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中的知识共享网络

时间:2022-09-06 09:57:31

产业集群中的知识共享网络

提要产业集群是一种新型的区域经济发展形式,而知识共享是产业集群获得强大竞争力的深层原因。本文提出了知识社区、知识链、知识产品、知识市场四种知识共享网络,并结合产业集群种类,分析了它们适用的不同知识共享网络类型。

一、产业集群与知识共享

产业集群是一种新型的区域经济发展形式。1990年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在其《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首次提出产业集群的概念。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知识共享作为产业集群内部存在的两种重要机制之一,已成为集群获得强大竞争力的深层原因,是决定集群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

产业集群是因为相关企业的聚集而形成的,从世界范围内来看,产业集群内部虽是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但都对知识共享给予高度重视,为集群内部知识共享纷纷创造条件。集群内部知识共享可以给集群及内部企业带来的效用有:降低知识获取成本、提升集群创新能力、提高集群适应能力和扩大集群竞争优势。因此,知识共享网络在产业集群中至关重要。

二、知识共享网络的概念

知识管理的目标是充分利用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缩小组织知识差距。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即要建立新的基于网络的社区。通过这一社区,公司可以改进内部协作,更紧密地联系合作伙伴和客户。知识网络可采取多种组织形式,从由具有相同经历或目的的个人组成的社区,到在各自行业内进行知识交流的供应链企业。

Mentzas等人区分了知识共享网络的四个层次:个人、团队、组织、组织间。个人网络层面涉及在这一层面的知识工作者的能力、经验、技能以及个人发展问题。团队和组织网络层面包括公司内部网络,例如在一个组织内部的非正式组织或从事相关活动的人们组成的正式组织(如项目组)。组织间网络指的是跨企业关系,网络的重点在于核心竞争力、无障碍对外环境以及发展能力。因此,产业集群中,与客户、竞争者、分包商、合作伙伴等之间的网络属于这一层面。

三、组织间知识共享网络模型与分类

为了得出组织间知识共享网络模型,我们重点研究两个问题:一是关于知识流动过程的轨迹控制;二是组织实体间知识流的交换。

模型的横轴反映了对知识交换过程的控制。我们将知识网络分成两类:一类是“封闭式”,即一个单独的公司或公司中的一个小的团队控制并拥有知识传递及其成果;另一类是“开放式”,即由第三方进行控制和协调,如中介机构。这一区分在知识网络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在这种区分的基础上,在现有知识网络的实践中会产生特有的模式,将“封闭式”网络看作私人的、无中介的、控制程度高且参与者较少的网络,而将“开放式”网络看作公开的、有中介的、参与者控制程度低且有很多参与者的网络。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控制是封闭式的还是开放式的来区分知识网络的“社区属性”。(图1)

模型的纵轴是基于知识交换的属性。由于知识是一种稀缺资源,所以可以从经济方面评估它的内在价值。这提供了将知识作为一种可用于交易的资产操作的可能,与基于互惠、名誉与利他主义的“传统的”知识网络形成对比。在知识交易模式中,作为提供知识的回报通常是经济等价物,如钱或股票,然而在知识共享情况下,提供知识的回报是非经济等价物(如名誉),或间接经济等价物,如合资企业中一项新服务的发展机会。如图1中所示,将这一知识网络的维度称为“交换属性”。

由以上的模型可以看出,根据交换属性和社区属性,知识共享网络有四种基本类型,分别是:知识社区、知识链、知识产品和知识市场。

1、知识社区。知识社区主要关注众多参与者知识共享的便利条件。知识社区的参与者可以是密切的合作者,或者是特别的合伙人,甚至是竞争对手。

2、知识链。知识链通常旨在将虚拟社区的概念扩展到公司供应链的利害关系方。知识链通常由一个价值链中的核心企业组织起来;其他组织要参与这个私人的网络必须由核心企业鉴定认可。

3、知识产品。知识产品这一网络形式将知识的供应看作在规范渠道的信息密集型服务的供应。这些网络为他们的成员提供获得专家组织的质量信息和知识的机会,以及和知识渊博的专业人员交流以解决具体问题的机会。

4、知识市场。知识市场是公开的商业市场,知识资产可以通过类似于产品或服务的B2B市场来进行交易。(表1)

