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要注意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

时间:2022-09-07 03:55:54

语文教师要注意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

[摘要]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崭新的语文教学手段,泛地走进了语文课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具体课堂应用中和认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辨析。

[关键字]课件 教师的主导地位 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都提到,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现有的特质条件下,语文课件的制作与使用自然成了体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它兼具教科书、工具书、挂图、幻灯、广播、影视、网络之长,可极大地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也使教学手段与方法的选用面更宽更广。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对语文课件有比较全面的理解,否则易步入形式化误区。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进入语文课堂不能改变教师的主导地位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讲课不外乎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本教案和一张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逐步走进当今的课堂教学。这样一来,课堂上要讲的东西都是事先以课件的形式做好了的,教师多数时间是在讲台上点击鼠标,限制的东西太多了,教师施展才华、展现个人魅力的空间更狭窄了,与学生接触的时间减少了,影响了教师的亲和力、感染力,也使课堂的人文关怀更少,信息时代的烙印更深。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引进使教师的活动减少,但不意味着教师的主导地位被取消。多媒体固然有其它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它毕竟只是实施教学的手段之一,并非唯一。它能辅助教学,而不能主宰教学。而辅之于教学的操作者还是教师,教师至始至终还是课堂的主角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仍然肩负着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习、训练学生思维、评价学生成绩等一系列的重任。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正确应用,使得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有余力注意学生个体化、个性化的发展,从而做到因材施教。因此,我们作为教师,不能以计算机的演示代替教师的教,只能将其作用定位在“辅助”上,应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教学中,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操作,使多媒体在教师的驾驭下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进入语文课堂不能改变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我们的一切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主体进行的。传统教学当中,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并配以板书,声情并茂,根据学生的反应调整讲解速度,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这是一个师生共同体验获取真理的愉悦过程。而在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实践中,课件是否独占了课堂的主角?教师只是一味的点击鼠标播放事先准备好的课件,课件里面关于学生的疑难、提问、解答几乎是没有的,学生也就更被动了,只是坐在那里观看幻灯片的播放,没有更多思考、提问、向老师寻求解答的时间。

课件是集声音、图像、文字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觉等感官需求,但是不是因此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了呢?老师似乎就有理由在课件这一方面大做文章,于是不管合不合适,凡是声音、图像等都纳进自己的课件里,并在课堂上充分应用了呢?如此一来,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不利于想象力的发挥。每个学生都是从自己的认识基础出发,依靠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学好,教师应该做的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知识,而不是对学生进行大量知识的灌输。我们教师必须注意不能让电教媒体挤占学生的探索、思考、分析的时间,必须把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如在“松下围棋,松子忽随棋子落;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部分,我充分运用动画,制作了两幅Flash,使课文内容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但大大压缩了空间感和距离感,而且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从而达到把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

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工具,课堂教学的主体仍然是学生和教师,多媒体有意无意地“喧宾夺主”是应当引起重视的,教师不能只当“解说员”,而应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以及知识基础来设计课件,同时还要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反馈情况,使多媒体发挥最佳教学功能。总之,要从人与多媒体的关系入手,探讨多媒体在课堂教学应用中的基本规律和要求。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进入语文课堂必须强化对教材的研究

有的教师请别人制作课件,结果教学方案在设计和课件制作思想上脱节;有的教师直接从网上下载现成的课件而且不做任何修改,结果课件不仅不符合自己的教学思路,也不符合相应的教学大纲;有的教师为了制作出好的课件,花去大量的时间,而真正花在研究教材上的时间并不多,没有真正吃透教材内涵。试想,这样引进多媒体教学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吗?

因此实现课件使用的有效性,就得把握好课件与教材的关系。吃透教材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教师在授课之前必须仔细研究教材。我们不能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制作课件上,诚然制作精良的课件给人赏心悦目之感,但我们更多的应该是好好研究教材,把握文本,引导学生从文字获得审美感知。如果教师只是把教参上的答案打一下,或是把什么地方搜来的名家之说往幻灯片上一放就算完成了,没有自己的思考认识,落实不了知识点,打着现代化教育的幌子作着最老套的传递者。更有甚者对自己打出的答案也不甚了解,只是为了凑几张幻灯片而已,“以己昏昏,使人昭昭”,实在是走入了现代化教育的盲区。教师的任务不是将教材内容原封不动地硬喂给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育,而应该充分调动自己知识的积累,带着自己的文化积淀,结合学生的认识水平,研究教材,把握教材,挖掘教材中丰富的内涵,将教材中蕴含着的丰富情感、深刻哲理和美学等都得以充分表现,以此启迪学生智慧,激发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因此只有在分析好教材、处理好教材的基础上才能够考虑如何运用多媒体来优化教学过程,而不是闭上眼睛,勾画空中楼阁。鉴于此,教师在备课和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应该选择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把学生应牢记、不易理解、不易用语言描述的知识,通过多媒体表现出来;教师还应该在课件制作过程中附带自己的个性色彩,因为任何一节课既包含教材规定的一些共性的东西,又包含教师的个性特点;最后,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该确定最佳时间,即何时使用多媒体才能发挥最大效益,以丰富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

要想真正地发挥多媒体课件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素质和能力,一是要教师要有在教学中树立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思想教,二是叫师要有创新精神、科研意识,不断进取的精神;三是需要共同协作、开发。只要教师牢固树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思想,再经过不断地实践、总结,才能使多媒体课件更加完善,从而寻找到教学与课件的最佳结合点,将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和完善,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县清水乡中心小学)

上一篇:试论如何做好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 下一篇:网络新技术在体育专业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