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生动活泼的数学课堂

时间:2022-09-06 11:29:58

创设生动活泼的数学课堂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受到客观条件和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的影响,老师经常会因为课堂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产生困惑。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利于课堂的组织和知识的传授,但课堂气氛呆板枯燥,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对人才的培养和需求。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是主体,要在老师的引导下独立地获取知识,老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师如何担当好自己的角色,使得课堂教学既生动活泼又收到实效呢?

一、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学生喜欢一个老师,就会认真学好老师所教的这门学科。老师尊重信任学生,学生的内心就会产生一种愉快、积极的情绪,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主动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才能对老师的提问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学生在民主的气氛中思考、讨论,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状态,敢想、敢说、敢问,自主探究,去观察、猜想、验证动手实践操作等,以对提供的问题产生直接的感知,进而发现和获取所学的数学知识。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信心倍增,求知欲促使学生不懈地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

二、创设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

数学学习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每一个数学知识点来说,他们都是未知的,需要每个人再现类似的创造过程才能理解。因而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强调让学生“做数学” 。通过做数学让学生来体验、理解数学的内容、思想与方法,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创新活动而获得新知。合作探索是常用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通过合作交流、主动探索,使学生不但增长知识,而且在从事数学学习活动中,对动机、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需求都得到满足。合作探索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组实验等。通过讨论、交流、探索、总结出数学的计算方法、规律、性质等。也可以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通过模拟情境,学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由于课堂上,组织了学生大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不局限于以往的听、想、看、算,更重要的是参与其中,对数学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数学的发展历程及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也使的课堂学习气氛更加生动活泼。

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产生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推动人们去探索创新。而新课标也提倡依据所学的数学知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把握好教材,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的教学情境。使它起到为随后的教学活动做准备的目的。可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辅助多媒体展现必要的图片、动画、实物展示、操作游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引导学生不由自主地去想数学,去经历、发现、再现、创新,以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萌芽。

四、创设多层次竞技练习,愉悦心情,增强自信

为使学生顺利地理解、掌握新知识,进行实用高效的练习是十分重要的。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具有思考价值的练习题,在课堂教学中,要对这些练习进行加工、改造,让学生动手改题目,编题目,经常以游戏、比赛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的面前,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练习的机会,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充分体现教学的艺术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让数学由枯燥变兴趣,死板变灵活,平淡变新奇,使得数学课堂始终处于积极有效地状态,多姿多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使学生真正得到全面、主动、个性的发展。

作者单位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第八中学

上一篇:遵循认知规律发展数学思维 下一篇:创建学习型校园 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