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方法范文

时间:2023-09-30 10:24:15

修辞方法

修辞方法篇1

1.比喻法例如:友如作画须求淡,文似看山不喜平。

用比喻的形式写出了朋友相处讲求清淡,俗话说“君子之交淡如水”;而文章则要写得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否则别人就不喜欢欣赏。

2.双关法利用文字同音或同义关系,使一句话同时含有两个意思,表面一个意思,隐含着一个意思,这隐含的意思才是最主要的。例如:

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这副对联有一个来历。据说有一天,一些文武大臣到江边去玩耍,看到江中有两只船一起行进,不一会儿,扯起风帆的船只就跑到了摇橹的船只前边去了;于是一个武将就吟出了上联。这副上联表面上是说,两船一起行进,摇橹的不如扯起风帆的快,而实际上是利用谐音关系(“橹速”与三国时的文官“鲁肃”同音,“帆快”与汉朝的武将“樊哙”音近),在讥笑他们文官不如我们武将。文臣们听了,怎么会不知道他的弦外之音呢?但一时又苦于找不到下联。正在这时,岸上飘来了一阵音乐之声,那里既有笛声也有箫声,婉转悠扬;于是一位文官灵机一动,就对出了下联。下联同上联一样,表面是说很多乐器一起吹奏,清脆的笛声比不上柔和的箫声,实际上也是利用谐音关系(“笛清”与北宋的武将“狄青”同音,“箫和”与汉朝的文官“萧何”同音),在回敬他们,说你们武将不如我们文臣。

3.夸张法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作者以缩小夸张的方法,表现了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4.对比法就是将两个不同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比较。例如: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

5.嵌字法就是将要表现的人或物的名字镶嵌在对联内。当然,好的对联一定要注意镶嵌得自然天成,不留痕迹。例如:

史鉴流传真可法洪恩未报反成仇

这副对联,上联嵌入了明末英雄史可法的名字,赞扬了他誓死保卫扬州、兵败后宁死不屈的高尚品质;下联借用谐音关系(“洪成仇”与“洪承畴”同音。洪承畴是明朝崇祯皇帝时候的兵部尚书,深得皇上的器重,可惜后来兵败后没有保住自己的节操),鞭挞了洪承畴兵败后投降变节、成了清庭的鹰犬、反而攻打大明江山的卑鄙行为。

6.拆字法例如:半夜生孩,子亥二时难定;百年匹配,己酉两姓相当。

“孩”字拆开就成了“子”、“亥”二字,“配”字拆开不就是“己”、“酉”二字吗?

7.合字法这种方法刚好与拆字法相反。比如:

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

双木成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

传说,一位小姐选择夫婿,不看家境,不重官位,要的就是才学相当,就出了这个上联来以文招亲。这个上联不仅用了合字法(“寸”、“土”合起来就是“寺”字,“寺”前面加一个言旁就是“诗”字;下联一样,两个“木”字合起来是“林”字,“林”下面一个“示”字就是“禁止”的“禁”),还用了顶真法,后面又引用了一句诗,而且第一句与最后一句都是一个“寺”字结尾,所以看似容易,要对上确实很难。因此,很多人只有望联兴叹。后来,来了一位风流潇洒的青年书生,提笔写出了下联。虽然与上联比较好像少了一点诗意,但能够按照出句的要求来对,对出这样的下联,也已经很不错了。

6、7两种有的统称为析字法。

8.回文法这种对联既可以顺读,也可以倒读,而且读起来是一样的。例如: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这副对联顺读和倒读完全是一样,不信你试一试?类似的例子还有: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

9.顶真法就是用前面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或词语,作后面一句的开头,形成一种上递下接的形式。比如前面合字法中的例子就是这样。再比如写弥勒佛的一副对联也是这样: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10.叠字法就是将某些字进行重叠。例如:

孤雁悲歌声声唱寂寞,斑竹冷泪点点寄相思。

再有一副描写旧社会的对联也是用的叠字法:年年难过年年过,处处无家处处家。

11.倒装法就是颠倒了事物和语言本来应有的次序,把本应在前面的部分提到了后面。比如:

乐在黎民欢乐后,忧于邦国患忧前。

这两句本应是:在黎民欢乐后才乐,于邦国担忧前先忧。他化用了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

12.集句法就是将别人的文句集合在一起以构成一副对联。例如:

无丝竹之乱耳,乐琴书以消忧。

上一句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下一句来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当然,对联的修辞方法还有很多,这里讲的是几种常见的方法。我们知道了对联的一些修辞方法后,对自己撰写对联、理解别人的对联或许有一定的帮助。

修辞方法篇2

论文摘 要:广告在商品经济社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广告的最终目的是推销商品。为实现此目的,广告中大量使用修辞格来增强表达效果。英语广告修辞的着眼点和目标是实现其美感效果和劝说之力; 英语广告修辞的翻译应以汉语受众的接受心理为基础, 向目的语受众传递相同的美感效果和劝说之力。本文以实例说明了广告语中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如双关拟人、 比喻、 压韵、 对比、 重复等,并从主要修辞手法及其功能角度提出了英语广告修辞翻译的三种方法:直译法,意译法和弥补法。提出广告翻译就是要立足于突出广告的功能 ,对原广告的文字、 语句和创意进行加工改造 ,使所译广告符合目的受众的文化习惯和消费观念这一观点。旨在浅析广告修辞的翻译 ,以及对商品宣传的影响。?

??

广告是一种目的性极强的交际活动, 商品品牌与广告主题句的翻译是其形象战略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是商品进入他国市场的桥梁。英语广告也不例外,就是要让广告富有感染力且方便记忆,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1]。一则简单的广告,也许运用了多种修辞来强化其效果 ,使人看后觉得优美动人 ,回味无穷。因此,在翻译英语广告时就需要尽量传递广告中所采用的修辞方法,让译语广告读者也能体会到源语广告的感染力,使译语广告也能产生源语广告所具有的效果。广告中常用的修辞有:双关、 拟人、 比喻、 压韵 、对比 、重复等。修辞手段在广告问题中的广泛运用 ,造成了翻译的困难。源语广告所采用的各种修辞手法却并非都是可译的 ,或者说并不具有完全的可译性或可译度。由于英汉语言的差异和文化背景的不同 ,英语中用的奥妙之处有时很难用汉语再现。翻译者应分析其相同点与不同点 ,在译文中 ,尽可能采用相同或相似的修辞手段 ,并根据汉语表达习惯和中国读者的审美情趣作相同的变化。?

一、 广告英语中常用的修辞格?

一则成功的广告往往是创作者精雕细琢的产物,除了在词语、 句型运用的巧妙精细以外,也会经常使用修辞手法,在英语广告中,常用的修辞手段有以下几种:?

(一)比喻比喻能使语言生动、 形象,它可以用来表达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关系,渲染语言的具体性和形象性,增强语言的美感,从而唤起消费者对产品的心理联想。比喻中常见的有明喻和暗喻。?

1.明喻?

明喻表示用作比喻和被用作比喻的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关系,一般由like 或as 来连接,如:?

(1) fly smooth as silk and enjoy award winning food and service.?

smooth as silk is an attitude born of a centuries old culture.it’s the natural charm of our cabin and ground crews.it’s award winning cuisine ,some of it,with a thai flavor.it’s a fresh orchid for every passenger, smooth as silk is thai.?

