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解说高考语文试题不可或缺的钥匙

时间:2022-09-06 11:00:37

修辞解说高考语文试题不可或缺的钥匙

修辞是在社会交际中,双方依据具体的题旨情境,运用语言文字以传情达意而力求取得恰当效果的言语活动。修辞学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最直接有用的工具学科。综观历年的高考试卷考测内容,都不同程度涉及修辞考点。2012年全国17套试卷的修辞考点测试分值明显增加,四川卷高达27分,全国大纲卷23分,江西、广东卷22分,北京卷20分,平均约18分。可见,修辞已成为解读高考语文试卷不可缺少的一把钥匙。这里,拟就各卷中出现的修辞考点考测类型作一全面具体的分析,以备今后考生复习时参考。

《考试大纲》中有关修辞的考点

一、语言文字运用

1.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2.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3.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二、古代诗文阅读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说明:这里将大量涉及《考试大纲》中规定的9种修辞格及常见的修辞格,如能娴熟掌握,极有利于古诗文的鉴赏。

三、选考内容

1.文学类文本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说明:选考文本的修辞内容考核涉及面极广,既可能是辞格,又可能是词语与句子修辞,甚至有的还考查到语段及语篇修辞,但目前尚未考测到语体修辞。

考测的表现形式

一、在语言知识及运用中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主要考查消极修辞,最为突出的是简明、连贯、得体的综合运用。此外以仿写为载体,考查修辞格与句式的综合运用,这一形式也受命题专家的青睐。之外,中国传统特色的修辞格——对偶,也备受关注。

二、在古代诗文阅读中,最为明显的是考查修辞格在古诗中的运用以及炼字、用词、造句的匠心独运。

三、在选考文本中,最为突出的是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也偶有涉及。需要说明的是,文学类文本的阅读中有关修辞的考查变数最大、范围最广。可以是辞格,也可以是词语与句子修辞;可能是语段或语篇修辞,将来也有可能涉及语体修辞。

修辞考测题的基本类型

一、辞格

(一)《考试大纲》中规定考测的辞格

1.比喻——借两类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本质不同的彼事物来描绘说明此事物,以达到形象深刻的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式,也就是常说的打比方。又称譬喻。

例.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2012年全国大纲卷)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迷宫,无论怎么坚持,都只是辨不清方向的盲目穿行;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黑夜,无论怎么用心,都只是见不到光明的胡乱摸索;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荒漠,无论怎么努力,都只是看不到希望的徒劳跋涉。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能力,但修辞上要求每句使用比喻,句式上要保持“没有……,……就如……,无论怎么……,都只是……”的形式,内容上要另选话题。

答案示例:

没有诚信,社会就如冰窖,无论怎么雕琢,都只是暖不热人心的虚假装饰;

没有诚信,社会就如地道,无论怎么努力,都只是晒不到阳光的阴冷所在;

没有诚信,社会就如月球,无论怎么想象,都只是寻不到生命的美丽假象。

2.比拟——融入特定的情感,将对象加以错位描写,或将物当作人来写,或将人当作物来写,或将此物当作彼物来写,以引起某种联想,表达鲜明情感倾向的一种修辞方式。

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12年辽宁卷)

初见嵩山

张 耒[注]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精神内涵?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思想内容的能力。“数峰清瘦出云来”使用了拟人手法,用“清瘦”形容嵩山,仿佛是一位清高孤傲之人从云端呈现出来。“出”字,把静态的山动态化了,而且让人感受到山势的高峻。

由此,答案可作如下概括:①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之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②“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

3.夸张——故意夸大或缩小所表达对象的某些方面以强调或突出该对象的一种修辞方式。

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句内容的理解能力。作者就“寄书”二字发挥,写以泪研墨,泪滴红笺,情愈悲而泪愈多,竟至笺上的红字褪尽。用夸张的手法表情达意,写出感情发展的历程,是此词艺术上的突出特点。

答案为:这首诗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4.对偶——使用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表达相关或相反语意的一种修辞方式。又称对仗。

例.补写下列有关节日的两副对联。注意:①内容与节日相关;②可以不考虑平仄。(2012年四川卷)

(1)端午 上联:赛龙舟不忘楚风余韵

(2)中秋 下联:明月千里寄相思

上一篇:新加坡,农场娱乐业 下一篇:生命的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