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理论在电子商务物流中的运用研究

时间:2022-09-06 06:48:35

协同理论在电子商务物流中的运用研究

基金项目:1.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项目“基于农业产业链分工协同作用的家庭农场经营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4-ZC-JG-20)

2.山东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发展基金课题“基于‘农超对接’模式的山东省家庭农场运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3XSKC002)的资助。

【摘要】本文联系协同理论,重点分析了物流产业的协同机理,并探讨了电子商务、快递业在物流产业运行体系中的协同模型.主要从物流产业协同的影响因素,物流产业协同的总体架构,物流产业协同的效应三个方面剖析了物流业与协同理论的多方面联系。最后,通过物流产业快递业务与电子商务协同模型的建立,将物流业各环节的业务与协同理论对应起来,为深入研究电子商务协同化提供可能.

【关键词】协同理论;电子商务;物流产业;协同模型

一、引言

物流产业在现代社会中,因其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而一直是国家和各地方政府非常重视的一个行业。特别是近几年,伴随着以阿里巴巴集团为首的电商兴起,电子商务这一新行业在中国大地的蓬勃发展,也带来对物流的巨大需求。物流产业作为电子商务各环节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更加引起学术界对物流产业运行体系的研究热情。现代物流业不但实现了电子商务的顺利运行,同时为信息、商业以及资金等正常的流通提供了保证。在现代物流业中,该产业的各个功能要素构成了物流业运行体系这一有机整体,各要素在体系的运作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战略之一就是协同运作,将协同理论应用于现代物流系统,就是要使物流各要素、各子系统之间协调配合,协同运作,通过系统内不同子系统之间由竞争到合作直至最终协调的白组织过程,使物流各环节协同一致,达到整体的最优化。

二、协同理论

协同理论最早出现是在1971年,当时联邦德国的物理学家哈肯提出了协同论的观点。该理论用于研究系统中无同定联系的要素在动态条件下与外界的物质或能量交换,进而使系统演变为一个更加适应内外条件和运行的新组合。该组合所形成的新结构可以保证系统在四维空间与功能上的协调,并由无序向有序演化。

对于协同理论,通俗讲就是系统内部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量变引起系统整体的质变,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共同作用的外部表现就是系统整体的质变。

三、物流产业的协同机理

1.物流产业

物流产业,以物品的流动为中心,实现商品、货物的完整输送,以海路、陆路或航空等交通方式为基础设施、依靠多种运输工具完成物品的流动,在这个过程中以路程最短、运输工具成本最低做最佳选择标准,同时兼顾物品的完整性等质量保证,以及花费时间最短,投放准确,整体服务最优的一体化流程。这其中还包括包装、仓储、运输、配送、后期服务等多个工作领域或行业的联合与合作。

2.物流产业协同的影响因素

(1)经济大环境的影响

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各国对进口商品实行的关税保护政策,国际汇率的波动,这些因素都会对我同商品的进…口贸易产生极大影响,因此,国家能否提供良好经济环境是物流贸易顺利的实现还必须依靠国家。经济全球化,行业竞争的加剧对每个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都带来了挑战,只有不断提升本国综合国力,增强本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才能使本国的企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从而确保国家经济能够稳定地发展。对于物流产业在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国内物流在基础设施、物流信息化以及技术升级等方面依然有待改进。

对于物流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充分利用物流节点重点城市、其他行业基地或综合性枢纽的已有设施基础上,进一步统筹规划,从专业性和综合性两个方面建设区域物流产业,最终建立起支撑现代物流的高效平台。将物流产业所在地或者所在区域的城市作为建设重心,着重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对连接机场、铁路、公路和港口等枢纽路网的建设,对于物流仓库、物流中心、物流园区等物流基础场所的建设;此外,对于物流信息网络,物流运输工具、物流装卸搬运器械、物流信息处理设备等等相关设施,都要形成详细的建设规划。上述工作对于构建不同层级的物流企业群体,奠定物流产业供应链的基础具有重大意义。