这是一则泰国航空公司的广告,在这则简洁的广告问题中有三处用了明喻的手法,主要结构式“smooth as silk”。首先,在广告标题中使用了“fly smooth as silk”,把泰航的飞行比作丝绸一般,这个短小精悍的比喻使泰航飞行的平稳形象跃然纸上,在广告的正文中又两次使用了同样的比喻,进一步对标题进行说明和描述,从而加深了消费者对泰航优质服务的印象。?

2.暗喻?

暗喻用来表示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关系,把甲物比作乙物,但甲物通常不出现,乙物直接出现在句中,在暗喻中不用as 或like ,一般来说,读者根据上下文就能体会到使用的暗喻。在英语广告中,暗喻这种修辞手法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作者通过发挥丰富的想象,往往用一种美好的事物替代所要宣传的商品,来增强语言的美感。下面是一则瑞士 ebel的手表广告,仅仅用了几个词就把这款手表的完美品质体现出来。?

(2) ebel the architect s of time.?

(二)拟人?

拟人是指把物品或生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或感情,使这些物品或生物的形象更为鲜明和突出,给读者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下面是一则有关提供修理皮包服务的广告。?

(3) wherever it hurts, we’ll heal it.?

在广告中,作者把皮包比作有生命的东西,意为“不管它哪里受伤,我们都会使它愈合”。广告词中,作者把坏的皮包比作受伤的人,把修理好比做治愈,这时的拟人不仅形象贴切,而且使整个广告生动有趣。?

(三)双关?

在特定的场合,使用发音相同词语有两种不同含义的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法就是双关。恰当地运用双关,可以使语言精练,生动,形象,含蓄,诙谐,有力。因此被广泛运用于广告语[1]。作为一种修辞手段 ,双关语在广告中比较常用,他存在于语音、词汇、句法等各个语言层面。在广告中,广告制作者为了增加广告的吸引力,挖空心思地追求新的创意 ,使得双关语在广告中的运用更加纷繁复杂。?

例如:?

(4)spoil yourself and not your figure.?

译文:尽情大吃 ,不增体重。?

这是 weight - watcher 冰淇淋的广告标题 ,这种冰淇淋是专为减肥者生产的。双关不仅存在于商品商标名称中 ,标题中的 spoil 也是双关所在。spoil oneself 意为 “尽兴” ;而 spoil one’s figure 则意为 “破坏了体形”。这则广告通过一语双关,使减肥者在轻松幽默的语气中很自然地接受该广告,并能使其产生购买欲望。?

(四)押韵?

押韵这种修辞手法最常出现在诗歌中,它由相同或相似的韵脚组成。它使广告词富有节奏感,读起来铿锵有力,琅琅上口。下面是一则 guinness 啤酒广告。?

(5)“my goodness ! my guinnness !”?

译文:我的天啊! guinnness 啤酒!?

其中 my goodness 为口语,表示惊叹。guinnness 是啤酒品牌,与 goodness 头韵、 尾韵相同,便于上口,容易记忆。同时两个感叹句惟妙惟肖勾勒出人们饮用 guinnness 啤酒时赞不绝口的情景。?

(五)夸张?

夸张是指为强调或突出某事物,把被描述的事物适当地加以艺术性的渲染和夸大,这种手法在英语广告中是常见的。如:?

(6) take toshiba , take the world. ?

译文:东芝在手,世界在握。?

(六)排比?

排比是对某一个词、词组、结构或句子进行重复,将他们排列起来,目的是为了增强语气,强调所要表达的事物,突出某种感彩。如:?

(7) the choice is yours. the honor is our s.?

译文:任君选择,深感荣幸。

在广告中体现了一种音韵美,增强了表现力,从而引起消费者注意。?

(七)设问?

英语中设问是指作者自己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或故意不作回答让读者自己得到答案。在英语广告中,在某些情况下运用设问这种方法比平铺直叙的方法更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此类提问往往出现在标题中或征文的第一句中,用来引人注意,从而导出广告所要表达的中心。

(8) the mazda mpv?

who says tehere’s no place like home??

we built the mazda mpv based on a very strong foundation. the home?

you know how your home feels. everything has it s place. a perfect fit, so it all just feels right. that’s the feeling you’ll get in an mpv , thanks to something we call“ kansei engineering” …?

这则广告在标题中采用了问题形式,意为 “谁说没有一个像家的地方?” 以此为引子,不仅回答了自己所提出的问题,而且给与读者更多有关这种马自达面包车的信息。?

在英语中,修辞可以分为运用转义效果与运用结构原理两种手段。前者指明喻、暗喻、拟人、夸张等手法,后者指排比、设问等手法。这两种手法有时在广告语言中重合使用或同时使用,极大地丰富了语言表达能力和表达效果,准确地宣传了产品的特点,达到宣传、推销商品的目的。?

二、 英语广告修辞的翻译?

美感效果和劝说之力是英语广告修辞的主要目标和标准,这就要求其汉译的基本原则应为:自然、准确和易懂。为使广告译文符合译语习惯,易于读者接受,需注意修辞的翻译技巧和方法。常见的修辞格翻译方法有三种:?

(一) 直译法?

直译法属于可译范围的修辞格 ,如比喻、拟人、夸张等是英语广告中使用最为频繁的,在英汉两种语言里都有对应的修辞格。为了保留原文修辞的特色,我们对这类修辞格应该尽可能采取直译。[2]直译就是将原文表达的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都原原本本地翻译成译入语,保留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句式修辞等表现手法。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贴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属于此类的是平时频繁使用的,如比喻、拟人、夸张、设问和排比等。这些在英汉语言中有对应的辞格,例如: ?

(1) light as a breeze, soft as a cloud.?

这是一种服装的广告词,原文运用比喻,着重突出服装的轻与柔 ,将其比作微风和浮云,而中文中也有类似的比喻 ,且两种文化对风和云的感受基本相同,可译为 “轻如风 ,柔如云”。可以说这则广告的翻译是完全对等的翻译 ,把衣服的质地感和穿着的舒适感完全传递给了译文读者。?

( 2 ) flowers by beauty speak from the heart .?

将鲜花拟人化,如同情人般情意绵绵 ,诉说衷肠 ,译为“‘美人’鲜花 ,倾诉衷肠”,生动刻画出鲜花在表达爱意时所发挥的作用 ,极富亲切感 ,让人无法抗拒。?

(3) we’ve hidden a garden full of vegetable where you’d never expect in a pie.?

在馅饼里藏一个菜园子是不可能的,广告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表现馅饼是用大量蔬菜作原料且品种多样,因此可以直接译为“我们在馅饼里藏了一个你意想不到的菜园子”,不仅完完全全地传递了原文意思 ,也让译文读者感受到了商家无比的用心。?

(二)意译法 ?

广告修辞的意译要求译文能正确表达原文修辞的内容,对难译的辞格尽可能加工,如双关、反复、押韵等。由于英汉语言形式或文化背景不同,此类辞格若生硬直译,会使译文晦涩难懂。为了使译文传达的信息自然、贴切,只好发挥汉语修辞的优势,采用意译法,运用不同类型的辞格进行翻译。所谓意译 ,就是只保持原文内容 ,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3]。例如:?

(4) i’ m more satisfied. ask for more.?

more?

这是摩尔香烟的广告,正因为 more (摩尔香烟)和 more (更多)具有音同意不同的特点 ,使广告具有一语双关的巧妙效果。但如果将 more 直接翻译成“摩尔香烟”,译文读者将很难理解广告的内涵 ,因而要译为“摩尔香烟让我更满意。再来一 ,我还要摩尔!”译文用“更、再、还“将原文中一语双关的内涵传递给读者。?

