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环首都贫困带”的发展

时间:2022-09-06 03:43:33

浅谈“环首都贫困带”的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环首都贫困带”与北京周边郊县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嫉妒与不满广泛存在,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弱化政府的作用,破除体制,以“看不见的手”为基础进行调节,政府再加以行政引导或指导,发展生态经济。

【关键词】环首都贫困带 分工 市场

从国际上看,大多数经济大国在首都周围都有着繁荣的首都圈或经济圈,并且对推动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中国,却形成了“环首都贫困带”,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解决“环首都贫困带”的问题,对经济与社会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我们力图以亚当·斯密的市场理论即“看不见的手”为出发点,探讨解决“环首都贫困带”问题的建议与方案。

环首都贫困带主要指的是河北的承德、张家口、保定等首都周边,存在的一个贫困程度较深且集中连片的区域。在该贫困带中,目前仍有国家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5个,贫困村2804个,贫困人口154万人,占河北省贫困人口总数的42%。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地区与本省和周边北京远郊县区的贫富差距在不断拉大。

总体上看,贫困带形成的原因是自然条件与政府政策双重影响的结果。张家口、承德以及保定部分县从西、北两面环抱京津,干旱、高寒、多风、土地瘠薄等恶劣的自然条件以及京津生态服务功能,给这一地区经济发展带来双重抑制,导致大面积的环首都贫困带现象。此外,为了保证首都的供水和生态环境,国家对这些地区实行限制开发政策。另一方面,“京津的产业政策求大求全,与周边地市之间相互争资源、争项目、争投资,过度竞争和封闭竞争严重,许多重复投资和重复建设不仅造成不必要损失,还造成整个区域资源使用浪费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1]一方面,贫困使得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另一方面,贫困又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所以,无论从经济的角度还是从社会的角度,环首都贫困带的问题的解决都迫在眉睫。

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亚当·斯密提出了分工理论,其核心在于论证分工所带来的巨大效益。斯密在书中先论述了分工带来的结果,然后分析分工产生的原因。在论述分工带来的结果时,他首先论述分工促使劳动力产生了巨大的增进,“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2]之后他又论述了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即劳动分工所带来的个人私利的增进有利于整个社会财富的增加,进而使社会各阶层达到普遍富裕的状态。

斯密根据其分工原理,提出了地域分工理论。他强调各个国家不应完全自给自足,如果外国能制造更便宜的商品满足本国需求,本国就应该用自己有优势的产业所生产的商品进行贸易交换,各国按照其绝对优势进行分工生产和贸易会大大提高各自的劳动生产率,随着社会经济和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各国的绝对优势都将随之进一步提高,相互进行贸易的国家都可以从中获得福利改善和国民财富的积累。

按照斯密的理论,我们可以将国际贸易的条件转化为北京和其周边区域贸易的条件,其可行性在于与国际贸易相比,北京和其周边区域的贸易少了更多的贸易壁垒,这更接近贸易的理论状态。按照斯密的观点,既然这些地区具备自己的优势资源,那么就应该使其具备一个自由的市场,进而才能促进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带动财富的增长。按照“经济人”的观点,市场受到政府的不尽科学的干预,资本就无法按照最适合于社会利益关系的比例,分配到不同的用途。如果政府不加以干预,放任市场自由,其结果将是较高效率的经济发展,然而这种发展方式将回归原始的资本积累和发展过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进一步恶化京津及其周边地区的环境质量。所谓“看不见的手”包含了一种自由主义价值导向,可以说这是现实经济条件的必然要求,但所谓“完全自由”的市场竞争机制完全是某种理想状态,而其中的基本内涵应该理解为有限度的自由。基于对斯密自由主义经济的理解,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于环首都贫困带的发展应该提出新的认识和建议。

一是增加农村科学技术投入,提升创新能力,延长产业链条。现代国家的经济发展已经表明,科学技术正向各生产领域和产业全面渗透并融合,新时代农村的建设与发展同样不能离开科技的投入,并且科技在传统农村经济向现代农村经济的转化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并充分利用京津地区的科技力量,开展联合攻关,建设创新团队和研发平台,提高特色产业产品附加值,提高特色产业核心竞争力,延长产业链。其根本也是更为细化的分工,京津地区的技术与周边地区的资源相结合,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是推进扶贫旅游的发展。扶贫旅游的核心理念是推行有利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旅游业,并与反贫困直接关联。在京津唐地区,有着约3000万人口,这是一个巨大的客源市场,充分利用和对接好京津唐的旅游辐射,对其周边贫困地区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具体来看,环首都贫困带诸多县市的区位条件并不理想,但是有着良好的资源条件,这时需要政府政策的干预与指导,用政策补偿区位优势,完善旅游设施和接待条件,发展特色旅游业。

三是实行区域公共治理模式。在环首都地区建立环首都生态经济特区,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促进京津地区的大企业、资金与科教人才等优势资源支持建设。例如,2001年开始,由中信集团、宣化县政府、北京绿化基金会三方合作进行黄羊滩治沙,企业投资、政府实施、基金会负责工程监理服务,历经10年持续治理,完成9万多亩,使张家口最大的沙滩基本实现林草全覆盖。黄羊滩洽沙联合体模式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设立合作园区,开展股份合作,积极引导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投资优先落户示范区。

参考文献

[1]陈国松.发达地区掠夺式增长与地区差距——以环首都贫困带为例[J].理论与改革,2012(5):148-151.

[2]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上一篇:动态全面预算管理理论框架和管理模式 下一篇:新时期我国如何推进低碳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