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要点分析

时间:2022-09-07 06:27:22

基于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要点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部分大中型城市发展速度的加快,以及城市

人口数量的骤然增加,我国城市的整体住房压力也在逐年加大,这

是急需得到解决的民生问题之一,高层、超高层综合型建筑物的建

设越来越多,建筑结构也越来越复杂,为满足不同空间结构的使用

功能,需要在两种不同结构的交接部位设置转换层,以此过渡。文章主要针对建筑工程转换板模板支撑工程及混凝土工程施工作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建筑转换层、模板支撑、混凝土工程

一、 工程简介

该建筑住宅楼地上33层,建筑占地面积37260m2,总建筑面积270768.78m2。住宅楼为混凝土剪力墙体系,部分楼层采用转换层形式。该楼在9.950m处设有1.6m厚的转换板,属大体积混凝土,此处的模板支撑方法及混凝土的浇筑是关键。

二、转换板模板支撑工程施工

2.1模板及支撑选型

转换层混凝土板厚度为1.6m,选用普通18mm厚九层板作为转换板的底模及侧模。底模板采用100mm×150mm木板,间距250mm,侧模为18厚九层板,用50mm×100mm木板,间距200mm,两侧用Φ48mm×3.5m钢管@400夹紧。转换板位于9.950m标高处,采用了普通钢管分层卸载的方法作为转换板的模板支撑,即9.950m~4.950m之间采用20b工字钢,间距为1.0m×1.0m,水平与横杆焊接牢同;4.950m~5.000m之间采用普通钢管分层卸载的方法作为转换板的模板支撑。钢管立杆间距为1.0m×l.0m,横杆步距1.0m,每4m设置一道剪力撑。转换板的支撑通过横杆与满堂脚手架相连,底部设置扫地杆。该支撑系统拼拆迅速省力,而且结构简单,受力稳定可靠,完全避免了螺栓作业,使用安全、方便和经济。该支撑系统在该工程转换板施工中的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2支撑的构造措施

2.2.1工字钢支撑措施

1)工字钢水平横杆与竖向立杆之间焊接牢固,焊缝饱满,水平工字钢放置平稳,水平工字钢之间用钢管焊接牢固,形成一个整体。2)竖向工字钢之间间距均匀,与满常脚手架横杆连成整体,钢管与工字钢之间焊接成整体。扫地杆与工字钢底部焊接形成整体,保证工字钢的整体稳定性。

2.2.2立柱构造措施

1)接头采用对接扣件对接。

2)立柱上的对接扣件交错布置,两个相邻立柱接头均不在同一步距内,两相邻立柱接头在高度方向上错开的距离不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的距离应不大于步距的l/3。

3)脚手架底座上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下不大于200mm处的立柱上。横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柱上。

2.2.3水平杆构造措施

1)纵向水平杆设于横向水平杆之下,固定在立柱的内侧,并采用直角扣件与立柱扣紧,纵向水平杆与立柱的连接采用双扣件固定,以防滑脱。

2)纵向水平杆一般采用对接扣件开口向上连接。相邻纵向水平杆对接接头应交错布置,不应设在同步、同跨内,相邻接头水平错开距离小应小于500mm,并应避免设在纵向水平杆的跨中;搭接接头长度不应小于1m,并应等距设置不少于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

三、转换板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在该工程中,楼房在9.950m处设有1.6m厚的转换板,属大体积混凝士,此处混凝土的施工方案尤为关键。

3.1混凝土施工方案设计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宜在低温条件下进行,而本工程转换板的施工正在冬季,而且是在2013年12月底,故本工程的混凝土采用了水平分层浇筑,即每层浇筑厚度为500mm,浇至与板底平后,与板一起浇筑。分层振捣密实,移动间距为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上下层搭接插入下层混凝土中深度大于5cm。混凝土在浇筑及静置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极易产生非结构性裂纹。因此,混凝土宜两次收光扫毛;第一次在初凝前3h,主要是把底部的水拍出表面;第二次在终凝前,一边收光一边用塑料薄膜覆盖,然后再用干麻袋、草袋覆盖,上面再加上彩条布覆盖,完毕浇水养护。

3.2温度监测及后期养护

3.2.1混凝土的养护

转换板高为1.6m,故混凝土的养护十分重要,只有充分湿养护才有利于混凝土膨胀效能的发挥,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设立了专职养护人员。建立严格的混凝土养护制度。混凝土终凝后保湿养护14d。混凝土收平后,再洒水润湿,混凝土表面采用两层草袋、一层干麻袋另加一层薄膜养护,在养护期间喷洒雾状水保持环境相对湿度在80%以上,以减小混凝土干缩。

3.2.2混凝土的温度监测

1)温差监测预警值以混凝土内外温差接近25℃或温度陡降大于10℃为准,在转换板混凝土内外温差接近25℃时,温控检测人员将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准备实施应急处理措施。

2)埋设测温元件时,将元件按照测点纵向布置用扎丝固定在钢筋上,钢筋按照测区竖向固定在转换板的钢筋上,绑扎过程中应保证测温元件和钢筋不发生位移。

3)当混凝土内外温差超过25℃或温度陡降大于10℃时。为保证转换板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可在侧面和顶面加盖麻袋等保温措施;如果仍然出现温差过大或温度陡降的情况,可在混凝土表面架设碘钨灯。

根据转换板的形状、尺寸和标高,1,2号楼各布置6个测温区,3,4号楼各布置5个测温区,各测区沿竖向布置3个测温点。测温所用的仪器主要有手持式数字温度测量仪和温度传感器。测温点的布置必须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沿浇筑的高度,应布置在底部、中部和表面。垂直测点间距一般为500 mm~800mm;平面则应布置在边缘与中间,平面测点间距一般为2.5m~5m。由于转换板的长度和宽度均远大于厚度,所以从边缘和角点向内进去2倍厚度以上区域的散热条件都比较一般,主要是靠上表面的辐射、对流和基底传导方式散热。因此有着极其相近的温度场分布;而边缘和角点区域由于散热途径的增多,可能是3面甚至4面散热,温度场分布趋于复杂。根据这一特点,并考虑矩形板的对称性。在转换板内,沿平面共布置(1~6)6个测点;在每个平面测点上下表面及中间分别布置3个测点。这样,共6×3=18个混凝土温度测点,外加1个大气温度测点,就能比较准确的监测整个转换板内混凝土温度场的分布变化情况。

3.2.3温度控制的内容

1)控制混凝土内最高温度,使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以防混凝土内部因温度过高,温差过大而产生贯穿性裂缝;2)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度差及混凝土表面与大气的温差,使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以防混凝土产生表面裂缝。

四、结束语

总之,高层建筑的结构转换层既是上部结构的“基础”,又是下部结构的“顶板”,在整个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中,起到极为重要的连接作用。而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因为承受的竖向荷载很大,同时跨度较大,导致其截面尺寸高而大,而且连续施工强度大,施工过程非常复杂。因此,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一直以来都是高层建筑的一个难点。

上一篇:项目建设中合同管理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下一篇:工程造价存在问题及优化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