(5) good teeth, good health. (colgate)?

这是高露洁的广告,原文前后分句词数相等且尾韵相同,可谓行文对称、琅琅上口。如果直译为“好牙 ,好身体”,虽贴近原文 ,却无法体现原文的因果关系,因而也无法让译文读者明白哪一个更重要。而译为“牙好 ,身体就好 ,即贴合了原文的尾韵修辞 ,也让译文读者明白“牙好”才是“身体好”的根本。?

(6) the choice is yours. the honor is our s.?

原文结构工整对称 ,用词精炼 ,极富表现力。如果直译成“选择是你们的 ,荣耀是我们的”,虽然句法上与原文完全相同,却很难让人理解“你们的选择”和“我们的荣耀”有什么关系。而译为“选择在于你们 ,荣耀在于我们”,句法上虽与原文有所差别,但仍然保持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更重要的是告诉读者“你们的选择是我们的荣耀” 这一关键内涵。 ?

(三)弥补法?

另外有些修辞格是不可译的,比如仿拟、谐音等,因为两种语言文化的不对等性,无法在译文中加以再现,就需要利用弥补法,通过增译(adding)、删减(deleting)、重写(rewriting)等手段 ,对原文的表现形式进行弥补,使其不失原文的感染力。?

(7) not all cars are created equal.?

这是三菱汽车的广告,它仿造了美国《独立宣言》里的名句“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 (人人生而平等)”,有利于提升传播速,

增加消费者的接受程度。但如果仅仅译为“车非辆辆精品”,就无法表现源语广告的巧妙构思,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感染力了。所以我们可以把它增译为“人人生而平等 ,车非辆辆精品”,来弥补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修辞在翻译过程中的丢失。?

(8) wonder where the yellow went ?

译文:黄斑牙到那里去了??

这则广告中有3个词 wonder , where , went 压头韵,译文巧妙换用反问辞格,引导读者自己找出答案。消除牙齿黄斑这种功效是此广告的宣传重点。?

(9) make your every hello a real good -buy.?这是一家电话运营商的广告 ,利用 good - bye和 good - buy 的谐音,以引起消费者的充分注意。然而中文中并没有这样的谐音,无法再现原文的精妙,就只能根据源语广告的内涵进行重写,译为“让您的每一次通话都货真价实”。?

英语广告修辞是一个丰富多彩的领域,多样化的修辞策略、技巧和手法是英语广告文本实现其美感效果和劝说之力的依托。整体而言,只有依托修辞,英语广告才能更好地实现其审美价值和信息价值。[4]英语广告翻译时,对其中的修辞格,如能直译的尽量使译文读者享受 “原汁原味” ,但因英汉差异,对不可译辞格,翻译时只得舍弃原文辞格形式,或意译,或用其它辞格弥补,让译文读者领悟原文修辞的妙处。这就要求翻译时一定要注意在 “文字翻译”的基础上,加强 “文化翻译”,使广告译文琅琅上口、生动形象、隽永优美,达到商品宣传和劝购目的。?

冯庆华(2002)将修辞手法的翻译概括为直译法、意译法和弥补法 ,本文就这三种翻译方法在英语广告修辞翻译中的运用作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就英语广告修辞的汉译而言,译者不仅要遵循翻译的普遍原则,而且要遵循一种与其他文体所不同的策略,跳出原文的限制,从跨文化跨语言的角度来审视原文的功能与效果,并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对原文语篇中涉及到的词语以及修辞手段进行相应的保留或转换调整, 而对于原文中未采用修辞手段的语篇,译者也可以大胆地运用修辞手法使译文更具艺术性和说服力,实现广告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吴克明,胡志伟.英语广告词精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5.?

[2] 李克兴.论广告翻译的策略[j ] .上海:中国翻译,2004,(6).?

[3]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 .上海: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修辞方法篇3

 

论文摘 要:广告在商品经济社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广告的最终目的是推销商品。为实现此目的,广告中大量使用修辞格来增强表达效果。英语广告修辞的着眼点和目标是实现其美感效果和劝说之力; 英语广告修辞的翻译应以汉语受众的接受心理为基础, 向目的语受众传递相同的美感效果和劝说之力。本文以实例说明了广告语中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如双关拟人、 比喻、 压韵、 对比、 重复等,并从主要修辞手法及其功能角度提出了英语广告修辞翻译的三种方法:直译法,意译法和弥补法。提出广告翻译就是要立足于突出广告的功能 ,对原广告的文字、 语句和创意进行加工改造 ,使所译广告符合目的受众的文化习惯和消费观念这一观点。旨在浅析广告修辞的翻译 ,以及对商品宣传的影响。



广告是一种目的性极强的交际活动, 商品品牌与广告主题句的翻译是其形象战略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是商品进入他国市场的桥梁。英语广告也不例外,就是要让广告富有感染力且方便记忆,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1]。一则简单的广告,也许运用了多种修辞来强化其效果 ,使人看后觉得优美动人 ,回味无穷。因此,在翻译英语广告时就需要尽量传递广告中所采用的修辞方法,让译语广告读者也能体会到源语广告的感染力,使译语广告也能产生源语广告所具有的效果。广告中常用的修辞有:双关、 拟人、 比喻、 压韵 、对比 、重复等。修辞手段在广告问题中的广泛运用 ,造成了翻译的困难。源语广告所采用的各种修辞手法却并非都是可译的 ,或者说并不具有完全的可译性或可译度。由于英汉语言的差异和文化背景的不同 ,英语中用的奥妙之处有时很难用汉语再现。翻译者应分析其相同点与不同点 ,在译文中 ,尽可能采用相同或相似的修辞手段 ,并根据汉语表达习惯和中国读者的审美情趣作相同的变化。

一、 广告英语中常用的修辞格

一则成功的广告往往是创作者精雕细琢的产物,除了在词语、 句型运用的巧妙精细以外,也会经常使用修辞手法,在英语广告中,常用的修辞手段有以下几种:

(一)比喻比喻能使语言生动、 形象,它可以用来表达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关系,渲染语言的具体性和形象性,增强语言的美感,从而唤起消费者对产品的心理联想。比喻中常见的有明喻和暗喻。

1.明喻

明喻表示用作比喻和被用作比喻的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关系,一般由like 或as 来连接,如:

(1) Fly smooth as silk and enjoy award winning food and service.

Smooth as silk is an attitude born of a centuries old culture.It’s the natural charm of our cabin and ground crews.It’s award winning cuisine ,some of it,with a Thai flavor.It’s a fresh orchid for every passenger, smooth as silk is Thai.

这是一则泰国航空公司的广告,在这则简洁的广告问题中有三处用了明喻的手法,主要结构式“Smooth as silk”。首先,在广告标题中使用了“Fly smooth as silk”,把泰航的飞行比作丝绸一般,这个短小精悍的比喻使泰航飞行的平稳形象跃然纸上,在广告的正文中又两次使用了同样的比喻,进一步对标题进行说明和描述,从而加深了消费者对泰航优质服务的印象。

2.暗喻

暗喻用来表示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关系,把甲物比作乙物,但甲物通常不出现,乙物直接出现在句中,在暗喻中不用as 或like ,一般来说,读者根据上下文就能体会到使用的暗喻。在英语广告中,暗喻这种修辞手法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作者通过发挥丰富的想象,往往用一种美好的事物替代所要宣传的商品,来增强语言的美感。下面是一则瑞士 EBEL的手表广告,仅仅用了几个词就把这款手表的完美品质体现出来。

(2) EBEL the architect s of time.

