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管理评价机制的建立与实施

时间:2022-09-07 02:25:25

临床输血管理评价机制的建立与实施

摘要:本文介绍了制定与实施临床输血管理评价机制的相关内容,包括明确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重点评价环节,岗位分工以及管理措施。

关键词:临床输血管理评价机制;建立;实施

输血治疗随着医学的逐渐发展,已经成为了能够挽救患者生命的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是一些病毒感染、急性肺损伤、溶血反应和败血症等对于临床输血工作仍起着阻碍的作用,使输血相关的死亡的持续风险依然很大。所以就需要依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建立系统临床输血管理评价机制来减少和避免输血的危害,提高科学、合理用血来保证输血的安全[1]。

1制定临床输血管理评价机制

1.1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血液中心将血液运送到医院的输血科并贮存起来,提出用血的临床科室申请到的血液安全的输入到患者体内的全过程管理就是临床输血管理,这个过程涉及到许多部门以及科室等,其中涉及到的人员也比较多而且复杂,整个过程有许多环节。由主要用血科室负责人、检验科、输血科、医院感染、护理、质控、医疗与行政管理和组成的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在管理医院输血的机构中权威最高。这个机构主要是负责落实一些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同时这个机构也制定了一些措施来管理节约用血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以及组织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与考试等。医务科、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以及输血科担当着输血管理委员会日常管理的职责[2]。

临床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在输血管理组织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其组成成员包括护理组长、医疗组长、护士长以及科室主任,该组织主要是负责对于输血风险管理和知情同意、输血指针的严格把握、输血数量和成分的掌握、以相关的操作规程为依据进行输血过程、不良反应的观察与处理、记录数据和评价效果等。执行临床输血管理的主要机构就是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在实践过程中使遵循用血原则,能够节约、合理、科学用血。

1.2评价环节 建立的评价环节主要有4个,①预期评价,输血成分、指针、目的与风险等是主要的评价内容,也就是输血之前的评价;②并行评价,不良反应与安全核查是其主要的内容,也就是对输血过程的评价;③追溯评价,输血效果、输血记录与回收输血后的血袋等是其主要内容,也就是输血之后的评价;④终末评价,检点包括是否落实了前3项评价机制,是否在用血时遵循节约、合理、科学的原则,也就是归档病例的评价。

2实施临床输血管理评价机制

2.1岗位分工 以岗位人员的不同职责将重点评价内容根据不同岗位人员的职责进行分工。输血申请的提出,输血目的、数量、成分和指针的明确,输血前检测9项感染性指标、告知风险以及要求填写输血同意书,输血不良反应的观察和处理,记录输血数据及评价效果,这些都属于住院医师的职责。检查并确定输血指针,防止不合理输血与非必要性输血是输血科医师与主治医师的主要职责;对输血数量进行把关,分析其是否遵循节约、合理原则,探讨再次输血是否有必要进行是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的主要职责,若输血量过大应向医务科报告并由其审核;采集血液标本,取血交接和运送,参照标准进行血液输注的操作程序,且对安全核查制度的执行应严格,对输血不良反应是否出现进行密切观察和及时报告是责任护士的主要职责。一些日常工作,如发血、合血、储血等,以及一些重点工作,如输血计划、输血会诊等都是输血科的主要职责;审核血液报废与大量输血,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输血取血单、输血申请单的规范设计,以及组织人员培训和考核《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均是医务科的主要职责;制定、培训和考核《血液输注标准操作程序》是护理部的职责;处置并监管输血废弃物是医院感染管理科的职责;评价全部输血病例的终末质量是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组织专家的职责[3]。

2.2管理措施 以临床输血管理评价机制得到的结果为主要依据进一步评价安全管理和医疗质量、医师授权和准入。重点监管出现较大用血量的医师和科室,同级医疗机构的环节中较为薄弱的部分就是重点监管内容,例数是否及时、准确而完整的记录输血数据、知情同意书是否合法、"非必要性输血"等。医院还应制定相关措施考核输血知识,例如管理科室主任年度指标时纳入成分输血比例等[4~7]。

3结论

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但也出现了很多意外事故,为救治患者,很多时候需要由医师进行输血。但是由于未熟练掌握输血的相关知识与标准操作方法,输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事故,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又或者输血量过多,造成浪费,耽误其他患者的救治。因此建立系统性的临床输血管理评价机制是十分有必要的,唯有明确不同机构的职责并加以实施,有效进行分工、管理与评价,才能使医疗质量提高,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杨宝成,孔令魁,邵超鹏,等.2597份临床输血病历用血合理性调查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2,21(3):193-196.

[2]廖菁,田伟,陈颜,等.四川地区27家医院912份输血相关病案调查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3,21(7):43-45.

[3]吴迪,张晓威,李冀,等.综合性医院医生输血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12,22(11):898-900.

[4]张建礼,田景伦.输血病案书写中的缺陷及对策[J].中国病案.2011(08)

[5]吴迪,张晓威,李冀,等.综合性医院医生输血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09(11).

[6]廖菁,田伟,陈颜,等.四川地区27家医院912份输血相关病案调查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8(07).

[7]吴晓燕,张叶峰,许昌林,等.临床输血过程控制及关键环节的管理和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12(01).

上一篇: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困惑与建议 下一篇:五常法在基层供应室环境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