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辑佚与藏书互动探析

时间:2022-09-06 07:39:41

摘 要:清代是中国古代文献辑佚发展的鼎盛时期,清代官私藏书的兴盛是辑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清代从事辑佚的学者有很多是著名的藏书家。藏书的数量和版本对辑佚的质量有制约作用。清代学者为辑佚收集典籍资料,成为清代藏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佚书辑本的刻本或钞本也成为清代藏书的来源之一。清代辑佚与藏书存在着互动关系。

关键词:辑佚;藏书;互动

中图分类号:G25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2-0184-03

辑佚是从存世典籍中缀辑亡佚古书的文献整理活动。辑佚需要占有、查阅大量的典籍资料,丰富的藏书是辑佚发展不可或缺的客观条件之一。

一、藏书:清代辑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清代是中国古代文献辑佚发展的鼎盛时期,参与辑佚的学者人数众多,成果丰富,清代官私藏书的兴盛是辑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清代从事辑佚的学者有很多是著名的藏书家,①如。

陈■“喜聚书,得善本互相抄藏,更有吴门黄丕烈为之助,以故海昌藏书家推吴氏、陈氏。”藏书处为向山阁,藏书十万卷。辑有《论语郑注》、《论语古训》、《孟子注》、《孝经郑氏注》、《尔雅旧注》、《六艺论》、《古小学书钩沉》、《中论逸文》。

洪颐煊“以其余俸购书三万卷及金石图画之富,悉于山馆贮之,终日起处其中,著书送老,不问人世。”编有《倦舫书目》,著录图书二千八百三十六种。辑有《经典集林》。

陈寿祺“家有小■馆藏书甚富,经训部帙,搜罗尤备。”“生平不饮不弈,樗蒲不入坐,惟手不释卷,所聚有八万卷。”有《小■馆书目》。辑有《尚书大传》、《洪范五行传》、《三家诗遗说考》、《五经异义疏证》。

汪文台“以课徒自给,膏火所入,悉以购书,至晚年聚书数万卷。闻有异书,必假而读之,博闻强记,深通经史百家。”辑有《七家后汉书》。

姚振宗的藏书处为师石山房,编有《师石山房书目》,著录图书三千二百七十九种,六万余卷。辑有《埤仓辑本考异》、《七略别录佚文》、《七略佚文》、《崔■政论》。②

马国翰是清代著名的辑佚学家,藏书家。辑有《玉函山房辑佚书》,编有《玉函山房藏书簿录》。马国翰的辑佚书主要是在个人藏书基础上完成的,他搜集藏书也主要是围绕着辑佚而展开。马国翰注重收藏类书、古注等辑佚常用书,如《艺文类聚》、《北堂书钞》、《初学记》、《太平御览》、《册府元龟》、裴松之《三国志注》、郦道元《水经注》、刘孝标《世说新语注》、李善《文选注》、《经典释文》、《开元占经》等,《玉函山房藏书簿录》都有著录。③

藏书对辑佚的制约还体现在藏书的数量和版本影响辑佚的质量。

王谟云:

惟此书最为难得,兹所借钞,亦系旧本活字本板,错简脱页,阙文讹字,不可胜数。苦无善本校对,不敢以意补缀,沿谬承讹,在所不免,甚有因而割弃不录者。用是质诸大家,有能出所藏善本相为校正者,功德正非浅鲜。④

王谟是清代著名的辑佚学者,辑有《汉魏遗书钞》、《汉唐地理书钞》等。他辑《汉唐地理书钞》所依据的《太平御览》版本不善,有“脱页”、“阙文”等问题,导致辑本产生了讹、脱、倒等错误。

当七国称王,独杜宇称帝于蜀,以褒斜为前门,熊耳、灵关为后户,玉垒、峨眉为池泽,汶山为畜牧,中南为园苑。时荆地有一死者名鳖冷,其尸亡至汶山,却更生,见望帝,以为蜀相。时巫山蜀地,壅江洪水,望帝使鳖冷凿巫山,治水有功。望帝自以德薄,乃委国鳖冷,号曰开明。遂自亡去,化为子规,故蜀人闻名曰:我望帝也。(《汉唐地理书钞·十三州志》)

当七国称王,独杜宇称帝于蜀,以褒科为前门,熊耳、灵关为后户,玉垒、峨嵋为池泽,汶山为畜牧,中南为园苑。时有荆人,是后荆地,有一死者名鳖冷,其尸亡至汶山,却更生,见望帝,帝以为蜀相。时巫山壅江,蜀地洪水,望帝使鳖冷凿巫山,治水有功。望帝自以德薄,乃委国禅鳖冷,号曰开明。遂自亡去,化为子规,故蜀人闻鸣曰:我望帝也。(宋本《太平御览》卷166《州郡部十二·剑南道·益州》)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其中“时有荆人,是后荆地”句,辑本作“时荆地”,脱五字;“时巫山壅江,蜀地洪水”辑本倒作“时巫山蜀地,壅江洪水”;“故蜀人闻鸣曰”句,“鸣”辑本讹为“名”。

