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经济发展与高职教育的社会需求分析

时间:2022-09-06 09:17:52

广东经济发展与高职教育的社会需求分析

摘要:结合广东的经济和高职教育发展情况,在宏观和中观层面比较分析广东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的社会需求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广东发展高职教育的三点建议:加快发展高职教育,增加教育产品供给,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合理配置各区域的高职教育资源,以教育发展推进经济发展;改变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解决广东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

关键词:广东;高职教育;社会需求;建议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105-084-03)

广东是我国的经济大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当下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一方面,经济的转型升级需要人才作支撑,而高职教育可以为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人力资源质量提升,优化人力资本结构;也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促进科技转化,实现生产和经济管理科学化,因此高职教育对广东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广东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影响了高职教育的发展。首先,广东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高职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并制约其目的、结构、内容和质量;其次,广东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决定了高职教育的专业、层次结构;另外,经济运行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高职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相互融合表明两者是矛盾统一的关系,而处理和协调这一关系的关键在于把握住广东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的需求趋势。高职院校只有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才能成为经济社会前进的动力,才能促进广东经济转型升级。

一、关于高职教育需求的理论简析

对教育需求的划分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划分为消费性需求和投资需求。消费性需求指人们把教育当做一种最终消费品,用自己的个人可支配收入来购买教育这种特殊的劳务产品满足某种精神方面需要的消费行为。投资性需求指除政府以外的全社会经济行为主体出于追求投资回报的动机而产生的对教育的需求。投资性需求区别于消费性需求的最突出特征是强调教育支出的回报性。另一种是划分为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社会需求指为谋求社会文明发达,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而对教育的总需求。个人需求指个体在发展自身过程中为增进知识,增长才干,发展才能而对教育的需求,主要是对教育机会的需求,是对知识的追求和对成为人才的愿望。

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使区域内产业结构不断调整,职业更换速度加快、职业类型增多、职业技术含量加大,用人单位需要更多的高技能人才,企业对高职教育提供的教育产品——应用型人才产生需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专业分工越细,职业类型增多,用人单位对高职教育的教育层次和类别的需求就越大。对个人来说,为获取技能,形成人力资本的优势,以便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较好的岗位和较高的收入,个人产生了对高职教育服务的需求。

企业对高职教育产品的需求来源于其对经济利益的追逐,这是一种内生需求,个人对高职教育服务的需求是由企业对教育产品的需求而派生出的间接需求,因此没有高职教育的教育产品需求也就没有对教育服务的需求。

二、广东高职教育的发展状况

广东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发展,得到了省政府在经费和政策方面的支持。在办学体制方面,政府鼓励多元办学、多元投资体制,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办学,积极发展民办教育,推动公办与民办学校结合、学校与企业结合,形成了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1998年广东省普通高校43所,其中高职高专17所,占39.54%;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8.5万人,其中高职高专在校生8.01万人,占43.3%(其中民办高职高专3所,在校学生3700人)。2000年广东省普通高校52所,其中高职高专21所(民办高职院校有6所),占广东高校总数加40.4%;全省普通高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29.95万人,其中高职高专学生15万人,占在校生的49.8%。2002年,广东省普通高校数71所,其中高职高专40所,占高校总数56.3%。2006年全省普通高校105所,其中高职高专68所,占64.76%(其中民办高职院校21所,占全省高职高专的近1/3),全省普通高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是100.86万人,其中高职高专在校生49.34万人,占在校生46.4%。到2010年广东普通高校131所,其中高职院校76所(其中民办高职院校29所),占高校总数58.01%。

在生源方面,广东高职院校的招生方式有三种:第一,以初中毕业生为生源,招收五年制高职班;第二,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包括中专、技工、职高)为对象,通过“3+专业技能证书”考试,升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第三,以普通高中毕业生为对象,通过高考录取升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另外,根据广东省教育厅的关于2010年开展职业院校对口自主招生三二分段试点工作的通知,在2010年广东省部分高职院校可以采用自主招生的方式从对口的中职院校直接选拔人才。目前来看,大部分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仍以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

三、广东省高职教育的需求状况分析

(一)省际对比分析

江苏、浙江是我国两个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同时这两省高职教育的发展也走在全国前列,因此本文选择这两个省2009年的经济数据及高职教育发展数据与广东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广东高职教育的相对需求状况。

2009年广东地区GDP总量高于江苏省和浙江省,其中三次产业中广东第一产业产值2006.02亿元,低于江苏省第一产业的生产总值;第二和第三产业广东的产业规模均大于江苏省和浙江省。在经济增长方面,广东经济总体增长速度比浙江高0.6个百分点,但是比江苏低2.9个百分点。在三次产业产值增长率的对比分析中,广东只有第一产业的增长速度比江苏、浙江都高。在第二产业广东的增长率低于江苏3.8个百分点但高于浙江,而在第三产业广东的增长速度是三个省中最低的。

经济发展与高职教育是矛盾统一的关系,通常在经济结构差异不是很大的条件下,经济规模越大对人才的需求量就越多。从表1可以看出广东、江苏、浙江三省经济结构比较相似,均是以第二和第三产业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而高技能人才也主要分布在第二和第三产业,因此可以推论出广东的高职教育需求数量大于江苏和浙江。另一方面,由于广东属于外向型经济,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对广东的对外贸易影响巨大,2009年广东第二和第三产业增速放缓,对人才需求量增速也相对下降。但是金融危机之后,广东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迅速发展,这使得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量大幅上升。根据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统计,到十一五末期,广东的高技能人才需求缺口将达到100万左右。

