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课外阅读”交朋友

时间:2022-09-06 04:38:45

与“课外阅读”交朋友

摘 要: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作为课内阅读的延伸,意义深厚而广泛。它能拓宽视野,发展智力,陶冶情操,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课外阅读;兴趣;方法;实践

读书分为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这里要谈的是“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作为课内阅读的延伸,意义深厚而广泛。它能拓宽视野,发展智力,陶冶情操,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重视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加强对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好读、广读、善读。

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是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引发他们的注意。”可见阅读兴趣是先导,如果学生们的阅读是仅仅为了完成教师的作业,那这样的阅读是不会取得成效的。

1.精彩瞬间,戛然而止

经过调查发现,在家校普遍关注学生课外阅读发展的今天,学生们也乐意看书、读书,但阅读的偏食现象严重。如何对这些激发学生们那这些“高优”书籍,产生兴趣呢?

笔者在教学中会找一些故事性强、语言互动效果好、适合儿童阅读的中外名著,如《青鸟》《金银岛》《绿野仙踪》等,通过自己的研读,选择精彩的片段声情并茂地向学生们描述,当学生们注意力被吸引、开始置身于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时,笔者便戛然而止:“欲知详情,请听下回分解。”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很多学生都会迫不及待地寻找原著阅读。

2.光影时尚,按图索骥

人们总是喜欢把那些传唱不衰的经典文学拍摄成电影,家喻户晓的电影《乱世佳人》《茶花女》《傲慢与偏见》《威尼斯商人》等曾让多少的影迷为之痴狂。

笔者就借用电影抛砖引玉,打开通往课外阅读的大门。例如,教过《金钱的魔力》,便让学生们欣赏电影《百万英镑》;学完《小嘎子与胖墩比摔跤》,就播放电影《小兵张嘎》。但凡喜欢电影的人都知道,名著与电影并不能等同,导演也是读者,电影中必然添加自己的理解元素。观影完毕就要让学生们去原著中,寻找电影拍摄与原著的差别。

3.书香校园,经典随行

一所成功的学校,必然是一所洋溢着书香的校园。在这样学校的学生们是幸福的,他们能够拥有得天独厚的课外阅读资源:藏书丰富的图书馆,环境优雅席地而坐的阅读室。笔者所在的学校就具备这样的条件。据观察,不少教师就充分利用这些条件,来引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三年级教授童话组课文时,教师就会安排学生从图书馆借阅童话列车丛书:《怪蛋之谜》《小糊涂神》《恐龙复活记》《红地毯杂技团》……而且统一安排一个时间,让学生在教室里或者图书阅览室集体看书。淡淡的书香就在这小小的空间氤氲,课外阅读的种子也悄悄地在学生的心间萌芽。

不仅如此,更有一些学校能邀请到名作家到校讲座。“动物大王”沈石溪就曾邀到笔者学校畅谈创作经历。没有跌宕的人生经历,就没有精彩的小说故事,沈石溪绘声绘色的演说,让学生们大呼过瘾。那年,《斑羚飞度》《兵猴》《最后一头战象》《狼妻》等书,一度红遍校园。

二、事者得其法则事半功倍,不得其法则事倍功半

1.读书不二法

一段时间内,只读一本书。著名学者梁实秋曾言:桌上永远只放一本书!读这本书时,可采用先浏览,后精读,再精读,进而跳读摘抄,全方位、多角度地“蚕食”这本书。

2.字斟句酌法

好的作品信息量大,含金量高,囫囵吞枣就会消化不良,所以必须边读加以思考。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经典就该细细品味。

三、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1.在生活中提升

陶行知曾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同样没有生活做中心的课外阅读,是死读书。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学生们能把课外阅读的收获自如地运用时,他们就会产生满足感、成就感,也就更有信心和动力继续阅读。例如,拗九节时,就让学生们为家人献孝心:讲述“目连救母”的故事,谈谈“中国二十四孝”的典故,煮一碗拗九粥,为亲人洗一次脚,写一首深情地小诗。当课外知识成为沟通亲情的桥梁,读书的快乐便在这里得以传播。当课外阅读成为支撑生命的擎天柱,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欣慰呢?

2.在活动中提升

学生们阅读了优秀作品后,教师可以引导并鼓励学生们把一些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的作品改编成剧本,合作表演,寓读于乐。结合着学校的活动开展“英雄故事演讲会”“我是小小科学家”等班队活动,充分发挥活动的激励、导向的功能,让学生的课外阅读在活动中相互借鉴,共同提升。

毕淑敏说:“读书使人优美。”与“课外阅读”交朋友,必定让你的人生变得多姿多彩。

上一篇:小班教育条件下的高中英语情景教学 下一篇:高中新课程区域地理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