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与投资者利益保护

时间:2022-09-06 10:09:51

新会计准则与投资者利益保护

【摘要】在资本市场的监管层面上,如何通过监管保证投资者的权益是一个长期的课题,而会计准则的制定则是外部监管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根据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和会计实务发展的需要,2006年初财政部了一套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作为公司治理的外部制度安排,投资者的利益保护当然是新准则中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就新会计准则背景下,基本准则与具体准则的变化对投资者利益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会计准则与投资者利益保护的关系

20世纪30年代后日益盛行的公司治理理论认为,从一般层面上看,对小股东保护是一个社会公平问题:如果小股东不能确定其投资是否得到回报,他们可能会采取“用脚投票”的策略,其后果当然是影响公司的利益;从深层次看,投资者利益保护实际是效率问题:如果资本市场的产权保护力度不够,公众投资者就不会再投资,社会的福利将会减少,整个经济也将逐渐萎缩。现代公司治理理论认为,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特别是保护小股东的利益,必须在制度层面上加以完善。

产权保护和契约执行被公认为是政府职责。在维护投资者利益的过程中,建立相对稳定的制度是积极稳妥的解决方式,而会计准则恰恰是一个重要的制度举措,它使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委托关系成为可能,使受托经管责任得以明确。在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会计准则作为会计核算的技术规范,作为资本市场的一种重要的游戏规则,也作为国家社会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我国资本市场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和健康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基本准则的变化对投资者利益保护的影响

在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明确指出“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基本准则将保护投资者利益、满足投资者信息需求放在了首位,这是我国准则制定中前所未有的,体现了对投资者利益的关注。同时,基本准则突出了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另外,公允价值的重新引入对于企业价值的真实反映也有积极的影响。基本准则中会计规范和理念的升华,为维护投资者利益、引导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与投资者利益的保护

狭义的会计被认为是一个信息系统,信息使用者将从各自角度出发,发掘财务报告中的有效信息以支持自己的若干决策。由于会计信息的使用具有严重的经济后果,所以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就成为必然。基本准则中规定了会计信息质量标准,要求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公允列报,能够向投资者提供更加价值相关的信息。在强调着眼未来,着眼透明披露,清除信息不对称给投资者带来的误导的前提下,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无疑会大大提升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提高决策水平。

(二)公允价值计量与投资者利益的保护

公允价值在理论上是近乎完美的,因为它能够体现资产最新的市场价值,反映资产能够为主体带来经济利益,最符合资产的本质。能够提供相关的信息,为投资者决策提供服务。但是,考虑到公允价值在实务中碰到的诸多问题,它历来被认为是一把“双刃剑”――操作上的困难,往往会在主观或客观上都存在导致信息失真的可能。因为尽管公允价值要经过中介机构评估确认,但中介机构很容易被上市公司买通或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而失去公正立场,导致公允价值难以“公允”,并极有可能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这也正是我国在2001年修订后的准则中终止使用公允价值的原因。

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在确定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时,充分考虑了我国国情,作了审慎的改进。公允价值的运用必须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即公允价值应当能够可靠计量。基本准则中也强调,企业“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只有在“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时才能采用非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另外,在各项使用公允价值的具体准则中,也严格限制了适用条件,即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交易各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这些限制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公允价值的“公允”表达, 同时也可以有效遏制企业的利润操纵,从而维护投资者的利益。

三、具体准则的变化对投资者利益保护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案件频发,一个又一个上市公司上演着不同版本的造假故事,在市场上盛极一时又最终复归没落。他们虚构收入,伪造利润的金额和手段让人触目惊心!虚假会计信息的泛滥,严重扭曲了股票的价值,扰乱了资本市场秩序,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极大地挫伤了股民的投资积极性。

新准则的制定充分考虑了中国特殊的经济环境和会计环境,通过对若干项具体准则的修订,减少了企业会计处理的随意性,增强了可比性。笔者认为,新准则将在以下几方面对遏制公司利润操纵从而维护投资者利益产生影响:

(一)存货计价

新的会计准则对存货计价做了严格的规定,存货发出的计价取消“后进先出法”。对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限制,将使变更存货计价方法这一调节利润的途径被堵死。新准则实施后,所有企业的当期存货成本,反映的都是实际的历史成本,消除了人为调节因素,使存货成本的计价更加可靠。

