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到的积极作用。

笔者认为:基于微博的作文教学,以短小精悍、生动精彩的博文,帮助了学生积累素材,为作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对孩子们学好作文起了不可忽视的引领作用。只要我们结合教学实践不断探索、用心经营,就能唤醒学生沉睡的习作潜能,激活他们封存的记忆,让学生真正达到“我手写我心”的写作状态。

上一篇:如何培养学生的积累习惯 下一篇:作文的题目与开头的写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