(二)拟人

拟人是指把物品或生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或感情,使这些物品或生物的形象更为鲜明和突出,给读者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下面是一则有关提供修理皮包服务的广告。

(3) Wherever it hurts, we’ll heal it.

修辞方法篇4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这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说中国的少年前途就像海洋一样宽广,波澜壮阔。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也叫“譬喻”“打比方”,中国古代称为“比”或者“譬”。

著名文学理论家乔纳森·卡勒为比喻下的定义: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也就是说找到甲事物和乙事物的共同点,发现甲事物暗含在乙事物身上不为人所熟知的特征,而对甲事物有一个不同于往常的重新的认识。

依据描写或说明的方式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倒喻、反喻、缩喻、扩喻、较喻、回喻、曲喻十一种。实际较学中常见的是前三种。

(来源:文章屋网 )

修辞方法篇5

首先谈谈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辨识与指认的考查。这种考查主要采用客观题的形式进行。

浙江卷第22题(客观题)A项“文章开头以排比的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个人与人群之间的紧密联系,接着笔锋一转,写人群‘令人窒息’、‘让人沉闷’,为后文提出远离人群的主张作了暗示和铺垫。”该选项需要判断的点较多,其中一点就是问考生开头文段是否用了排比,如用排比,其作用是否“含蓄地表达了个人与人群之间的紧密联系”。结合开头及其与后文的关系,可以判断这两点表述是准确的。但由于对“远离人群”的误读,此A项又是错误的。

天津卷第21题(客观题)B项“本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其中‘树的一生像一片叶子,竟能把一生几乎完美地走完’一句用了比喻和比拟的方法。”“树的一生像一片叶子”是用了比喻的方法,说树或叶子“竟能把一生几乎完美地走完”,是用了拟人的方法,所以此B项是正确的。

其次谈谈高考对修辞手法寓意的解读与表达的考查。这种考查主要采用客观题和主观题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天津卷第20题“你怎样理解‘我总渴望像树一样活着,坦然地正视自己的一生’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该题要求考生解读这一比喻句所表达的信息。而在阅读理解中解读比喻句,就必须在文本所规定的特殊语言环境中来进行。结合与该句相关的文本信息,可解读为“人无论境遇如何,都要从容面对,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江西卷第21题(客观题)C项“作者认为,伟大的智者能保证他的‘最后一点’是真美,又有意义且超越以前的一切。”该项错误理解了作者的意思,文中是这样说的:“伟大的智者,你能保证有一个准确的最后一点,是真美,真有意义,超越以前一切的吗?”审读该句,可见选项C错误解读了这个反问句。

山东卷第20题“请分别说明以下句子在文中的含义。⑵诗的长江,历史教科书的长江,民族文化的长江,全都在血脉中汇流。”该句是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其中“诗的长江,历史教科书的长江,民族文化的长江”是比喻说法,该句可转换为“长江像诗,像历史教科书,像民族文化,全都在血脉中汇流”。“长江像诗,像历史教科书,像民族文化”形象地表达“长江所负载的各种意义(地理的、文学的、民族文化的)”,而“全都在血脉中汇流”则生动地表达了当“我”置身长江后,立即被唤起了那种强烈而又真切的文化认同感。

最后谈谈高考对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的把握与赏析的考查。这种考查主要采用主观题的形式进行。

江西卷第19题“作者为什么要用较多的笔墨写溪水、星光、陨星?试作简要分析。”该题间接考查考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鉴赏能力。它要求考生要首先明确“用较多的笔墨写溪水、星光、陨星”是比喻手法的运用,其次要明确比喻手法的表达功能,再次能结合文本具体语境,作具体赏析。其赏析结果可表述为“使用多个比喻强调说明不可忽视我们途程上的每一瞬,与匆忙走路的人形成对比;形象、情感、哲理三者交融,更生动地表达文章的主旨”。

有一种修辞手法叫讳饰,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开头段就运用了这种手法。它的特点在于委婉含蓄地传情。辽宁卷第21题考到了这种手法,该题是这样设问的:“文中写到‘姐姐’的死,没有直接用‘去世’等字眼儿描述,这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赏析。”这里“写到‘姐姐’的死,没有直接用‘去世’等字眼儿描述”正是对讳饰手法的具体表述,考生若能明白这之中的情形,再根据讳饰手法的特殊表达功能,并结合文本语境,可以解读出其中蕴涵的信息。文章没有直接用“去世”等字眼儿描述姐姐的死,这表达出“我”对姐姐爱与悔疚、遗憾与怜惜相互交织的复杂情感。姐姐在“我”儿时曾像母亲一样照顾“我”、爱护“我”,忍受不懂事的“我”给她带来的“痛苦”和“伤害”;而当“我”长大成人意识到这份爱时,孤苦的姐姐早已死去,“我”再没有机会用爱来回报。同时,姐姐的不幸命运也让“我”在痛惜中更增添了一份深深的遗憾。

湖北卷第20题第(2)问“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2)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该题要求考生指认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的同时,对其表达效果进行鉴赏。其主要采用的修辞手法是“拟人(或比拟或比喻)”。表达效果是“既形象生动,又充满感情”。

全国卷(一)第16题“‘我不信了春天’,作者为什么反复这样说?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该题已明示其运用了反复手法,着重要求考生就反复手法所表达的信息进行解读,结合具体语境,解读出来的信息为:“苦苦等待春天,春天却迟迟不来;许多次春天刚一露面,就被寒风冷雨驱散在;到处寻找春天,却发现春天早已远引。”与此同时,还要求考生就反复手法的表达效果进行赏析,便可得出答案“欲扬先抑,突出下文的‘一日的春光’。”

总之,高考试题对修辞手法运用的考查,有的是选择其一单项考,有的是选择其中一二小型综合考,有的是全项选择综合考。至于所考查的修辞手法,以高考考试说明中明确的八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借代、反问、设问)为主,也涉及散文中常用的其他修辞手法,如对比、反复、层递、衬托、讳饰等。明确这些,我们在修辞手法的备考上,既要突出“八种修辞手法”这个“点”,又要顾及适度的面。

修辞方法篇6

关键词:《庄子》 汪榕培译本 句式修辞格

一.《庄子》英译本概述

《庄子》的英译本总体上分为两类:全译本和摘译本。全译本即译本包括《庄子》内篇、外篇、杂篇等所有篇目。已知的首个全译本是1881年巴尔佛在上海和伦敦同时出版的《南华真经――道家哲学家庄子的著作》,但此书已失传。此后,翟思理的译本《庄子――道家哲学家和中国神秘主义者》于1889年出版。该译本的语言有维多利亚时代英语的特点,译者在译本中加入了大量的注释和考证,对于研究这一时期英国汉学家的研究状况有一定价值。不足之处在于译者在译本中加入过多的主观思想,因而降低了译本的忠实度。英国汉学家里雅各于1891年出版、1966年再版《东方圣书――道家经典》也收录了《道德经》和《庄子》的英译本。里雅各的译本面向汉学研究学者,因而采用直译的方法,译本中夹杂大量的注释、附录和索引。并在前言部分用37页的篇幅详细讨论了原著每篇标题的含义、篇目的主要内容和反映出的庄子的思想。他的译本反映了当时英国汉学到道家研究的水平。此外,美国汉学家华兹生1964年出版的《庄子》全译本被列合国教科文组织各国代表作品丛书,梅维恒1994年出版的《逍遥游――早期道家古诗和寓言》注重再现《庄子》的文学特征,因此常以诗歌的形式翻译原著中的散文。

