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

时间:2022-09-06 09:39:20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

【摘要】从“文化是精神文明”这一层语义出发,探讨文化及其多元性以及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并以马克思主义为视域重点从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性、人民性、时代性及开放性四个方面阐述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从而加深人们对社会主义文化主导地位的认识和理解,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关键词】文化 社会主义文化 先进性

文化及其多元性

文化作为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从不同的视阈可以有不同的界说,通常被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大文化,即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创造的一切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等一切“人化”的事物。它是人和社会的存在方式。二是中文化,即人类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专指与经济、政治相对而言的观念体系,如思想、艺术、科学、哲学、道德等,相当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意识范畴。三是小文化,专指文学艺术之类的文化,它是中文化中的一部分。我们的文化概念就是在中文化这一层语义上表达使用的。

人类在漫长的文明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源远流长的文化。文化呈现出民族性、地域性的特征,即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各有自己的特点,同时又与特定的社会制度以及社会发展阶段相联系、相呼应。

从纵向来看,具有不同社会经济基础及政治制度的国家或民族,其文化的性质和形态也不同。以历史唯物主义为依据,在社会基本矛盾的推动下,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依次实现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的更替。与社会制度、社会形态相适应,社会文化也经过了原始文化、奴隶制文化、封建制文化、资本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这些文化都是对相应的经济基础及政治制度的反映,并为其服务。

从横向来看,由于当今世界的经济、政治是多元的,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并存,社会历史文化条件复杂,在同一国家、同一民族也会有性质和形态各异的文化共处并存,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状态,这就是文化的多元性。比如,当代中国社会的文化就是多元的,既有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兼收并蓄的先进文化的存在,同时又有包括资产阶级思想、封建残余意识在内的落后文化的存在。所以,不加区分地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文化都具有先进性是片面的、不科学的。

事实上,在不同的国家或不同的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比较落后而文化相对发达或者经济、政治比较发达而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都时有发生。依据马克思唯物史观中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发展的平衡性与不平衡性是客观存在的规律。当然,在先进的社会制度下,落后的文化的生命力是有限的,也不可能成为主流文化起指导作用。因此,不能把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文化等同。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文化既包括主流的社会主义文化,又包括其他非主流文化,是社会主义社会现存文化的总汇。

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社会主义文化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以及由此所决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反映。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社会主义文化仅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为主体的思想体系;而广义的社会主义文化还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即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而形成的思想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脱胎于狭义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对社会主义文化的新发展,二者即一脉相承又有所区别,但在本质和目标上是一致的,即追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和谐发展,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我们在此所使用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念是从广义上讲的,它即包括以马列主义思想为主体的思想体系又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众所周知,近现代中国文化是从封建社会文化,经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文化发展而来的。中华文化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手上。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无论经历了多么巨大的变化,社会主义都一以贯之地存在于中国这片土地上,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因此,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文化,主要表现在从20世纪60、70年代到今天以及向未来发展的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连续性方面。文化是多元的,这是由社会生活具有多元性决定的。

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它是以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的文化;它是以培养“四有”公民为目标的文化;它是服务于现代化建设和人民大众的文化;它是民族性与开放性,继承性与创造性相统一的文化。

在当代中国,从根本上来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它与封建主义文化、资本主义文化有着本质区别。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符合并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状况、政治状况及其发展要求,必须有利于改革开放,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愿,必须有利于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有利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价值理想的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符合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和潮流,必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社会主义文化具有本质的先进性

凡是能成为一种先进文化者,都必然能在先进的理论或思想指导下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指引着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根源于它的两个基本特征:科学性与革命性。而这两个基本特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之中: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与时俱进的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崇高的社会理想。①这也使得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人民性、时代性和开放性,从而使其先进性得以体现。

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鲜明的科学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为指导,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即是说,马克思主义对整个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起着重大的指导作用。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广义上的马克思主义,既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称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作为一种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列宁主义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精华,具有科学性、先进性。而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脉相承的,包括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可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是科学的、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上迄今最先进、最科学的思想体系,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自己的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那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必然具有科学性、先进性。

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社会主义文化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反映。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社会主义文化在本质上与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相一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本质上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相一致。

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进步的社会形态,其制度能够从根本上克服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弊端,并能够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社会主义能够在改革中实现自我发展与完善。与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相一致的社会主义文化所提供的服务、产品、政策环境等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因此,社会主义文化在本质上已经具备了代表先进文化的前提条件,社会主义社会形态是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先进性的本源所在。

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鲜明的人民性。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为最广大人民服务,以人为本,具有鲜明的人民性。社会主义因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而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是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先进性的根本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文化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本质区别。人民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享有者。

马克思主义深刻地揭露了奴隶制文化和封建制文化在内的阶级文化的腐朽性和对人性的摧残性。对于以个人主义和自由市场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文化,马克思主义也给予了毫不留情的剖析和批判。随着物欲的膨胀和享乐主义的盛行,资本主义社会所表现出的人与自然、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日益紧张,以及人与物关系的严重异化而造成的危及人类生存的精神危机,都深刻地表明,资本主义文化根本不可能造福于全人类。② (下转211页)( 上接195页)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的最高追求符合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在批判奴隶制文化、封建制文化,特别是资本主义文化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以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为己任。社会主义文化是来自于、发展于、服务于人民,由人民共建共享的文化,并不是只为少数人垄断的精神奢侈品。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四有”新人,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

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才有无穷的生命力,也才能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彻底的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属性的最根本体现。而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与彻底的科学性密不可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

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产生的时代,并反映这个时代的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的时代精神。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规定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重要内容,并科学界定其内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根植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社会主义文化集中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社会主义文化总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发扬自己的内容,在人民群众的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是这个时代精神的凝聚,因此,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鲜明的开放性。社会主义文化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列宁曾指出:“世界历史是个整体,而各民族是它的器官。”③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的改革对世界的发展也有示范作用,如果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来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那么,它具有世界历史意义,远远超出了国界,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座丰碑伟绩。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则是世界文明中的一朵夺目奇葩。

一方面,社会主义文化对人类一切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进行广泛吸收。社会主义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进行了继承与创新,如仁义礼智信,爱国主义,革命精神,雷锋精神等。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也广泛吸取了人类历史上的优秀思想文化成果,尤其是资本主义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方式以及创新精神。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文化把爱国主义融于国际主义之中。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社会主义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是具有博襟的融于国际主义的爱国主义,它能够包容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而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在历史上,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过促进作用,并且具有不可替代性。在近现代,特别是现代,作为世界性的大国,中国对国际上应该得到支持与援助的国家也做过无私的奉献。

社会主义文化,不仅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而且具有世界性意义。正是在这种民族性与世界性相融汇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显示出其开放性。

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文化中的主流文化,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是先进的文化,具有科学性、人民性、时代性和开放性。然而,现实是社会文化是多元的,有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渗透,也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泊对社会主义文化的侵蚀。

另外,现实的实践也有许多问题有待解答,这些都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产生冲击,对我国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产生威胁,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因此,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发挥其先进性作用,为社会当代中国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作出贡献,为中国梦的实现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均为:长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2013年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加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融合机制研究”和2014年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科项目“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平台”研究成果,项目编号分别为:GH13083、吉教科文合字〔2014〕第312号)

【注释】

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第13~19页。

②王江燕:“先进文化在当代中国的历史使命”,《宁夏党校学报》,2001年第6期,第51~53页。

③列宁:《哲学笔记》,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54页。

责编/张蕾

上一篇:合作化时期农民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下一篇:对新自由主义与新保守主义的批判性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