四、产业集群的类型与其适用的知识共享网络

产业集群一般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基于核心企业的产业集群。大量的中小型企业通过分级承包成为集群中核心企业的附属企业,该核心企业处于领导地位,附属企业独立自主经营。核心企业是这类产业集群形成的关键因素。资本和劳动力自由流入并实现组合,以某一类产品为主的产业资本在一个区域较快集聚,与大型企业配套形成产业集群。这类产业集群的特点是:大量中小型企业聚集在一个或几个特大或大型企业(核心企业)周围,核心企业控制核心技术(包括品牌、商标、专利等),主要负责终端产品的组装和生产技术难度大、附加值高、对规模生产十分关键的配套产品;中小企业生产技术要求低、专业化分工程度高或批量较小的零部件、半成品。

基于核心企业的产业集群内适用的知识共享网络是知识链。知识链由集群中的核心企业组织起来,知识链的最终目的是使供应链内的知识流动和知识整合能够平稳进行。知识链内的知识共享活动通常都与某个特定的交易活动有关(如向市场推出新产品、供应零部件等)。

构建知识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基于网络社区的发展和支持,它将提供合作的工程环境、供应商和商业伙伴的支持,并建立新客户。对这些外部关系的有效管理对集群中组织的成功至关重要。这些组织需要与商业伙伴和供应链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就需要协调、知识的传递和交换以及选择最佳做法。

为了实现关键任务协作,知识链要求能够针对具体公司特有的价值链,为公司的网络过程和知识流动提供理想的控制水平的综合能力。作为提供知识的回报,知识链使得公司的知识共享更有效;合作双方的协作更加深入;关键、敏感的知识产品的提供更加快速和灵活;隐私和控制信任关系;获得顾客满意的服务质量。因此,在供应链层面达到了知识共享,企业就可以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同时该产业集群作为一个整体的竞争优势也得到了增强。

(二)基于市场的产业集群。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彼此间联系松散,技术含量较低,管理水平不高,产品以中低档为主,附加值和劳动生产率都较低。市场是这类产业集群形成的关键因素。在强大的市场需求拉动下,产业集群围绕一个专业市场形成,可以充分接纳产业集群生产的大量产品和提供的各种原材料、配套设施与服务。

基于市场的产业集群内适用的知识共享网络是知识市场。在知识市场中,由于有许多供应商提供的是类似的产品,产品可明确认定,经过高度整理,易于比较,因此同普通商品一样,数量和价格是决定供求关系的最重要因素。

最先进的知识市场允许关于知识形成过程的交易。人们可以看到问题解决的每个步骤,从而保障了预期目标的实现。在一些已经形成规范的领域,这些知识形成过程可以被打包出售。

发展知识市场要考虑以下三点:

1、知识具有多方面的复杂内容和背景的特点,决定了其在特定情况下的适用性和实用性,因此知识资本不能以简单的检索关键字来描述和检索。

2、在电子知识交易中,不能像传统产业那样简单地照搬照抄工作方式,而应该开发多种同步和不同步通讯手段。

3、管理和维持一个电子知识市场的技术、业务和组织机制不能源于对普通电子商务模式的简单改造。

(三)基于高新技术的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企业、研究机构、高新技术用户是这类产业集群的主要参与者,企业间的联系通常涉及从研究开发、中间实验到生产过程中的任务分工,彼此对信息的反馈和共享、技术的互补和创新有着强烈的需要。基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适用的知识共享网络是知识社区和知识产品。

1、知识社区主要关注众多参与者知识共享的便利条件。通常情况下,成员参与到网络中是由于某个特定的共享的利害关系。这些网络由解决这些利害关系的需求驱动(目标驱动),和解决问题的专长知识的可获取性驱动(以专长为基础)。在很多情况下,中介机构在网络过程和知识流动过程中扮演协调者的角色,并且为社区的有效运转提供必要的管理规则和控制。

2、知识产品将知识的供应看作在规范渠道的信息密集型服务的供应。在这一网络形式中,通常提供者和购买者的数量会比在一个公开市场要少,但是交易双方的联系更加密切并且固定,购买的公司可以获得对知识交换过程的更高程度的控制,完善地制定了权利和义务,交易过程由合同协议管理。

综上,了解不同类型的产业集群适用的知识共享网络,可以对加强产业集群内的知识共享活动,提高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上一篇:重视农产品“卖难”对新农村建设的不利影响 下一篇:从“社会责任”到“企业公民”思维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