《庄子》的摘译本主要有1981年出版发行的格雷汉姆《庄子》内篇,该译本选择了最能反映庄子思想的内篇。冯友兰翻译《庄子》的内篇,他注重在译文中再现庄子的哲学思想,在前言和附录中讨论了庄子的哲学思想。此外,还有克利瑞翻译的《庄子》内篇和陈荣捷的译本等。

汪榕培的《庄子》英译本是大中华文库的组成部分,是首个由中国人翻译的《庄子》全译本。译者坚持的翻译原则是用流畅的当代英语表达原作的精神实质,再现原作的艺术风采。[1]译者采用直译的方法,尽最大的努力在译本中用原文对应的词语或结构翻译,若出现词义空缺或同一个词反复出现,译文也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如“无为”在译本中有“none-action”“do not take any action”和“do nothing”对于句子结构差别较大,单纯保留原文的形式不足以传达原著的思想内涵时,译者采用解释性翻译和加译的方法,充分考虑了译本的可读性。

二.《庄子》句式修辞格的特点

《庄子》的文字具有磅薄的气势和清新的风格,句子形式摇曳多变,富于韵律。而这种艺术美感的产生则要依赖于书中句式修辞格的大量使用。据统计,《庄子》排比辞格出现253次,对偶辞格659次,覆叠辞格51次,错综辞格101次。[2]整体而言,《庄子》的句式修辞格使用时有以下特点:一、章句修辞格出现频率较高。对偶、排比、反复、复叠、顶真、层递等句式修辞格交替使用,句子长短交替,层层递进,对后世文学形式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二、修辞格使用自然,无雕琢的痕迹;三、多个句式修辞格连用,从而使句子结构灵活,长短交错富于变化。

三.汉译英实践中句式修辞格的处理

汉语中的句式修辞格主要有反复、反问、对偶、排比、层递等,英语中的句式修辞格主要有repetition(重复)、rhetorical question(反问)、antithesis(对照)、parallelism(排比)、anastrophe(倒装)和climax(递升)等。对于格式和修辞作用上完全相同的重复、排比、对照等辞格,翻译时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再现原文的形式特征。对于倒装、反复、精警等差别较大以及汉语有的辞格如歇后,翻译时难以采用英语中对应的修辞格翻译,可以考虑释义、归化、切分或者数种辞格并用,在最大程度上再现原文的修辞特征和语言魅力。

四.汪榕培《庄子》英译本对句式修辞格的处理

1.排比辞格的翻译

排比辞格主要出现在《庄子》描述和说理的语段中,它可以使描述细致入微,意象丰富;使说理层层推进,磅礴有力。由于英语中也有与之相似的parallelism辞格,译本对此辞格采用直译的方法。

山岭之畏隹,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y者,叱者,吸者,叫者,嚎者,笑者,咬者。(《齐物论》)

引文出自《齐物论》的第一章。子綦向子游讲三籁中的地籁,即地所发出的声音。他用“似鼻、似口”等八个名词来描述洞窍的形状,用“激者、y者”等词形容不同形状的洞窍发出的声音的差异。排比修辞格的使用使得对窍及其发出的声音的描述细致入微,形象生动,译者将其译为:

There are crags and cliffs in the mountains; there are hollows an caves in the huge trees. They look like nostrils, mouths and ears, like gouges, cups and mortars, and like pools and puddles. The wind blowing past them makes sounds of the roaring water, whistling arrows, scolding, breathing, shouting, wailing, rumbling and chirping.[1]15

译文同样使用了排比的辞格,在意义上再现了洞窍的形状之多和风吹过时发出的声音之多样。描述洞窍形状时译文重复介词like, 将原文中的名词三个列为一组,每个短语内部构成排比,三个介词短语之间也构成排比,从而避免了单词的简单罗列,这样既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也再现了原文细致的描写风格。译文用所有格+名词短语和现在分词做后置定语的模式,避免了译文定语过长。现在分词连用不仅运用了并列的辞格,而且押尾韵,读起来与原文一样朗朗上口。上述处理在语言通顺和完整再现意义这两方面找到了平衡,其中排比与谐音辞格的使用功不可没。

又如:

而目将荧之,而色将平之,口将营之,容将行之,心且成之。(《人间世》)

选文出自《人间世》的第一章,借颜回与孔子的对话描述与统治者相处的艰难。面对专横独断的卫国君主,颜回提出的方法并不足以感化卫君,因而孔子反对他到卫国去,孔子认为,若颜回在卫国庙堂上开口劝谏必然使他们抓住颜回的漏洞而展开辩论,从而使他眼花缭乱,脸色不得不平和,口里只顾得营营自救,于是容貌不得不恭顺迁就,内心也无法自主而顺从。这样必然会死在暴虐的卫君之前。[3]译者将该句译为:

At that time you will feel dazzled, but you will pretend to be calm and make excuses for yourself; finally, with submissive expression, you will conform yourself with him. [1]51

原文采用排比的辞格描述颜回直言劝谏的后果。译文用三个“you will+动词短语”的形式再现原文的排比结构,“色将平之”和“口将营之”用并列连词and连接,“容将行之”被翻译成介词短语置于“心且成之”的前边。考虑到英语语言形合的特征,译文用“but, and, finally”等连词表现原文的逻辑关系。总体上看,译者采用直译的方法表现出了原作的意义,同时也考虑到了译文的通顺与流畅,对译文忠实与通顺的两个纬度把握得恰到好处。

2.对偶修辞格的翻译

《庄子》中对偶辞格出现频率最高,但书中的对偶多为宽对,并不刻意要求句式的工整。对偶或与反复、排比、顶真等辞格连用,或层层嵌套,使原文的句式变化多端,错落有致。

对偶辞格可以用英语中的antithesis来翻译,但当多种辞格套用时,反复、顶真很难在英语中能够再现,译者要注意形式忠实与内容重视的平衡度。

彼富,则人归子;归,则下之;下,则贵之。(《盗跖》)

选文出自《盗跖》的第三段对话。无足和知和分别寓指不知足的人和知中和之道、守分清廉的人。无足对知和说:众人没有不愿建立名声和追求名利的。如果他富有人们就会归向他,归向他就会对他低声下气,对他低声下气便使他高贵起来。原文对偶与顶真并用,句式工整,音节和谐。译本将其译为:

When you are wealthy, others will flock after you. When they flock after you, they will take the inferior position. When they take the inferior position, they will worship you. [1]531

考虑到英语语法刚性的要求及语言形合的特点,必然要在译文中增补主语、增加连词,从而使译文符合英语语言规范,而增加主语和连词后译文很难再现原文的对偶和顶真的辞格,因此译文将上述两种辞格转换为英语中“when… They will…”形式的排比句,在充分表达原意的基础上增强了译文的文采和可读性。

又如:

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则不救。(《人间世》)

选文是孔子对颜回的劝诫,告诫他不要到卫国去。道是不宜喧杂的,喧杂了就会多事,多事就会受到搅扰,受到搅扰就会引致忧患,有了忧患就是自救也来不及了。原文综合使用了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格,说理层层推进,逻辑严密。译者将其译为:

Tao must be kept intact;otherwise there will be too many things to attend to, which will lead to confusion, and then to worries and finally to destruction. [1]49

