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下小学数学该如何设计多样性作业

时间:2022-08-11 12:27:07

新理念下小学数学该如何设计多样性作业

作业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它应该是以教师的设计为前提,以辅导学生、评价学习效果为目的。传统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业内容日趋封闭僵化,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远离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典型代表就是“题海”“机械”作业,作业成了教师强加给学生的沉重负担。因此布置作业绝不是灵机一动、信手拈来的,而是充满创造性、艺术性的。新课改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探索能力。如何让作业在实现这一目标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值得每位老师深思。

一、要成为学习热情者,需要童趣性作业

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的设计更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在低年级作业布置中,带有数学知识的手工制作,帮助理解图画作业等,不但符合这一时期儿童的喜好特征,喜欢画、动手玩,使他们感到完成作业并不困难,对作业产生兴趣,从而不但对学习数学具有强烈的热情,也有助于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主动者。

二、要成为问题的探索者,需要探索性作业

学生完成作业也是一种数学学习活动,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与模仿,而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才能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才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所以,在作业设计时,要充分的根据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和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锻炼,在完成作业这一数学活动中,让学生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

三、要成为知识的实践者。需要生活性作业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要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场所,学习数学是为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设计作业时,紧密联系生活,设计一些小调查,或利用所学知识为家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作业,促使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并逐步成为一个知识的实践者。

四、要成为学习的成功者,需要层次性作业

十个指头有长有短,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也是有长有短,可是往往这种差异被我们忽视了,从心底里我们承认这种差异的存在,但在工作中,尤其是在学习上,我们的做法常常希望十个指头一样长,不一样长时,非要把他们拉得一样长。在数学学习中,我们需要体现“人人掌握数学”和“不同的人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这一数学教育思想,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设计模仿性作业、变式性作业、发展拓展性作业,老师根据不同学习能力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给学生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作业、有能力完成的作业,并从中获得学习的成功。

五、要成为学习的主动者,需要自主性作业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直以来,作业的形式、内容都由教师作统一的规定,往往忽视学生的个性需要。《新课程理念》指出:“教师要把凡是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做的事情都给学生留出空间,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去思考,决定;去体验,感悟;去创造,应用。”学生是完成作业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有着不同于他人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他们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让学生自己选择作业,就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作业的针对性,让学业负担停留在适当的位置上。自主性作业在考虑共性的同时,也兼顾学生的个性,使作业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园地。

六、要成为知识应用的创新者。需要开放性作业

作业的开放和创造就是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开放性作业的设计,不但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巧思考,还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开放性作业的设计中,以激发学生创造性地应用知识为基本出发点,在其内容、层次、形式、空间这四个方面体现开放性的原则。通过作业的设计来调动学生的创造性,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总之,在作业设计时要做到切进重点培养兴趣,深入浅出设计情境,长期规划精心设计,降低要求发展能力。当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意愿之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自主学习能力、有效的学习策略及综合运用能力就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用一颗包容的心来容纳学生的差异,用一种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学业成长,用一种开放的心态来设置课外作业,才能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让作业成为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体验学习快乐的源泉。

上一篇:《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探究 下一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急需削繁就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