赵在翰云:

况复居僻岐海,罕接鸿儒,地少藏书,莫购真本,钞撮则管蔽一斑,校雠则字昧三写,狭见寡陋,匪同博远,甄录甫竟,慨然长怀。夫唯大雅,董而正之。①

赵在翰辑有《七纬》,是清代较有影响的纬书辑本。他感慨自己居于偏远之地,藏书不多,版本不善,导致辑本存在很多问题。

阮元《七纬·叙》云:

赵君又谓闽无《开元占经》,乞余录其古纬补入此书,余属诂经精舍高足生乌程张■采录《开元占经》及新得日本隋《五行大义》中所引诸纬以寄赵君,并示太史,太史见之,当亦有以乐乎此也。②

赵在翰在福建无法查找到辑佚常用书《开元占经》,不得不求助于阮元。在阮元的帮助下,赵在翰才避免了漏辑《开元占经》中的纬书。

二、辑佚:清代藏书发展的推动力和来源

清代辑佚学者搜寻辑佚用书,成为清代藏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马国翰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致李廷■手札云:

前所求雅雨堂十种,弟唯有手抄《周易集解》及颜师古《匡谬正俗》二种,辑汉唐人易注实资之。现欲辑韩诗,其注《淮南》、《吕览》已采出佚义,其注《战国策》,唯雅雨堂本有之,亟思一见。③

“雅雨堂”是清代著名的藏书家、刻书家卢见曾的藏书处。卢见曾辑刻的《雅雨堂丛书》收录当时罕见之本,精校精刻,享誉学林。马国翰欲辑韩诗,非常希望能得到《雅雨堂丛书》中的汉高诱注本《战国策》。今检《玉函山房藏书簿录》,其中收录的《雅雨堂丛书》本有。

(卷二)《新本郑氏周易》三卷;(卷二)《周易释文》一卷;(卷二)《周易集解》十七卷;(卷三)《尚书大传》四卷,《补遗》一卷,《续补遗》一卷;(卷四)《大戴礼记》十三卷;(卷五)《匡谬正俗》八卷;(卷八)《战国策》三十三卷;(卷八)《唐摭言》十五卷;(卷八)《文昌杂录》六卷;(卷十三)《封氏闻见记》十卷;(卷十四)《北梦琐言》二十卷;(卷十八)《郑司农集》一卷。

共计12种,其中就有马国翰亟须的《战国策》。可见辑佚所需是马国翰收集藏书的重要动力。

辑佚的准备工作,除了搜寻辑佚用书,还需参考已有辑佚成果。辑佚学者收集的佚书辑本,也成为其藏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国翰《玉函山房藏书簿录》著录佚书辑本250余种,④这些佚书辑本不仅为马国翰的辑佚提供参考和借鉴,也成为其藏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国翰在《玉函山房藏书簿录》中对辑本多有评析,如指出《论语古训》、《尔雅汉注》、《古经解钩沉》、《字林考逸》内容详备;认为《古微书》、《诸经纬遗》、《汉末英雄记》、《古史考》存在疏漏、舛误等不足之处。《玉函山房辑佚书》有一部分是在前人辑本的基础上增补而成,如:《周易子夏传》、《周易蜀才注》参考张澍的辑本;《周易荀氏注》参考张惠言《荀氏九家》;《论语郑氏注》、《论语孔子弟子目录》参考陈■《论语古训》。

黄■受吴派学风的熏陶,学术活动以搜辑古佚书为主,所辑《黄氏逸书考》包括《汉学堂经解》112种、《通纬》72种、《子史钩沉》84种、《通德堂经解》17种。据孙启治、陈建华《古佚书辑本目录》考证,黄■辑《黄氏逸书考》参考了王应麟、孙堂、王谟、蔡云、任大椿、孙星衍、孙冯翼、孙同元、茆泮林、马国翰、章宗源、汪文台、孔广林等多家辑本。黄■在《尔雅古义·总序》中列有26种知见书,都是清代《尔雅》研究的重要著述,可见黄■在辑佚前对已有佚书辑本的收集较为充分。

王仁俊云:

按诸经汉儒旧注,有曾见辑本者,有即见本经注者,有旁见某经注者,有散见群书者,其大端不外乎王谟之《汉魏汉晋遗书钞》、余萧客之《古经解钩沉》、马国翰之《玉函山房》以及孙星衍之《周易集解》、孙堂之《二十一家易注》、阮元之《诗书古训》、陈■之《论语古训》、臧庸、叶蕙心诸家之《尔雅古注》,亦既详矣备矣。至辑述古义更为之疏证者,则有张惠言之《易虞莪》、惠栋之《易汉学》、陈乔枞之《今文尚书》、《欧阳小大夏侯说》、《三家诗遗说》之类,亦云众矣。仁俊不揣固陋,于诸家所辑外,更得汉注四十种。①

王仁俊辑有《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玉函山房辑佚书补编》、《经籍佚文》、《十三经汉注四十种辑佚书》、《小学钩沉补》等佚书多种。他对王谟、余萧客、马国翰、孙堂、陈■、陈乔枞等家的辑佚工作非常熟悉,并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做辑本的补遗。②

经过清代学者的努力,产生了数以千计的辑佚文献,这些佚书辑本的刻本或钞本成为清代藏书的来源之一。

清代著名辑佚丛书的主要刻本有:

《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乾隆间武英殿木活字排印本、乾隆间浙江重刻本、同治十年江西书局刻本、光绪二十五年广雅书局刻本。

王谟辑《汉魏遗书钞》,嘉庆三年金溪王氏刻本;《汉唐地理书钞》,嘉庆间金溪王氏刻本。

孙堂辑《汉魏二十一家易注》,清嘉庆四年平湖孙氏映雪草堂刻本。

赵在翰辑《七纬》,嘉庆十四年侯官赵氏小积石山房刻本。

张澍辑《二酉堂丛书》,道光元年武威张氏二酉堂刻本。

茆泮林辑《十种古逸书》,道光十四年梅瑞轩刻本。

马国翰辑《玉函山房辑佚书》,道光咸丰间历城马氏刻、同治十年济南皇华书局补刻本;光绪九年长沙■馆刻本;光绪十年楚南书局刻本;光绪十年章邱李氏据马氏刻板重印本;光绪十五年绣江李氏重刻校本。

黄■辑《汉学堂丛书》,道光间甘泉黄氏刻光绪间印本。

袁钧辑《郑氏佚书》,光绪十年四明观稼楼刻本、光绪十四年浙江书局刻本。

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光绪十三年至十九年广雅书局刻本、光绪二十年黄冈王敏藻刻本。

马国翰《玉函山房藏书簿录》著录的佚书辑本有40种为武英殿聚珍版本、22种为二酉堂本、14种为平津馆本、16种为问经堂本。

丁日昌《持静斋书目》著录孙星衍辑,平津馆刊《汉官》、《汉官解诂》、《汉旧仪》、《汉官仪》、《汉官典职仪式选用》、《汉仪》、《汉礼器制度》。

缪荃孙《艺风藏书续记》著录赵在翰辑,小积石山房刊本《七纬》。

沈德寿《抱经楼藏书志》著录严可均辑,光绪二十年黄冈王氏广州刊本《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耿文光《万卷精华楼藏书记》著录章宗源辑,平津馆本《谯周古史考》;秦嘉谟辑补,琳琅仙馆本《世本》;孙同元辑,平津馆本《六韬逸文》;马国翰辑,济南皇华馆本《玉函山房辑诗》二十九家、《玉函山房辑乐》十五家、《玉函山房辑春秋》四十五家、《玉函山房辑尚书》十五家;玉函山房本《月令章句》、《问答》;王复辑、武亿校,《艺海珠尘》本《针膏肓》、《起废疾》、《发墨守》;孙堂辑,映雪草堂本《汉魏二十一家易注》;孙星衍辑,平津馆本《汉官》、《汉官解诂》、《汉旧仪》、《汉官仪》、《汉官典职仪式选用》、《汉仪》、《汉礼器制度》、《尸子集本》;余萧客撰,京江鲁氏补刊本《古经解钩沉》;四库馆臣辑,聚珍本《易纬乾凿度》、《易纬乾坤凿度》、《易纬稽览图》、《易纬辨终备》、《易纬乾元序志记》、《易纬坤灵图》、《易纬是类谋》、《易纬通卦验》。

综上所述,清代辑佚与藏书互相影响和促进,形成互动。清代从事辑佚的学者有很多是著名的藏书家,清代官私藏书的兴盛是清代辑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藏书的数量和版本影响辑佚的质量。清代学者为辑佚收集典籍资料,成为清代藏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佚书辑本的刻本或钞本也成为清代藏书的来源之一。

参考文献:

[1][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藏书簿录[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

[2][清]耿文光.万卷精华楼藏书记[M].北京:中华书局,1993.

[3]孙启治,陈建华.古佚书辑本目录[M].北京:中华书局,1997.

[4]罗伟国,.古籍版本题记索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上一篇:对《侵权责任法》“同命同价”条款的再思考 下一篇:职业价值观是中学生价值观的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