对偶、顶真辞格所产生的用字精炼、环环相套的特点很难在译文中再现出来,因此译者舍弃了原文对偶和顶真的形式,用解释性的翻译表达原句的意思。译文将原句分为三个意群;“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和“忧则不救”。第一个意群中“道不欲杂”和“杂则多”译成英语中两个独立分句,用otherwise连接,而“多则扰”则译成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后两个意群采用省略的形式与“lead to confusion”构成排比结构,但是译文容易这样处理很容易产生歧义,认为“忧”和“不救”是“杂则多”的结果。

3.错综修辞格的翻译

错综又被称为拗语,为了达到特殊的表达效果而改变语句常态,形成参差交错的结构。[4]它可以避免句式呆板僵化,使行文的句式多样,从而增强文章的语言魅力和感染力。《庄子》中的错综与排比、对偶和反复辞格混用,使其语篇中的句式摇曳多姿,增强了《庄子》的文学魅力。

天地尊卑,神明之位也;春夏先,秋冬后,四时之序也……变化之流也。(《天道》)

原文通过交替使用长短句使句式交错。选文试图说明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天地的尊卑,季节的变化和万物化生都是不断变化流转的。译者将其译为:

The heaven is high above and the earth is down below-this is predestined position. Spring and summer go before while autumn and winter follows behind-this is the ordering of the four seasons.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ings in the world have their distinctive signs; their growth and decline are but phases of change.[1]209

译者将原文的前两个分句译为独立的句子,用英语中的antithesis归化原文的排比和错综辞格,使的译文句式整齐,增强了说理的气势,原文的最后一个分句翻译时舍弃了对偶的形式,转而将其语义表述出来。总体上看,用释义和归化的方法虽然不能再现原句的句式多变的特征,但译者在最大程度上再现了原句表达的思想。

四.结语

《庄子》原著中排比、对偶、错综等修辞格的使用增强了其描述的生动性和说理的雄辩性。汪榕培的英语全译本在处理排比修辞格时尽量采用直译的方法,很好把握了再现原文气势和传递原文思想内容两方面的平衡。对于原文中频繁出现的对偶辞格,译本常以英语中对应的antithesis归化之,而对于对偶与顶真、反复等辞格嵌套的情况,译者采用释义的方法或将顶真或反复转换成英语中的排比等辞格。错综辞格使《庄子》的语篇句式长短相间,富于变化,但它很难在英语中再现,译者多采用解释性翻译的方法再现原文的深刻含义。总体上看,汪榕培译本对原文本句式修辞格的处理充分考虑到了修辞格在再现原著文学色彩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句式修辞格交替使用的情况采用多种译法并用来处理,忠实地再现了原文的哲学思想和文学特色,也保证了译本语言的通顺性和可读性,达到了译者在译者序言中提出的翻译标准。

参考文献

[1]汪榕培.Zhuangzi[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

[2]杨明明.《庄子》修辞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16-18.

[3]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2009:381.

[4]刘红芹.错综修辞格的民族化根由[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0):109.

修辞方法篇7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兜鍪”原指头盔,这里用的是借代手法;“万兜鍪”,意思是孙权带领着强大的军队。又如李贺的《南园》: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吴钩”,古代吴地生产的一种弯刀,这里代指精良的武器。再看向子

的《减字木兰花》: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斜红叠翠”一句,“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方式,包括拟人和拟物。拟人是把物人格化,拟物是把人物化(或把此物写成彼物)。比拟,可以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能启发人的联想,使读者倍感生动有趣。比如杜甫的《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因为怨恨与家人离别,听到悦耳的鸟鸣,不是使人高兴,而是使人惊心。其实,“花溅泪”“鸟惊心”这两句还有一种解释:花儿带着朝露,鸟儿任意飞鸣,在诗人的眼里,它们也像是有情的。花儿,为了伤时而洒下眼泪;鸟儿,为了恨别而惊心飞鸣——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周围的景物和自己的感情融合在一起了。又如韩愈的《晚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此诗也运用了生动的拟人手法。“草树”本属无情物,竟能“知”能“解”能“斗”,尤其是彼此竟有“才思”高下之分,设想之奇为诗中罕见。诗人借此鼓励“无才思者”敢于创造。事实上,韩愈正是力矫轻熟诗风的奇险诗派的开创人物,他自己在群芳斗艳的诗坛独树一帜,还极力称赞当时不被人们重视的孟郊、贾岛的奇僻瘦硬的诗风。再如王安石的《定林》: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本诗第三联运用拟人手法,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相寻,描写出在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就构成了排比。排比句音韵铿锵,一气贯通,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增强表达效果。排比用于叙事,可使语意畅达,层次清楚;用于抒情,能收到节奏和谐、感情奔放的效果。比如张养浩的《双调·沉醉东风》:

班定远飘零玉关,楚灵均憔悴江干。李斯有黄犬悲,陆机有华亭叹。张柬之老来遭难。把个苏子瞻长流了四五番。因此上功名意懒。

元人散曲中叹时警世,常用这种列举史事、“车轮大战”的方式,论据凿凿,以古证今,语若贯珠,一泻直下。所列人物,遭遇均可悲可叹,大都仕途险恶,结论(“因此上功名意懒”)自然水到渠成。又如张可久的《[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曲中“孔林”三句,具体铺叙千古繁华如梦的事实,同时也是“诗眼”阅历“天涯”所得。“孔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扩建的宫殿,也可指三国东吴建业(今南京)故宫;“楚庙”即楚国的宗庙。这三句具体印证世事沧桑、繁华如梦的哲理:即使像孔子那样的儒家圣贤,吴王那样的称霸雄杰,楚庙那样的江山社稷,而今安在哉?惟余苍翠的乔木、荒芜的蔓草、栖息的寒鸦而已。

指的是故意夸大或缩小表达对象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或品格,以增强话语的表现力。夸张可以强烈地表现作者对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的感情态度,或褒或贬,或肯定或否定,从而激起读者强烈的共鸣,也可引发人们的联想与想象,有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比如连学龄前儿童都会背诵的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了瀑布飞泻而下的壮观景象,饱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神奇伟力的赞颂。此外,李白还有“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等夸张性名句,全都形象生动,给读者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互文”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有时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凝练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使两个事物在上下文中各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所谓“二者各举一边以省文”,以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理解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才能体现出原意,故而习惯上称为“互文见义”。比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上句省去了“皎皎”,下句省去了“迢迢”。即“迢迢”不仅指牵牛星,也指河汉女;“皎皎”不仅指河汉女,也指牵牛星——“迢迢”“皎皎”互补见义,两句合起来的意思是:“遥远而明亮的牵牛星与织女星啊!”对于互文,只有掌握了它的结构方式,才能完整地理解其要表达的意思。

修辞方法篇8

关键词 汉字特点 修辞 语音特点 字义特点 字形特点 

 

“美”这个字,后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①中释为“羊大则美”。羊大之所以为“美”,则是由于其好吃之故:“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羊确与马、犬、牛不同它主要是供人食用的。《说文解字》对“甘”的解释也是:“甘,美也。从口含一。”“好吃”为“美”几乎成为千百年来相沿袭用的说法,就是在今天的语言中也仍有遗留,吃到美味东西,称赞曰:“美!” 