(二)债务重组

债务重组准则历经变革,1998年首次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引入了公允价值,并且允许确认重组收益,计入当期利润。但是由于准则施行后,部分上市公司利用所转让的资产的公允价值确定的会计弹性,通过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来虚增利润,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后果。在施行了一年左右后,财政部对该准则进行了修订,禁止在债务重组中采用公允价值,禁止确认重组收益。2006年的债务重组准则改变了原准则“一刀切”的规定,允许确认重组损益。新准则规定,以现金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现金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在不考虑相关税费的情况下,对于债务人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将债务转为资本时的股本以及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务的价值,分别按照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股份的公允价值以及修改后债务的公允价值来计量。即将债务重组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实物抵债业务而言,抵债物资虽然可能没有活跃的交易市场,但是可以通过评估确定其公允价值,如果双方是非关联交易,双方的协商作价也可以视为公允价值。这种“回归”性质的做法,在本质上体现了交易的经济实质。由于这是在资本市场进一步完善、监管更加有力、法律规定更加完备、审计准则体系更加完整的基础上的“回归”,应当比最初的债务重组准则的执行效果要好,能更好地避免利润操纵的行为。

(三)资产减值准备

通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而后又冲回来调节利润,是我国一些上市公司经常使用的会计手段。盈利多时多提准备,盈利少或亏损时冲回准备,一提一冲之间,利润在不同年度的压缩与释放调节得恰到好处,而投资者对于这种任意的摆布却毫无办法。

按照新的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长期资产的减值准备从2007年开始计提后的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只有在资产处置后,才能进行相关的会计处理。此项准则的颁布,将上市公司今后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手段被瓦解,缩小了企业利润操纵的空间。

(四)企业合并

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目前我国的企业合并大部分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对价在形式上是按双方确认的公允价值确认,但实际很少有企业能真正做到“公允”。例如中央、地方国资委所控制的企业之间的合并,或者同一企业集团内两个或者多个子公司的合并,这不一定是合并和被合并双方完全出于自愿的交易行为,合并对价也不是双方讨价还价的结果,不代表公允价值。新的《企业合并》准则要求企业合并对价按资产账面价值确认,上市公司不能通过合并重组的方式获得收益,正是我国从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出发,谨慎地使用公允价值,规避利润操纵行为的正确选择。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可以由双方讨价还价,是双方自愿交易的结果,因此有双方认可的公允价值,并可确认购买商誉。《企业合并》准则规定,购买方在购买日对作为企业合并对价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另外,该准则第十四条也规定了对于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按公允价值确认的条件。条件中涉及未来经济利益能否流入(或流出)企业且公允价值是否能够可靠计量(除无形资产以外的其他各项资产以及除或有负债以外的其他负债),或者其公允价值能否可靠计量(对无形资产和或有负债而言)。这些规定是从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规范企业盈余管理,提高企业利润可信度。

(五)合并财务报表

合并报表作为世界会计难题之一,一直以来备受各国会计界关注。新准则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所强调的控制原则,将合并原则从侧重母公司理论转为侧重实体理论,合并报表范围的确定以控制的存在为基础,更重视实质性控制,要求母公司对所有能控制的子公司均须纳入合并范围,而不一定考虑股权比例。新准则排除了比例合并方法,要求业务与母公司差异较大的子公司也应纳入合并范围,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只要是持续经营的,也应纳入合并范围。相应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把“少数股东权益”项目作为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原规定列在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在合并利润表中将“少数股东损益”作为净利润项目的组成部分,在净利润项目下列示(原规定利润总额扣减少数股东损益后列示净利润)。这些新的规定将会使上市公司利用合并报表手段操纵利润更加困难。

四、结论

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在我国建立健全了会计准则体系。修订后的基本准则强调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提高了投资者在信息获取方面的地位,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和披露的透明度。新准则对涉及会计估计范畴、随意性较大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了调整,使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空间大大缩小。财务操纵、粉饰财务报表的空间缩小,将有助于市场效率的提高,从而最终达到保护投资者利益的目的。

上一篇:施工项目目标责任成本管理 下一篇:对租赁准则有关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