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时间:2022-09-06 09:12:24

体育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摘 要】合作学习是现代教学教育所提倡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是指通过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互动,在合作学习中达到某一预计教学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对于体育学科而言,所谓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在特定的群体中,为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明确的责任分工下,通过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评价,达到提高学习小伙培养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目的的一种学习方式。

【关键词】合作学习;体育教学;运用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作为新课改的目标之一,国务院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中强调,“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习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在课堂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入积极学习的状态,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重发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有助于合作能力的提高,提高学习效率。

一、合作学习的特点

合作学习就是以2~6人组成的合作学习小组的活动基本形式,利用师生之间的多边互动作用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包括积极互赖、个体责任、协作提高、社交技能和小组加工等基本要素。

合作学习活动的主体就是学生,合作学习以自学、交流、讨论、检测、评价为学习流程,有效的克服了“注入式”教学,体育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互相发展的过程。合作学习由于学习情境的合作性,小组成员感受到自己对他人和小组的独特性,学生不仅学习上互相促进而共同发展进步,并且其集体责任感,资助意识和合作精神都得到了提高,主张学生学习交流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教师在授课效果和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有利于培养教师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

二、合作学习的体育教学的作用

1.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合作学习下每个学生都是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师生,生生直接互动的过程,充分的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组学习成员在集体的氛围中体验共同努力,提高成绩,遇到困难时在组内寻求帮助,互相合作取他人长处补己短,同时组内都是同龄人,在学习中同龄人的学习经验和方式更容易被他人接受,有利于互相借鉴。

2.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

在现今的社会中,具有协作、竞争精神并能与他人合作已成为一个人成功的摘要因素,所有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以个人成绩作为评价依据,学生之间是单一的竞争关系,容易导致同学关系疏远,彼此冷落,在学习中互相保留。而合作学习模式中学生之间的关系是“组内合作,组间竞争”,以小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个人成功与团队成功息息相关,易使个人产生合作意识,为了完成预定的目标而频繁的进行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培养彼此之间的合作精神与意识,能体现竞争与合作的统一。并且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必须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有必须要求学生之间进行合作。

3.合作学习油流可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学生体育考核体系中,玩玩以学生的个体的最终学习成果作为个人成绩,忽略了学生个体间存在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基础的差距,容易导致那些基础能力较差的同学难以通过单独学习掌握动作要求,打击其积极性。在合作学习模式中,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小组内的分工是明确的,每个小组成为都有自己的责任,并且成绩的考核是以小组成绩为主。小组内的成为了提高小组的整体成绩,会通过互相的交流经验和学习的方式,来解决成员的出现的问题。通过小组间的相互鼓励,那些运动基础较差的同学学习成绩会得到提高,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

4.合作学习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会充分的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为建立新型的平等师生关系提供了前提。合作学习中,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引路人,教学中,教师参与其中加以启发引导,交流讨论,切磋技术,师生之间的感情跟进融洽,情歌交流更加充自然,这才使得学生成为教育和教学的主体,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的课程理念。

三、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设计

1.小组构成

小组构成可以灵活掌握,长期小组的构成要注意优生差生结合,不同性别的同学结合,不同能力的学生相结合,让学生学会与不同类型的人共事,欣赏每个人的优点,帮助克服的缺点;而临时的、规模较小的小组则不一定考虑这些问题。

2.分组方法

第一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性别、身材、性格、运动能力等因素进行分组,尽可能地使“异组同质”第二是学生自由结合,合作学习行为的发生,既依赖于学生间的空间,更依赖于学生的心理相容,心理相互排斥的学生间的合作行为是很难想象的,因此在分组时也应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也可使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这样更趋合理。

3.分组程序

(1)确定组数。学习小组一般以6人为宜,根据全班人数确定小组数,6人形成1个合作小组,这样便于一些集体项目如篮球、排球等的教学。

(2)合作小组长的产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组长的选择至关重要,他(她)是小组学习的组织者,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将思想品德好、体育基础好、组织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学生平均分开。产生方法可以个人申报,在申报的人中选出符合组长条件的人选,只有自愿为同学服务的人,才能胜任其岗位,也可小组推荐,由小组成员推举他们值得信任同学担任组长。

4.体育合作教学模式

(1)制定相应的小组合作学习规则。小组合作学习必须遵照一定的规则进行,而且由学生自己共同制定的规则(教师可适当指导),更容易得到学生的支持和遵从。如:积极参与、尊重分歧,以理服人等。

(2)课堂活动模式。自学:合作学习的前提是个体学习,教师要根据体育课程标准、教材、学生水平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要突出动作重点和难点,每个学生围绕老师设计的动作流程,自己也可创造新颖的动作自学、自练,场地器材可自行选择。讨论: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各人自学所得。在小组内轮流讨论让学生体验成功。教师在学生自学和讨论时,要做好组织、协调、搜集信息,可作为1名普通成员参与小组活动,但不要轻易发表“标准答案”。小组讨论时间要结合内容和难度确定,一般以5-8min为宜,1节课1~2次。交流:各组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结果,教师作为主持,启发引导学生补充、争辩,对学生交流后仍存在的问题,教师作适当的点拨。练习:在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学生进行练习,以期取得最佳效果。检测:检测方式有技术评分和技能测试两种,对在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矫正,个别问题个别矫正,共性问题集体矫正。评价:小组学习结束后,教师要进行评价,评价重点是小组活动的中心内容,教师也要对各小组学习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评价要以表扬和鼓励为主,着重于小组综合评价,对个体要分层评价。

合作学习作为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作为未来学习方式的主要方式。在运用合作学习方式的时我们应当充分的考虑其学习方式的长处与不足。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地方特性,以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完成学习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快乐积极的教学环境中获得技能学习知识。

参考文献:

[1]毛瑞芬.浅谈合作学习的特点以及方法[J].宿州教育学院报,2004,04:77-82

[2]陈思奇.美国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性学习的特点和启示.体育学刊,2005,08:45-48

上一篇: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下一篇:病理学教学中的研究性教学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