李泽厚先生在《华夏美学》②中,依许慎的说法对“美”字作解释。“羊大为美”既是一种“释义”的方法,同时又是一种和汉字特点密切相关的修辞方法。那么什么是修辞?汉字又有哪些特点呢?让我们做一些简单的分析吧。 

我们用语言交流思想,传达信息,不仅表达要准确无误、清楚明白,还应力求形象、妥贴鲜明尽可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语言的美感。通常情况下,我们总是把修辞理解为对语言的修饰和调整,即对语言进行综合的艺术加工。在内容确定的情况下,修辞总是着力讨论下列三个问题:选用什么样的语言素材,采用什么样的修辞方式,追求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修辞是对语言的修饰和调整,汉字是音、形、义三者的结合体,要探讨和汉字特点相关的修辞,就应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一、与汉字字音特点相关的修辞手法 

从记音方式看,现在汉字是记录声、韵、调三位一体的。一般情况下,一个方块汉字总是记录汉语一个音节的。从记录语言单位看,汉字是记录语素的。无论是古代汉字还是现代汉字,大部分都是语义的承担者。在现代汉字中,它更多的记录的是语素。这是由于现代汉字中的大多数词都是双音节或多音节的。但是,汉语的语素仍然以单音节占主体,有许多修辞方式是利用语音条件,体现修辞效果的。语音在增强音律美和突出语义方面为修辞提供条件,丰富了修辞方式的内容;修辞通过积极调动语音因素扩大了语音的功用。语音修辞是修辞的一个重要方面,优美的语音韵律能给人以美感。 

 

(一)力求音韵的和谐: 

声音美同押韵有密切的关系,诗歌是讲究押韵的。音节匀称、整齐就有节奏感,有些散文是当诗来写的,为了加强表达效果,也很讲究押韵,试看《十里长街送总理》: 

泪水模糊了我们的双眼,灵车隔断了我们的视线。敬爱的总理呀!我们想再看一看您,看一看您哪! 

…… 

长夜无言,天地同悲。只见灵车去,不见总理归。 

这几段词句,于疏散自然中显示出整齐严密的美,韵随意转,声音回环。表现出了万众哀思潮涌,悲痛欲绝的情景。 

 

(二)注意声调的平仄相间: 

在律诗中,平仄在本句中是重叠交替的,在对偶句中是相互对立的,这两大类声调在诗句中有规律的交替使用,也造就成了诗词音调抑扬顿挫,悦耳动听。如: 

(1) 中国有句古话:“瓜熟蒂落,(2) 水到渠成。” 

(3) 落霞与孤鹜齐飞,(4) 秋水共长天一色。③ 

例1中,声调安排成平平仄仄、仄仄平平,读起来抑扬起伏,犹如碧波翠浪,起伏荡漾,给人以音乐的美感。例2中,本句平仄相间,上下两句平仄相对,读时给人以音乐的跳跃感,明快舒淡。 

 

(三)巧用谐音字 

使语句同时关顾谐音双关,利用语音条件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如毛泽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中有: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杨柳”表面上指的是杨花、柳絮,实际上毛泽东同志指的是杨开慧、柳直荀两位烈士。这里使用了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高度赞扬了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杨、柳两位烈士。又如,近年来一些广告词也利用了谐音双关的手法,“默默无‘蚊’,‘寝’用彩虹。”巧妙的用“蚊”、“寝”替代“闻”、“请”,让人一目了然,知道是做蚊香的广告,在表意上也十分简洁:睡觉时用了彩虹蚊香,就不会受蚊子的侵扰。 

有些歇后语就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手法构成的,如: 

高山打鼓——扑通、扑通(不懂) 

狗头上插角——装羊(佯) 

我国民间流传的俗语绕口联也是利用了谐音字,写的逼真、传神。 

饥鸡盗稻童筒打; 

暑鼠凉梁客咳惊。 

引联上下句除末字外,分别为三组同音字,表达平凡琐事,却收到奇妙的效果。 

另有一副五言绕口联也颇有趣: 

哑丫呀鸭轧; 

麻妈骂马抹。 

上联说,哑丫头哇哇叫,下联说,麻脸婆因为马尾巴甩在脸上而气的大骂,音同字不同,读起来拗口,饶有风趣。 

 

(四)巧用多音字: 

多音字的巧用,也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相传古时候有一位私塾先生外号“活字典”,有一次,他拿起学生的点名册,突然“乐乐乐”三个字映入眼帘,便念道:“yue yue yue!”无人应答,又改念“yue le le!”仍无人应答,这时一个学生怯生生的站起来:“老师,我叫yue yaole!”④ 

“yue”音乐的意思。“le”喜悦的意思。“yao”爱好的意思。《论语?雍也》:“如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一个小学生的名字难倒了老秀才,可见汉字中多音字很多,如果加以巧用,就可以达到很好的修辞效果。 

此外,对偶,拈连、摹声、借代等修辞手法和汉字的语音有很大的联系。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二、与汉字字义特点相关的修辞 

汉字是表义性质的文字,从古代汉字的字形可以看出汉字与词或语素的意义有比较直接的联系。如“習”(习)字,本意是:鸟反复的飞,频繁的飞。⑤“羽”代表鸟的一对翅膀。到了现代经过隶变、楷化和简化的汉字已经大大减弱了字形表意的直观程度。“习”只是鸟的一只翅膀。当然占汉字极大比重的形声字(近80%)的形旁在表示字义的类属方面起着一定的作用。汉字在造字伊始,词大多都是单音节的,用一个汉字表示一个词,字义和词义一般也是一致的。如“人”、“山”。 

汉字从古展到现代已经以双音节词占优势,字和词,字义和词义不一致是常有的。我们根据现代汉字的表意功能可以把现代汉字分为三种类型:第一、词字,指可以单独表示现代汉语的一个词的字,这些字的意义明确。如:人、山、水、马、牛等。第二、语素字只能表示一个现代语素的现代汉字,这些字得意义不够明确、固定。如:伟、研、勇等。第三、音节字只表示一个音节的现代汉字,这些字只有和别的字结合起来才有意义。 

和汉字字义特点相关的修辞主要是就有意义的词字和语素字而言的。从意义入手选用、锤炼这两种汉字,才会准确、鲜明和生动,在表达上产生精当贴切、含蓄深厚的效果。历来传诵的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有这样两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绿”字是点睛之笔,据说先后改掉了“到”、“入”、“过”等字,既有动态又有静态之美,更有比拟的修辞效果。写出了生机勃勃,春满江南的形象,也表达出了作者的心境。张继的《枫桥夜泊》中“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到”字用得传神。夜半寒山寺的钟声传到客船上,更增添了羁旅之人的愁绪。比拟手法的运用恰到好处,和“绿”字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如“眼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边觅小诗。”改为“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⑥这是鲁迅为悼念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青年作家而写的一首小诗中的两句。作者改“眼”为“忍”,写出了被压迫的满腔愤恨;改“边”为“丛”使严酷的白色恐怖和险恶的斗争环境在程度上和气氛上得到了强化,表现了作者面对强暴,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通过对词字、语素字(这些字都表示一定的意义)的精练,在修辞上可产生鲜明、生动的效果,在语言运用上也会较好的达到语用的目的。 

 

三、和汉字字形特点密切相关的修辞 

从文字形体结构来看,汉字呈平面组合的方块形,汉字在外部形体结构上是独特的,是平面组合的方块形体,所以汉字又叫“方块字”。 

方块汉字是由三级形体结构密集组合而成的。这三级形体结构是:笔画、部件⑦和整字,图示如下:   

整字 

 

部件1 部件2 ………部件n 

 

笔画1 笔画2 笔画3 ……笔画n 

 

笔画是成形的要素,基本笔画是可数的,一般认为有五种(横、竖、撇、点、折),变化的笔画有几十个。部件包括成字部件和不成字部件。不重复的部件约有六百多个。几十个笔画组成几百个部件,而几百个部件按不同排列方式,沿着纵向、横向双向展开,构成成分不管有多少,都要密集的、向心的、均衡的分布在一个方正的框架结构内,构成了成千上万的整字。 

