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带动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

时间:2022-09-06 07:46:56

信息化带动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

社区是城市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基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社区承担的社会管理事务越来越多。而社区作为城市居民的生活家园,需要提供的服务也越来越多。社区成了城市各种社会矛盾的交汇点,对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国内社区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为建设平安和谐社区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量流动人员、离退休人员和下岗人员汇集在社区,大量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落户在社区。如此,社区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越来越多,建设平安和谐社区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面对居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并日益多样化的趋势,社区平安和谐被赋予更新的内容和更高的要求。

今年4月,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4号),再次强调了各级部门要在明确政府职能的前提下,充分把握社区信息化的内涵与外延,区分不同类型社区服务并分类指导,运用信息技术和手段整合社区资源,创新社区管理和服务方式,促进社区信息系统资源共享与互联互通,建设高水平、现代化的和谐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实现社区居民困有所帮、难有所助、需有所应。

那么,如何通过社区信息化公共服务带动社区管理与服务创新呢?

改善公共服务

政府的主要职能在于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电子政务的任务就是将这四大职能电子化、网络化,全面提高政府部门依法行政的水平。要做好社区信息化建设,各地政府部门要首先明确社区信息化的内涵与外延,根据社区服务的不同类型,确定不同的建设思路与建设目标,不断改善社区管理与服务的方式、方法,提高社区服务与管理水平。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4号)中提到,要发挥政府、社区居委会、民间组织、驻社区单位、企业及个人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支持社区居委会组织社区成员开展自助和互助服务,支持社区居委会协助城市基层政府提供社区公共服务,指导社区居委会为发展社区服务提供便利条件,大力培育社区生活服务类民间组织,积极组织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和支持有关单位服务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鼓励和支持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展社区服务业务,整合社区资源,建设社区信息化平台,不断改进政府公共服务方式,提高社区公共服务的自动化、现代化水平。

根据国发14号文件的精神,社区服务信息化应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

第一,社区居民生活服务信息化:以服务社区成员,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为宗旨,向社区居民提供社会公共服务,通过市场手段满足社区居民的个性化服务需求。

做好社区居民生活服务信息化应坚持社会化的原则,通过政府的行政行为与社会组织的企业行为的有机结合,建立政府、市场和谐一致互动发展的机制,积极尝试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管理等形式,动员社会力量承办各类便民利民的社区生活信息化服务,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丰富多彩的需求。

我们认为,在社区居民生活服务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政府有关管理主体应依据自己的社会性质发挥功能,不能错位,更不能大包大揽,否则不仅成本高、效率低,而且服务效果不好,即使建得起,也很难持续用得好。

第二,社区居民政务服务信息化: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在市、区、街道、社区建立四级联网的电子办公网络环境,实现各类基层管理业务流程的优化,建立健全各类政务和专业数据库,做到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实现社区建设资源共享与互联互通。

社区居民生活服务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各地要在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的原则下,由民政、科技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计划立项管理部门等多个部门通力合作,卫生、规划、计生、综治等数十个延伸到社区的服务部门齐抓共管,遵循统一的信息化技术标准,在统一的平台下实现社区信息化建设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第三,社区居民自治和民主管理服务信息化:做好社区居民民主自治和民主管理服务信息化,政府主管部门要积极利用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和手段,在培育、引导社区居民民主自治意识、引导民主管理内容等方面提供平台性的功能,为社区居民搭建基层民主诉求沟通的渠道和互动的平台,形成社区意识和公益精神,增进情感交流,消除现代社会常有的关系阻隔、人情冷淡的现象,造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风气风尚,使得社区生活得以推进,社区文明得以培育,社区管理的民主化程度得以提升。比如社区居民对身边事的建议意见、利益诉求、热点讨论、投票表决等通过社区论坛等形式展开互动。

促进跨部门应用

跨部门应用是促进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重要基础。社区信息化促进跨部门应用,可以增强电子政务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十五”期间,国内一些城市在社区信息化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社区信息化建设呈现出一些与城市信息化所不同的新特点,表现在:

1.社区信息化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应用。由于我国“条条管理,条块分割”的政府组织架构的特点,各个部门从自己的业务特点出发,多头下发软件到街道和社区,如:计生、统计、劳动、社会保障、综治、出租屋管理等信息系统,但各系统之间相互独立,信息不共享。社区信息化系统的使用和整合呈现出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新特点,既有条条之间的整合,又有条块之间的整合。

2.社区信息化系统是政府所有业务系统的最前端。社区信息化系统是政府所有业务系统的最前端,并根据各业务部门的需要为其提供最底层、最基础的数据。由于各条条业务系统都需要输入管理对象的基础数据,因此各系统启用和实际运行时都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重复录入,导致基础数据重复采集率高达80%,基层工作负担很重,社区居民很烦,人财物浪费很大。

3.社区信息化要为决策层、管理层、业务层提供可综合利用的数据。政府的相关部门或街道和社区只是掌握了数据的一些片段,政府无法从城市、街道、社区等各个层面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基础数据、业务数据、决策数据,社区政务服务方法传统,效率低下。

这些新特点给社区信息化建设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主要表现在:基础数据重复采集、信息孤岛问题严重、数据不一致不准确、数据无法共享使用、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社区信息化建设,社区服务与管理水平的提高。社区信息系统整合(包括部门之间业务的整合、部门内业务流程的整合、信息系统界面的整合、数据的整合、系统的整合等)亟待解决。

统一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社区信息化系统是政府所有电子政务系统在最基层的应用,重复建设、重复投资是政府管理的不和谐在一个层面的表现。要实现社区信息化健康、持续、快速发展,通过公共服务构建和谐社区,实现社区管理与服务的不断创新,必须依赖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和创新,通过不再重复上门采集、主动服务把社区政务服务可能扰民的行为降到最低,通过资源共享把贴身式、人性化的社区生活服务做到最好。

对于这一问题,深圳市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深圳市信息化主管部门牵头,社区信息化建设30多个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反复征求意见研发出了一套社区服务与综合管理统一平台,为有效整合社区资源、实现互联互通与资源共享、创新基层社区管理与服务模式开创了一条很好路子。

通过在街道和社区层面统一信息平台,利用单点登录技术,深圳市已经整合了民政、计生、劳动、综治、统计等各类运行在社区的信息系统,建立了集基础数据库、专业数据库、共享数据库三位一体的分布式数据采集机制、管理机制和交换机制。在实现了跨部门、跨区域的资源共享与互联互通的同时,解决了长期存在于社区服务与管理信息化过程中的系统重复开发、基础数据重复采集、信息孤岛严重、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在技术层面基本解决了系统多、系统乱、基层干部烦、群众办事难等问题,为居民提供了多项政府业务的“一站式”服务。如此一来,也同时有效降低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为基层社区管理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

社区信息化建设将是一项长期工程,随着城市管理模式的不断变化,社区服务的服务对象、服务范围、服务内容和服务项目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对它的本质属性和内涵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和发展。只有坚持不断创新,明确社区服务信息化的内涵与外延,坚持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的建设原则,坚持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的建设目的,才能使社区服务的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才能建设高质量的现代化和谐社区。

上一篇:高端存储的四大绝活 下一篇:千万亿次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