(2)物流专业人才与相关政策

现代物流还需要优秀的人力资源进行支持,物流产业需要加速培育企业创新主体,充分利用各地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引进物流专门人才,突出科技比较优势,发挥高新技术产业的引领和辐射作用。

仅依靠市场不足以更好的发展物流产业,在依靠市场的同时还要同政府或非政府组织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政府能够引导和支持物流企业投资,完善产业发展所需创新环境、文化环境和政策环境。政府支持物流企业进行风险投资、推动银企合作,规范信用担保、优惠税收缴纳,稳定汇率,为物流产业与其他产业协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政府通过制定物流产业协同发展的相关政策,促进现代物流业多方面的有机融合;通过进一步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起企业、中介机构以及个人违约行为的惩戒机制;通过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中介机构,创造适宜产业发展的各种要素和环境,规范现代物流的标准化系统。

(3)物流信息技术

要保证物流体系的形成,物流信息的通畅和信息的及时性是其关键性因素,而支撑物流体系建设的必要条件则是物流技术。因此,为了给不同级别的物流企业创造交流、学习平台,必须建立起现代物流体系的信息共享平台。该平台应及时更新客户信息或企业的服务信息,对物流产业集群内部的产业链进行精细化划分,全面提升物流产业集群的配套水平。与此同时,要以企业本身为中心,相应加快产品销售市场、信息服务、交通运输市场等第三方物流产业链的行业发展。如此一来,物流产业才能在提高物流效率的同时,不断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加上精细化的物流体系资源与服务产业分工,最终实现物流产业链一体化建设。

现代物流体系的完整性还体现在构建综合性的物流信息平台,也就是建立企业物流网站。这样就能保证第三方物流企业及时准确地掌握所有服务客户的需求和信息,也是综合性物流信息平台的基本职能。在这个综合物流网络平台上,各参与方不但可以或及时接收自己的物流信息,查询相关货物运输线路情况和对包裹的追踪信息,对物流配送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和控制,还可以提供给客户实时的货物和订单追踪。对于现代的物流体系,要想推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有机融合,就必须建立起智能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同时加强过程信息监管管理,建立起物流企业的仓储、智能运输以及配送信息网络。

3.物流产业协同的总体架构

物流产业的协同,包括了物流产业内的协同,物流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协同,物流产业管理机制、监管机构之间的协同与沟通。此外,还包括基础设施和信息平台,物流技术和物流人才等相互间的协同。

通过物流产业中功能型与集成型物流企业之间的协同,在小尺度上生成有序的技术、环境、信息、资源、组织、以及业务的协同;通过国民经济产业间协同,在大尺度上生成广泛意义上的有序功能结构,以在物流系统中获得更高的协同度。

对于协同主体,则以物流产业与客户作为主体。通过研究国民经济大环境、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环境、各产业与物流的资源协同程度、信息化设备协同有效性、协同技术的应用程度以及各企业生产运营中所的物流协同程度等协同,建立起物流产业与各产业的协同发展关系。

4.物流产业协同的效应

(1)物流企业内部的协同

以信息共享为协作平台,建立起满足市场多方面需求的运作形式,实现各方协作与共赢。通过建设有助于信息资源共享的行业,建立物流公共信息支撑平台,打造出物流行业信息化协作的平台,同时打破各运输区域界限,打破各物流企业的运输短板,建立起以需求为导向的多方联运,进而使各物流企业在满足物流需求方面形成更加紧密的互动与联系。通过多种资源的协同运用,提高了物流运作效率,也建立起了协作双赢的物流运作新模式。 物流专业化效应。随着物流企业个性化发展趋势的增强,加上物流市场本身的需求,在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中专业化效应的显现越发明显。因此,将发展专项物流作为一种竞争策略,必定能够凸显物流企业的竞争优势。同时,通过整合传统服务,创新专业化服务,会给予创新型业务、增值型服务和个性化服务更大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推动物流业发展的专业化,促进供应链上下游的联动效应,物流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专业化。