汉字的形体结构与拼音文字的形体结构有很大的不同。拼音文字形体结构是字母从左向右排列成序列性,所以是一维的,叫线形文字。与之相比,汉字结构排列可纵可横,是双向展开的,所以是二维的,叫平面文字。以“一、一、∣ “三个直笔为例,如果是线形排列,只有三种序列:一、一、∣,一、∣、一,∣、一、一。如果是双向排序,情况就复杂多样了:土、士、干、工、上、〒、〧、f等。汉字的字形结构是一个整体。笔画缺少一笔不行,多一画也不行;部件排列位置相异要么不成字,要么是不同的字,如“大/太/犬”、“吧/邑”、“回/吕”等。 

汉字字形的特点造成了和线形文字不同的修辞方式。线形文字在拆字、合字时只能在一个维度上前后拆合。汉字则不同,汉字既可以前后拆合,也可以上下拆合,甚至可以只拆出字体的一个部分。大大丰富了修辞方式。 

 

(一)拆字的运用: 

一般是将一个合体字拆分成或拆出一个或几个可独立成字的部件,具有一定的有理性,使人读来意味十足。如: 

“政从正出,财自才来。”(财政局的春联) 

这副在财政局门上的对联,就十分巧妙的利用了汉字字形的特点,将“财政”两字分别拆出了“才、正”,用十分活泼的方式道出了“资财”是由有才气的人通过不懈努力奋斗得来的,“政治”应从“正气、正理”中生出的道理。语言简洁明了且说理透彻,令人信服。 

再如《三国演义》中的“一合酥”的故事:主簿杨修因见到曹操在酥糖盒子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就取了勺子,让众人都尝了一口,曹操责问时,杨修却不慌不忙,将“一合酥”拆成了“一人一口酥”合情合理,虽然曹操觉得恼怒却也没有办法。杨修通过巧解妙拆,不仅让大家吃到了酥糖,而且还逃避了曹操的惩罚。可见利用字形特点拆字进行修辞的方法是十分有用的。 

鲁迅先生也用过拆字的方法。他的《且介亭杂文集》中的“且介”二字就是从“租界”中拆出来的。这样既揭露了北洋政府的腐败无能,又表现了鲁迅先生和白色恐怖不屈不挠斗争到底的精神。 

 

(二)合字的运用: 

将几个汉字合成一个汉字,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如《三国演义》中又这样一段记载: 

“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书一‘活’字而去,人皆不晓其意。修曰:‘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门口阔耳。’于是再筑墙围,改造停当,又请操往观之,操大喜。” 

“门”中添加“活”字,成为了“阔”字,曹操巧设哑谜,杨修理解其意,用合字的方法解决,将园门改建,令曹操很是高兴。 

又如,在董卓称皇之前就有“歌曰:‘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歌声悲切。”“千里草”合成“董”字,“十日卜”合成了“卓”字。歌谣的意思是说:董卓不得生。可见合字的用法也是十分广泛 

 

(三)拆、合字的综合运用: 

在人们的实际语言运用中,会出现拆字和合字的方法综合起来运用的现象,以求达到理想的表达效果。如: 

或入園中,推出老袁还我國; 

余行道上,不堪回首问前途。 

这里就是综合运用了拆、合字的方法,将“或”字加上“囗”成为“國”,“園”字去掉“囗”成为“袁”;“余”加上“辶”成为“途”,“道”去掉“辶”成为“首”,拆字、合字都运用的十分灵活,在意义的表达上也十分清晰。深刻的反映了此联的作者对于袁世凯复辟帝制、祸国殃民的痛恨之情,对国家的前途命运也是一片渺茫。通过一副“拆合字”的对联,表现的淋漓尽致。 

与汉字字形特点密切相关的语言运用手法,主要是通过对汉字的拆分、合成以达到语用中的风趣、诙谐简洁有力的效果。 

以上我们从音、义、形三个方面分别对汉字的特点和与其相对应的修辞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在我们分项讨论后,还不应忘记汉字本身就是音、形、义三位一体的。我们还应看一看和汉字整体特点相关联的语言运用。(即综合运用汉字音、形、义特点的修辞。) 

前面我们说过财政局门口的春联:“政从正出,财自才来。”归在了和字形相关的修辞里,它的最大特点是从“财”中析出了“才”,“政”中析出了“正”。实际上我们加以仔细的分析,可以发现,这副对联是综合运用了汉字的音、形、义特点的,“正(zheng)”和 “政(zheng)”;“财(cai)”和“才(cai)”音相同,又都是分别从原字拆出的一部分,并且在语义表达上也明确、自然,效果很好。 

又如,李泽厚先生的“羊大为美”实际上也是综合运用了汉字的形、义特点:在字形上“羊”和“大”上下叠放,就成了“美”字,在字义上的联系也是十分紧密的,这在文章的开头已经据《说文解字》的解释论述了,就不多说了。 

可见,在研究与汉字特点相关的修辞方法时,综合考虑汉字在音、形、义方面的特点,以及其在修辞中的运用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不能忽视。 

 

一般认为,研究修辞就应从表达方式,表达效果的角度去研究语音(语言的物质外壳)、词汇(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语言的结构规律)的运用。但是我这里是从汉字的自身出发,研究与汉字特点密切相关的修辞现象,这并不是标新立异,而是为了向大家证明,汉字本身就可以在运用中获得非常好的修辞效果,应该加以足够的重视。 

 

 

注释 

转自李泽厚的《美学三书》第217页 

选自王勃的《滕王阁序》 

选自吴积才的《漫话汉字》 

王力的《古代汉语》第145页 

选自鲁迅的《为了忘却的纪念》 

沈孟璎的《现代汉语理论与运用》第139页 

 

参考书目 

1) 李泽厚 《美学三书》 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9年第1版 

2) 吴积才 《漫话汉字》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4年第1版 

3) 王力 《古代汉语》 中华书局 1981年第3版 

4) 罗贯中 《三国演义》 岳麓书社 1986年第 1版 

5) 傅永和 《汉字的笔画》,6) 《语文建设》1992年第1期 

7) 费锦昌8) 《现代汉字的本质和特点》,9) 《语文建设》1990年第4 期 

10) 尹斌庸 《关于汉字评价的几个基本问题》,11) 《语文建设》1987年第2期 

12) 安子介 《对汉字的看法》,13) 《汉字文化》1990年第4期 

14) 沈孟璎 《现代汉语理论与运用》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15) 张政飚、蒲喜明、兰宾汉、谷宝田 《现代汉语》 三秦出版社 1995年第1版 

16) 纪德裕 《汉字拾趣》 复17) 旦大学出版社 1990年第1版 

18) 《修辞的理论与实践》 语文出版社 1990年第1版 

19) 赵元任 《语言问题》 商务印刷馆 1980年第1版 

20) 黄伯荣、廖序东 《现代汉语》(修订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年第2版 

21) 胡裕树 《现代汉语》复22) 旦大学出版社 1995年第5版 

 

 

generally analyze the figure of speech related the features of chinese characters 

----begin with“the fat goat is nice” 

 

author: he chu director: deyu huang 

 

abstract: the chinese character,the cultural gem of our nation,has many characteristics different from other ones. the figure of speech is to ornament and adjust the language ----generally polish the language artistically. beginning with the pronunciation, meeting and form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 this thesis simply analyese the figure of speech to the features of chinese character. 

上一篇:美丽的海底世界范文 下一篇:不一样的爸爸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