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

时间:2022-09-06 05:44:16

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

【摘要】 高血压威胁着人们的正常生活,本文从抗高血压的药物分类,选药到联合用药做了详细的介绍,希望从中阐述近期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高血压;抗高血压药物;联合用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三高人群也逐年递增,三高是指: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心脑血管病罪魁祸首“三高”。而其中高血压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之势,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一大隐患。高血压不仅发病率高,而且常引起心、脑、肾等并发症,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因素。我们要通过全民参与的、积极的预防和治疗的一系列手段使高血压发病率及并发症下降。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高血压联盟(WHO/ISH) 有关新观念,为了保障人类健康,有效地控制高血压,须为高血压治疗提供最有效的治疗方案[1]。

1 高血压的临床意义

正常的血压的维持对于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动脉血压随年龄及生理状态而有不同。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血压判别标准为:正常人安静时血压≤140 mm Hg/90 mm Hg,成人血压经常高于以上标准者可诊断为高血压。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临床上根据高血压病起病的缓急和病情进展的快慢,又分为缓进型和急进型。高血压病显著的病理生理变化是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小动脉管腔变小,血压升高[2]。这些变化与交感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密切相关,另有部分患者与血浆肾素活性增高相关。发病初期全身细小动脉平滑肌张力增高,引起血压升高。血压持续升高多年后可引起全身细小动脉硬化,管腔狭窄,管壁弹性降低,使血压进一步加剧。高血压常见的并发症有冠心病、糖尿病、心力衰竭、高血脂、肾病、周围动脉疾病、中风。

2 抗高血压药的分类

现有的抗高血压药物都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血压调节,根据各种药物在血压调节中的主要作用部位和作用机制,大致分为:①作用于中枢系统的药物,如可乐定,莫索尼定等;②神经节阻断药,如美加明,咪噻芬等。本类药物在阻断交感神经节的同时也阻断了副交感神经节,可引起广泛而严重的不良反应,故通常只用于其他药物无效的重度高血压或“高血压危象”的迅速降压;③影响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药,如利舍平,胍乙啶等;④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如哌唑嗪,普萘洛尔等;⑤血管扩张药,如肼屈嗪;⑥钙拮抗药,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钙拮抗剂的基本作用是抑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对血管而言即松弛平滑肌细胞,舒张血管而降压;⑦利尿药,如氢氯噻嗪;⑧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药物,如卡托普利。

3 抗高血压药物的选择及联合用药

3.1 根据病情选药,轻度高血压患者若症状不明显可采用饮食和运动等措施;一般高血压患者可采用利尿药,效果不佳时可加用或改用普萘洛尔;中度高血压患者可加用可乐定,哌唑嗪等,也可用卡托普利或硝苯地平;重度高血压患者在上述药物基础上改用或加用胍乙啶等[3]。

3.2 联合用药,药物长期单独使用,会引起耐受性,加大剂量又易导致不良反应,此时联合用药常常使用。为达到理想的降压目的,两种药物联合时宜选用具有不同作用机制者,以协同降压作用,并且减少不良反应。相反,要避免2 种具有类似的不良反应药物合用。要注意不要将同类药物联合应用[4]。

高血压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按时服药,临床上应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并正确选用抗高血压药物。因此,治疗高血压要在有效控制血压水平的同时,注意改善代谢紊乱,预防和逆转靶器官的不良损害,这是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的关键[5]。高血压患者在坚持用药的同时还应加强各种体育锻炼,安排合理的饮食等非药物治疗来辅助药物治疗,以提高降压疗效。

参 考 文 献

[1] 陈秋岑,胡世文,杨承建,等.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0):31-33.

[2] 华琦,刘力松.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中国临床医生,2006,34(10):9-11.

[3] 刘玲.临床使用抗高血药物的几点看法.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205.

[4] 苏明君.抗高血压药物的联合使用.临床合理用药,2010,1(3):66-67.

[5] 孙宝贵,戴秋燕.高血压伴糖尿病及心、脑、肾合并症的治疗对策.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2003,30(2):103.

上一篇:妇炎消辅助早期妊娠药物流产264例临床观察 下一篇: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4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