外部经济效应。对于物流企业的发展,同一行业之间企业的协同合作可以使该行业享受到外部经济带来的多种益处,利于该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同一行业的协同合作可以将与本行业相关的信息、技术、新思路、新技能等资源实现共享,资源的共享可以为整个行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同时也有助于新观念、新技术、新知识等思想的传播,利于企业科研创新能力的增强。 (2)供应链节点的协同 通过现代化的网络将各企业所在的供应链节点联系起来,同时实现供应链的上下游系统的信息化,上游企业节点物流的生产、采购模块的开发以及下游企业节点在供应链系统的一体化,这种上下游一体发展的效应会扩散到供应链体系的各节点。此外,针对共同的客户服务对象,系统供应链中的相关企业可以依据客户的需求和反映,协调相互间的行动与合作,逐步建立起长期稳定、协同合作、互利共赢的行业伙伴关系。从供应链系统运作的角度看,建立这种合作伙伴关系,既避免或者减少了各节点间业务运作时间上的延误以及物流资源的浪费,又可以达到供应链的效益增值日的,进而提高各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最终实现供应链性能的整体优化。

(3)区域经济的协同

对于区域经济来讲,良好经济生态的形成离不开物流系统合理、高效的运行。其一,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但可以使物流业的需求获得大幅增长,比如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物流服务人员的需求等,而且,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好坏、经济结构的优劣还决定着物流业发展的水平、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在区域经济中的变动直接影响着物流供给的结构变动;其二,物流业也为区域经济的正常发展提供了保障,在确保区域中各企业间产品流通的顺畅以及服务的及时性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物流行业参与的区域经济,是不可能有长期发展的。现代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在发展上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形成了相互促进的协同效应。

四、电子商务物流中协同模型的建立

电子商务的良好运行与发展离不开物流行业的支撑,物流可以说是电子商务运作过程各环节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信息流、资金流等得以顺畅流通的根本保障。

通过上述物流产业协同机理的分析,系统供应链的协同将供应链上不同级别的各环节企业联合起来,运用协同机制、协同技术结合信息共享,从系统的全局出发,在宏观上调控各企业内、外部运作,使其协调发展。如此一来,不但能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还可实现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的效益最大化,最终实现各方共赢的日标。

对电子商务企业与快递企业的协同建模进行分析,建立电子商务、快递业的协同模型如下:

五、结束语

随着时展,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主体的新一轮科技创新观念已经成为共识,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也进一步完善了物流网络环境,使得依靠网络交易方式运行的电子商务实现了自身业务的飞速增长。物流产业不但是电子商务独有的成本优势的可靠保证,也是与物流产业有联系的其他行业在竞争中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然而,我国物流产业中的快递业务在与电子商务协同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如运行效率低下、公共资源浪费、商家与物流企业间协同度不够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这严重阻碍了电子商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将协同理论与物流行业结合,探索电子商务与物流业间的协同模型,建立起电子商务与商品流通体系的协同运行体系,会进一步推进电子商务这一朝阳行业的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l].SamCole. Synergy and congestion in the tourist destinaCion life ciycle [J]Tourism Management 2012, 33, 1128-1140

[2]陈宗浩,李刚浅谈协同理论在现代物流活动中的应用[J]商品与质量,2010,4,21- 22

[3]赵素巧基于协同理论的物流产业发展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3,5,11-13

[4]杜波应急物流协同决策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0,6,18-21

[5]陈坚仓储管理系统效率优化研究[D]河北:华北电力大学,2013,6,20-24

[6]李莎电子商务与快递行业协同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0,2,43-44

上一篇:对国有资本授权经营的探索 下一篇:大型建筑装修工程施工常见问题及加强现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