高职院校是高技能人才的主要供给来源。表2是广东、江苏、浙江三省的高职院校发展情况,同时也代表了

2010年至2012年左右三省高技能人才供给的基本情况。在表2中广东高职院校总数和在校生数少于江苏省,而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数量上广东比江苏和浙江都要低。结合表1中三省的经济规模可以看出,广东高职教育供给情况与江苏和浙江相比无论在数量方面还是在质量方面均不乐观。

截至2009年底广东共有高技能人才约120万人,同期江苏省的高技能人才约为98.94万人,浙江省的高技能人才约为110万人,对照三省的GDP总量可知浙江省在高技能人才存量上最有优势,广东比江苏稍稍领先。但是由于广东本身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量较江苏要大,且在2010年到2012年的高职教育人才供给中,广东与江苏相比仍有差距,因此未来广东的高职教育需求在总量上的缺口有可能高于江苏。而浙江由于经济规模较广东要小很多,且本省高技能人才存量较大,所以未来其对高职教育需求缺口也没有广东大。

(二)广东省内区域高职教育需求的分析

2010年广东共有高职院校76所,其中珠三角地区有65所,粤东粤西有9所,粤北山区2所。从高职院校的分布可以明显看出,广东省高职教育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区不协调状况,人才分布结构性矛盾显著。珠三角地区人才较为集中,而粤东、粤西人才空缺较大,粤北山区人才短缺严重。高职教育地区分布不协调的状况是与广东不协调的经济发展结构相对应的。珠三角作为经济发达地区,不仅吸引了大批人才,同时其对人才的需求也推动了当地教育的发展,使得珠三角成为广东省内高职教育资源的核心区,而两翼和山区则处于边缘区。

十一五期间广东省加快了两翼和山区发展的规划,同时珠三角的部分产业开始向两翼和山区转移,这使珠三角、两翼和山区对高职教育的需求在数量和结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本文通过表3中几项经济指标对广东省各区域高职教育需求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从2009年的经济数据可以看出,珠三角和两翼、山区的经济发展差距仍然非常大,广东高职教育资源分布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集中在珠三角地区。2009年珠三角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接近50%,比2008年增长了2.2%,批发零售业、金融、房地产等行业发展迅速。珠三角对于高职教育人才的需求将更多地集中在服务行业,并且随着产业的升级珠三角对人才的需求层次将越来越高,高技能人才需求在珠三角的人才需求中所占比重加大。东翼的汕头、汕尾、潮州等市依托港口大力发展制造业,西翼湛江石油天然气、海洋资源丰富同时交通网络发达,茂名大力发展重化工业,阳江旅游资源丰富。总体来说东西两翼在第二和第三产业均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对技能人才需求旺盛,当前两翼的高职教育发展相对经济发展落后。对于经济不发达的粤北山区来说,一方面,对本地区积压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失业人员、再就业人员等需要通过职业教育提供学历、技术和培训教育后向第二和第三产业转移;另一方面,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及技术进步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也将增加粤北地区对高职教育的需求。

四、关于广东高职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发展高职教育,增加教育产品供给,提高教育质量

从以上对广东高职教育的需求分析中,可以看出与经济发展相比广东高职教育的发展相对落后,在十二五时期广东要大力推进高职教育,增加教育产品供给,提高教育质量。具体措施有:一是通过市场解决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的体制性短缺,改变政府作为教育资源主要供给者的角色,充分发挥市场调节高职教育非公共产品供求关系的作用。积极发展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人。二是以需求定位,高职院校必须顺应广东经济发展的诉求,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着力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加强新技术开发、新成果运用,尝试建立灵活多样的培养与管理机制,如协议式合作、互惠式合作、订单式培养、全程式管理等。

(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合理配置各区域的高职教育资源,以教育发展推进经济发展

随着广东的经济转型升级和省内各区域经济的规划推进,区域各行业与产业群渐次兴起,需要各类技术和人才支撑。目前的高职教育资源分布过度集中在珠三角地区,政府应当进行适当调节,促使教育核心区的资源向边缘区扩散。首先,政府应加大对两翼和山区高职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在资金、土地等方面给予适当的补贴,政策上有所倾斜。其次,政府要强化自己的中介角色,建立起院校和企业的沟通桥梁,推进校企合作,以高职院校为产业开发基地,以企业为实训基地。在高职教育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充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改变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解决广东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

高职院校在办学观念方面要脱离对普通本科教育的模仿,在专业设置上要与其他高等教育保持分工错位发展,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在日常的教育实践中应该加强学生在模拟实训环境下和技能环境下的学习。创新教材应用、创新专业设计,通过专业设置结构的调整,彻底改变专业和企业不对口、专业与岗位不衔接的问题,要按照现在新职业岗位和企业岗位技术标准来设计专业,培养新时期广东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鲍风雨,高职教育需求、供应与区域发展对策[J],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15-16.

[2]罗罕淑,张敏强,广东高职教育发展与广东人才需求的关系研究[J],高教探索,2003,(1):70-72.

[3]麦强盛,广东省高技能人才需求调研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21-25.

[4]鲍风雨,赵东明,区域高职教育需求的系统预测[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7-90.

[5]陈基纯,王枫,广东高职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地区差异的定量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9,(10):33-37.

【基金项目: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与南华工商学院重点合作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李晓峰:南华工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博士后,主要从事经济与高职教育研究。李祥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

上一篇:高职院校公共课程“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下一篇: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