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降低药品价格政策对控制药品费用的效果分析

时间:2022-09-06 05:25:10

现行降低药品价格政策对控制药品费用的效果分析

药品费用是卫生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关研究表明,无论是门诊还是住院,药品费用都占了较大比例,所以居民对药费特别敏感。高达82.3%的居民认为门诊药品费用很贵或较贵。因此,控制药品费用过快增长是控制卫生费用增长,缓和社会矛盾的解决方法之一。我国近年来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加大对药品费用的控制,其中,降低药品价格是主要政策。国家出台降低药品价格政策的依据是药品价格虚高状态直接导致药品费用快速增长。基于此论点,如果降低药品价格,即可以控制药品费用。而药品降价政策已执行十几年,它对药品费用控制的效果究竟如何?本文通过分析药品费用增长、个人药品费用、医院药品收入、药品价格变化,探讨降低药品价格对药品费用控制的效果。

1 降低药品价格措施

1 1 药品价格调整

自1997年以来,国家发改委连续24次对政府定价范围内的药品进行了价格调整(主要是降价),几乎涉及到所有药品。每次降价幅度为15%~20%,个别药品最高降幅在60%左右。

1.2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

卫生部等5部委于2000年联合下发了《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试点工作若干规定》。药品集中采购以控制药品价格和药品费用为主要目的。2004年卫生部等机构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若干规定》,提出顺价作价法来限制医院在招标中从药品方面获得的利益,使病人得益更多。

2 降低药品价格政策效果分析

2.1 药品费用持续增长

中国药品费用持续快速增长(见表1),其中2004年增幅竟超过20%。

2.2 个人药费支出持续上升

门诊病人与出院病人的药费支出持续增加。人民群众在药品价格调整中并未得到真正的实惠。刘佐仁等指出,国家前17次药品降价使得药品零售价格水平明显下降,但是1999-2003年药品降价期间医疗机构的人均门诊药费和住院药费平均年增长率却分别达到15.4%和14.5%。说明药品价格虽然下降,但是病人的药费负担反而上升。

2.3 医院药品收入与支出近年增长明显加快

2002-2006年上海市某三甲医院数据显示,药品构成比虽然维持在66%左右,但是药费却逐年上升,药品费用增长与药品价格、部分医师处方选用高价药品有很大关系。药品价格下降并没有控制药品费用,药品费用连续呈现两位数的增长(表3)。

执行药品降价政策后,浙江省杭州市级医院直接减少药品收入达到2亿元,但药品成本支出却增加15%。另外,医院业务支出以每年20%左右的幅度递增,但政府各种财政补助不足。2005年浙江省医疗机构收支亏损面达到25.04%。

2.4 药品价格指数先降后升

随着政府降低药品价格,2001年药品价格指数有所下降,但自2005年起,药品价格指数明显回升。这表明国家降低药品价格措施在短期内取得一定成效,药品价格虚高曾一度得到控制。但从长期效果分析,降低药品价格措施并没有有效遏制价格增长。

《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9》显示,中西药品及保健品价格指数1995年为111.5,2000年为100.2,2001年为98.5,2002年为96.5,2003年为98.4,2004年为96.7,2005年为97.6,2006年为99.1,2007年为102.0,2008年为103.1。

3 讨论

以上分析显示,无论是中国总药品费用、人均药品费用支出还是医院的药品收入,都没有因药品降价政策使增长势头得到遏制,药品价格自身在降价政策的大环境下甚至出现回调。国家出台的降低药品价格政策并未达到控制药品费用快速增长的预期目标。而对药品价格作用的认识误区正是导致这一现状的直接原因。

药品价格不是药品费用的唯一决定因素。药品费用不仅取决于价格,也取决于药品使用的数量。降低药品价格政策执行的同时,用药品种与数量也随之发生变化。一方面,被降价药品的可及性下降,部分疗效好、价格低廉的药品被调低价格后,生产企业因价格太低而停止生产,导致临床无药可用,如地高辛、环磷酰胺、麦角新碱等药品,都是属于这种情况。医生和病人无法使用被降价药品,只能被动接受高价的替代产品。上海市为解决这个问题,专门推出《上海市临床紧缺药品协调机制实施方案》,调高部分药品价格,为生产企业核发专项补贴资金,才使得地高辛的可获得性在上海公立医院达到96%。另一方面,临床使用的药品结构随着降价政策调整,被降价药品的用量不断被高价的替代药品挤占。处方中的“旧”药被“新”药替代的现象十分严重,而这种“新”仅体现在药品剂型、规格和包装方面。对山东省医院用药的有关调查研究表明,省级医院用药前15位治疗脑梗死药品中,1种是国家定价,4种是省定价,其余10种是市场定价。这种低价位药品退出和高价替代药品补充入市的现象不仅不能控制药品费用,反而导致药品费用随着药价的降低而出现持续攀升的现象。

药品价格对药品费用的影响有限。药品价格作为药品费用的影响因素之一,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作用于药品费用的控制。李继光等对医院用药研究指出,2002年政府对药品降价的措施使药价平均降幅达到20%,但最终只降低医院药品销售总金额的4%。对山东省医院的有关研究显示,市级医院36%的药品费用增幅中,25%是由于药品用量增加而产生的,8.8%是价格升高导致的,2.2%是药品用量和价格的联合作用。因此单单降低药品价格无法改变药品费用增长的趋势。

目前实施的通过降低药品价格以期降低药品费用的措施难以真正奏效。为切实控制药品费用增长,除了考虑药品价格,还必须考虑用药数量和用药结构。完善药品价格体系,应当建立科学、适用的药品价格模型,引入药物经济学合理评估药品的价值,强化药品价格监管体系;控制药品使用数量和用药结构,政府须出台标准疾病诊疗指导,规范医院诊疗过程中的处方行为。与之相配套,政府还应完善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健全医疗保障机制。只有多管齐下,才能真正切实有效地解决药品费用增长过快的问题。

上一篇:根除幽门螺杆菌初治失败的原因和对策 下一篇:强化定点医疗机构管理,保证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