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探究

时间:2022-09-06 06:09:29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探究

2000年11月14日,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明确提出“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因此要培养小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就必须根据他们自身的特点进行课堂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我了解到:初次接触《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小学生称这门课为“电脑课”。在他们心里这就是每周一节的游戏课,从第一次走进计算机教室的期待与好奇慢慢转变为与老师“游击式”的玩游戏。慢慢发现,他们喜欢热闹,不喜欢一动不动地坐在电脑桌前听你讲课。另外,他们不愿意枯燥地记忆理论性的知识,比起记忆他们更喜欢好玩、愉快、挑战性的活动。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一起玩单机、网络游戏或是上网冲浪的能力令人咋舌,但是如果让他们去处理文字、数据等应用软件时,他们又不知如何人手。

如何让他们从趣味中学到知识,从情境中完成学习目标,感受到学习是兼具趣味性、挑战性和个人意义的活动。教师“如何教”就成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最重要、也最难解决的问题。信息技术课程中常用到的有效方法如下:

1 合作学习法。“人只有在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加工那些对个人有意义的信息,才能取得最佳学习效果。”许多教学内容用合作学习的方法效果很好。合作学习法是采取异质小组的编组方法,进行合理搭配,形成小型的合作性异质团体,强调以学生的自我控制活动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合作学习时分组采用异质分组,很多时候,教师会让学生自由结合或者就近组合,这样组合会产生:几个志趣相同,并且水平相当的同学组合在一起,这样会造成由于喜好和原有知识掌握不同,有几组能够很快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另外有些小组因某些方面知识的欠缺,无法完成任务。就近结合也会产生类似的情况。所以在分组时就应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情况,将他们合理搭配,使得每个小组成员能充分发挥自己,能让他们感觉到,虽然问题具有挑战性,但只要小组成员通力合作就能解决问题,并且在合作中学习同伴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之后的小组汇报中。让学生汇报负责完成的任务以及小组遇到的种种困难,并说明是如何解决困难及还有哪些困难有待解决。

让每个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更多的责任,他们就越能投入到学习过程中,这样,每个人都会积极参与并享受挑战中的快乐。

2 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又称真实性学习或者基于问题的教学。其核心目的及方法就是设计一个特定的情境,然后由情境中引出一个问题,同学们通过所学的知识和自己的探究在老师的提示和帮助下来解决问题。如:《使用电子邮件交流信息》一课,先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在上这节课时,班上正好有位同学过生日,我告诉同学们,用最快捷、最环保的方式给他一个祝福,很快就有同学提到送电子贺卡,我趁热打铁,让他们了解送电子贺卡的“媒介”――电子邮件),调动学生想学习使用电子邮件的积极性,这时可以通过读课本自学,或者小组相互帮助、老师指导等多种方式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促进真正深入透彻地理解真实生活中各种问题的有效策略。

3 先行组织结构图。先行组织结构图是帮助学习者掌握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有力工具。利用先行组织结构图可以显示一节课或者一个单元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找出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和学习主题的过程。

如《设置文字格式》一课,老师将先行组织结构图展示给大家,然后用简单的语句告诉学生我们要做的工作。学生可以进行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也可以进行书本查询和网络搜索。最后将所学的知识通过口头回答和提交作品的形式呈现出来。

《设置文字格式》先行组织结构图

4 趣味练习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解决同类课题的方法。练习法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虽然这种方法被许多心理学家认为立足传统教学模式,忽略了新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但我们在授课中会发现,有些教学内容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还是会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学习。《键盘和打字练习》一课,首先让学生认识键盘的分区并且演示正确的键盘操作姿势,然后让学生通过打字练习软件进行练习。当然,练习的软件可以提供多一些,再具有梯度、趣味性和挑战性些。这些技能性的知识只有通过不断训练与强化,才能掌握得更加牢固。

当然。还有很多教学方法可在信息技术课中运用,如:交互式直接讲授法等。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万能的教学方法,也没有任何一种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整体效应与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相互联系有关,但不管采用哪种教学方法,作为专业传授知识的教师,我们需要做到循循善诱、耐心点拨,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上一篇:多媒体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新理念下小学数学该如何设计多样性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