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徒制下青年技能人才的发展研究

时间:2022-10-09 12:14:05

学徒制下青年技能人才的发展研究

【摘 要】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新探索,是职业教育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的新举措。通过学徒制助力青年技能人才发展,需要政校行企四方联动协同努力。

【关键词】学徒制;青年;技能人才;职业教育

《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和《关于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人社厅发z2015{127号)明确了职业院校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背景下探索努力的方向,即以学徒制为新抓手,强化职业教育服务社会人才培养的能力。深入研究当前各地学徒制尝试案例,比较学徒制与校企合作的异同,反观德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学徒制,不难发现,学徒制主要服务的对象为青年。在中国当前国情下,学徒制所要服务的对象进一步集中为:各行各业中技能突出,贡献显著,但个人文化知识层次低,且急需提升发展为行业企业转型升级骨干力量的新青年。

一、青年技能人才发展的瓶颈

教育资源的短缺是我国基本国情,大量青年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或高中教育后直接走上社会,开始打工生涯。这些青年在各种生产和服务岗位上历练,其中部分人掌握了行业企业所需的基本技能,甚至技艺精湛。然而这些青年在行业企业内越向上发展,其阻力越大。阻碍其向上发展的两个关键问题是:技能水平提升问题和学历水平提升问题。

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青年技能人才向上发展的愿望更为迫切,行业企业也需要将这些曾经贡献大、忠诚度高的员工发展为新时代的中坚力量。如何突破发展瓶颈,是摆在青年技能人才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青年技能人才发展的瓶颈问题其实质是高技能人才供给侧改革问题。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需要转变发展思路,调整经济产业结构,相应地需要在人才供给侧做出改革,改变现有技能人才的结构水平,实现人才结构从低端向中高端转换。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其要义之一,就是寻求解决高技能人才供给侧改革的问题。只有推进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破解人才供需矛盾,使供给能够更有效地适应需求,为经济改革发展提供充足的、可持续的动力。

二、政校行企四方联动助力青年技能人才发展

青年技能人才的发展不仅关系到行业企业的利益,从长远发展看,也关系到青年就业、社会稳定和国家未来。解决青年技能人才的发展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协同努力。笔者认为,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是基础。

政府相关部门从顶层设计上解决职业教育服务青年技能人才发展的制度瓶颈,为职业院校开展社会服务提供舞台,同时共青团等政府机关单位要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为职业院校开展社会服务提供支持便利,发挥资源统筹整合的作用,调动各方积极性。

各类职业院校是开展青年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力量。职业院校之间也需要互相配合,做好层次衔接。如,当前政策条件下,中等职业院校可以解决初中毕业的青年人才发展的第一段培养,高级技工学校、高等职业院校可以为青年技能人才发展提供更高平台。通多搭建高低层次衔接,适应不同青年技能人才发展需要的平台,可以更好地利用好职业教育资源。当然,开展集团化职业教育、组建混合所有制的职业教育机构都是有益尝试,都有利于青年技能人才的培养。而开展助力计划,更有利于打破技能人才发展的天花板,为青年技能人才发展提供多样化发展路径选择。

行业是企业之间沟通的纽带,企业是行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企业是开展学徒制的核心,离开企业学徒制将不复存在。笔者认为,只有把青年技能人才放在企业真实生产、服务环境中,才能落实好学徒制。青年技能人才的培养与全日制在校生的培养存在巨大差异,青年技能人才有扎实的技能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其学习目标是要解决影响生产实践开展、发展的问题。青年技能人才在企业开展学习活动,需要得到企业的巨大支持和帮助。笔者特别强调,单一企业开展学徒制在当前环境下是难以为继的,所以必须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将行业协会内企业的需求集中起来,统筹解决。

政校行企四方联动助力青年技能人才的发展,表面看四方是在“学雷锋做好事”,实则不然。把青年技能人才培养为高技能人才,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对四方均是有益的,企业获得发展新动力,直接获益;行业因为企业的发展而更加活跃更加强大;职业院校在服务社会的同时,获得了更多优质师资资源,同时也从社会服务中获益;政府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让全社会收益。

三、学徒制可持续发展思考

笔者所在团队正参与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实践探索,与企业联合开设了“巨轮班”,并取得喜人成绩。结合清远职业技术学院进行的伊利莎白班、美亚宝班和海螺班等探索经验。笔者认为学徒制支持青年技能人才发展目前仍然是单点实验,是学校与某些大型企业之间校企合作的深入,进而开展起来的学徒制探索,其可持续性值得深思。笔者结合实践探索经验,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些思考建议。

多部门联合发文从顶层设计上推动职业院校服务青年技能人才的培育,为青年技能人才发展铺路,然而社会实际行动依然乏力。笔者认为,仅仅依靠教育相关部门的力量难以实现目标,问题的关键还是要调动行业企业主动积极参与,在社会营造高技能人才供给侧改革的氛围,把解决青年技能人才发展问题变成社会共识。

在当前社会情况下,笔者认为需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广泛参与,积极调动各方参与积极性,舆论造势,营造氛围;各类学校积极响应,调整布局,切实行动起来;行业企业相应号召,变被动为主动,敢于尝试;青年技能人才要突破自我束缚,勇于拼搏,奋发向上。除了教育部、人社部、财政部等职能部门参与解决学徒制下青年技能人才发展问题外,需要与青年发展密切相关,与企业行业联系密切的部门,如共青团、工会、民政社团等组织参与其中。共青团组织长期关注青年的成长发展问题,而青年技能人才发展问题更是共青团组织关注的重点。共青团组织在解决青年发展问题上,有自身独特的优势,非常有益一些疑难问题的突破。工会组织是青年技能人才实现发展的坚强后盾,在组织发动青年技能人才奋发向上,调动青年技能人才发展积极性问题上,具有天然的优势,同时工会组织与各类企业有着密切的联系,是推动行业企业积极参与解决青年技能人才发展问题的强大力量。民政系统下的各种社团组织中,不乏关注和支持青年发展的组织,这些组织是解决青年技能人才发展的有益社会力量。

总之,笔者认为当前政校行企四方联动,后校方最积极主动;企方也有典型榜样;行会协会尚在努力;政府部门参与面不够广,参与度不够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需要积极参与其中,统筹设计,把优势资源进行整合,协同发力,发挥好指挥棒的作用;行会协会要认清问题紧迫性,深度参与,掌握需求情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校企双方要深度合作,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推动学徒制发展,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四、结语

不论是现代学徒制还是企业新型学徒制,都需要突破职业教育已有的育人模式,在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探索,挖掘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服务青年技能人才发展是职业院校开展学徒制探索新的突破口,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是时展的需要。职业院校在学徒制实践探索中需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更需要坚持,服务青年技能人才发展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取得好的成效,而其成效对国家社会发展是长远有益的。然而学校单方面的努力难以实现学徒制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政校行企四方深度参与,各司其职,协同发力,才能实现青年技能人才的供给侧改革目标,实现人才结构的真正变革。

上一篇:如何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培养节奏感 下一篇:浅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游戏化教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