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文化研究关系简评

时间:2022-09-06 06:27:27

文学与文化研究关系简评

【摘 要】近二十年来,随着时展,社会前进,由于整个文化领域的生产、传播媒介、消费方式的急剧变化,图像艺术的迅速普及,极大地冲击了文学这一艺术的形式,这使得文学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文学研究越来越多转向了宽泛的文化研究,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对文学和文化研究关系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文学;文化研究

“文化研究”标志了文学研究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一些文学教授可能已经从米尔顿转向了麦当娜,从莎士比亚转向了肥皂剧;而把文学研究抛到一边去了” i。电视肥皂剧、街头舞蹈、服装款式的涵义、电影之中的种族冲突或者观众被赋予的性别主置这一切都被纳入文学的研究范围。除了传统的文本分析,田野调查、心理分析、定量统计等等方式都被大量运用。目前为止,这些研究都笼统地得到一个命名:文化研究。更不少人将文化研究形容为后现代主义以来最富于活力的学术潮流。某些方面看来,文化研究有点像一场新型的学术革命。从文化研究开始,学者的研究由精英文化转向了微观、具体、经验和日常的世俗生活,理论不再高高在上锁在学术的殿堂里面,理论想要在日常生活的分析之中重新获得活力而不仅仅局限于文学当中。

康德认为人有两种认识模式,即分析与综合。分析是对现象的拆解,不产生新知识,而综合是对现象的综合概括,产生新的知识。由于新的知识有可能偏离原对象,康德认为分析更具有真理性认识,而综合则可能偏离真理。我们可以据此认为传统的文学研究对文学采取了分析的态度,而通过文学将视野转向文化,则是一种综合的态度,分析的态度能够使文学自身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综合的态度则使得文学的边界不断外扩。从历史上来看,“文学”的定义其实本来就是在不断变化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越界”也是文学研究发展中的正常现象,尤其是在社会转型的今天,“文学”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文学研究当然也要随之变化。问题是,“文学”从古至今虽然一直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但文学之为文学,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背景下,文学还仍然有其质的规定性。如果因为反对本质主义而否认文学之为文学的本质,那就只会把文学研究的研究对象变成不可捉摸的或无限泛化的。把握住传统的文学研究对象,并将当前诸如网络文学、广告词等具文学性的大众文化纳入文学研究视野,是有必要的。除此之外,迅速将文学研究边界推至城市建筑等领域,则会造成分析与综合的失衡,反而使得文学研究失去了活力。换言之,即便是文化研究如果真的有一天取代了包括文学在内的所有学科分类的研究,那不但是文学研究的末日,也是“文化研究”自身的末日。那一天还太过遥远。

那么文化研究是否有其方法上的可借鉴之处呢?答案是肯定的,也是必须的。乔纳森卡勒在《文学理论入门》中将文学研究的方法就进行了基本的区分。“在文学研究中也有一个经常被忽视的基本区别:一个根据语言学的模式,认为意义就是需要解释的东西,并且努力证明为什么意义会成为可能。另一个与其相反,它从形式开始,力图解读这些形式,从而告诉我们这些形式究竟意味着什么。在文学研究中,这是诗学和解释学的对比。”这种对于文学研究的认识不同于韦勒克《文学理论》中对文学研究进行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的划分,而是从对文本研究的出发点上进行了划分,前者以已经验证的经验或意义作为起点,后者从文本出发,力图发现更新更好的解读。从这样的视角来看,当我们对文学文本力图采取一种解释的态度时,文化研究的方法和视野就提供了极其有利的帮助。无论是现象学的,解释学的,精神分析的还是解构的都有文化的印记,完全独立的文学性阐释自古至今都是无法完全独立存在的。换言之,即便是原本属于“文学性”的诸多概念也越来越多得出现在如史学、心理学等研究之中。如果我们的文学研究研究,引入文化研究的这些视角和方法,首先,就能够解释许多虽然重要、但过去未被重视或无法解释的问题。比如我们研究女性文学,就可以引进女性主义的研究成果;又比如我们研究海外华文文学,必然碰到华人作家的族群和身份认同的问题,就有必要引进族群和身份的视角。其次,文化研究也不断促使我们对那些曾受冷落的文学作品价值进行重新认识,“迄今为止文化研究的发展一直与文学经典的扩大相伴。如今教授的文学面很广,包括妇女作品和一些历史上的边缘群体成员的作品。这些作品或被增补到传统的文学课程中,或被作为单独的传统。” ii

当然,即便我们认同了文化研究在方法和角度上对于文学研究的意义,也不意味着可以拿来就用,文化研究在方法上进入文学研究,更要严格把关,逐渐吸收入文学研究的理论体系、批评体系当中,做到真正为我所用,而非生搬硬套。

总而言之,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学术研究。文学研究是一种学科建制之中的学术研究,它有自己明确的学科规范,尽管这些规范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文化研究”则是一种跨学科的研究,它建立在对学科体制批判的基础上,寻找学科划分的缝隙和裂痕,并由之展开自己的学术话语。随着“文化研究”影响的不断深入,它给中国文学研究界所带来的效应也日益明显。文学属于文化,对文学的理解必然离不开对文化的理解。但是,如果把研究的目的规定为挖掘和分析文学背后的文化,这种研究就不再是文学研究,而变成了历史学、文化学的研究。从创新的角度来说,文学研究原有的专业课题不仅其创新潜力并未用完,而且由于文化研究所造成的忽视更加剧了其呼唤创新的急迫性。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可以互相借鉴,但不能互相替代;文学研究必须坚持文本这个视角出发是没有错的,以文本细读为基础,并以审美价值为旨归。

注释:

i乔纳森・卡勒:《文学理论入门》,译林出版社,2008年,第45页。

ii乔纳森・卡勒:《文学原理》,李平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31页。

【参考文献】

[1]彼得・威德森.现代西方文学观念简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乔纳森・卡勒.文学理论入门[M].译林出版社,2008.

[3]乔纳森・卡勒.文学原理[M].李平,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4]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化文艺批评理论[M].台湾生智出版公司,2002.

上一篇:略谈汉藏翻译中的直译方法 下一篇:加强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