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农村中小学体育资源优先发展及路径研究

时间:2022-09-06 03:16:06

西部农村中小学体育资源优先发展及路径研究

摘 要: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资源优先发展是促进西部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资源优先发展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资源优先发展各维度贡献程度分析得到5个变量中重要程度依次是:学校体育物力资源、学校体育人力资源、学校体育财力资源、学校体育民族资源、学校体育政策资源;2)不同群体(体育教师与学生)对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资源优先发展评价存在差异(T=1.786,P

关键词:体育资源;优先发展;西部;中小学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2)06-0096-05

Abstract:Giving prior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resources is the key link to promote its benign development.This paper did a research on the related problems through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expert interview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methods.The results show that: 1)According to contribution degree analysis in giving priority to the development to get five variables: school sports material resources, school sports human resources, school sports financial resources, school sports national resources, school sports policy resources. 2)Appraisal of different groups (sports teachers and students)to the priority development exists difference (T=1.786,P

收稿日期:2012-09-25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城乡统筹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资源优先发展研究”(课题批准号:DLA090304)。

作者简介:梁建平(1958- ),男,山东无棣人,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学。

作者单位:1.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重庆 北碚 400715;2.南京理工大学体育部,江苏 南京 210094;3.贵阳中医学院体育部,贵州 贵阳 550002

1.Physical Culture School,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2.Sport Department,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njing 210094,Jiangsu;3.Dept.of PE.,Guiyang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uiyang 550002,Guizhou,China

difference (F=7.406,P

Key words:sports resources;priority development;the west;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1 问题的提出

学校体育资源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保障条件,是增强学生体质,传授锻炼知识、技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教育过程中所运用的财力、物力、人力等各种要素的组合[1],是实施一切体育教育活动的物质基础。学校体育资源的聚取能力与功能发挥机制对体育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我国政府大力倡导教育均衡发展的今天,正视和解决西部地区农村学校体育资源匮乏的现实,优先发展体育教育资源,对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试图以体育资源优先发展为研究视角,研究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资源优先发展的科学内涵和价值定位,验证体育资源优先发展的重要性,探索体育资源优先发展新模式,提出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资源优先发展路径选择,为西部地区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积极的理论实践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我国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学生、体育教师及学校体育相关领导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了重庆市、四川省部分农村地区中小学,发放问卷800份,有效率为94.63%,其中学校体育教师394名,学生363名。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研究需要查阅相关资源、学校资源文献资料编写访谈提纲,以半结构访谈方式对部分教育学、体育学专家进行访谈,获取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资源优先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同时在研究整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资源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改,完成《城乡统筹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资源优先发展调查问卷》的初次问卷结构设计。根据心理学编制问卷相关标准,对问卷进行题项筛选、信效度检验,均达到统计学要求,得到正式的《城乡统筹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资源优先发展调查问卷》。问卷共分为基本信息调查、学校体育人力资源优先发展、学校体育物力资源优先发展、学校体育财力资源优先发展、学校体育政策资源优先发展及学校体育民族资源优先发展六部分。根据实际情况作答,其中问卷共发放800份,有效率为94.63%,各因素之间的相关在0.105~0.301之间,从而完成施测,建立有效数据库。

2.2.2 专家访谈法

充分利用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城乡统筹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资源优先发展”重点课题开题论证、中期研讨等学术会议,与教育学、体育学方面的专家进行访谈。通过访谈讨论对我国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资源优先发展概念界定、理念确定、研究工具研制、调查区域、对象选择实测及模式路径选择等进行了详细周密的部署,并获取了诸多有权威的理论观点和相关资料。

2.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完成相关问题的统计分析,为本研究提供量化依据。

3 结果与分析

3.1 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资源优先发展的基本内涵

3.1.1 体育资源概念界定

体育资源是一个组合概念,其中体育是指以发展人体自然属性为目的的身体活动,资源则是指人类生存发展与享受所需要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要素[2]。故体育资源就是指发展人体属性而进行身体活动所需要的一切物质与非物质要素。学校体育资源作为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能源”保障,提供教育活动所需的物质条件。根据我国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资源发展现状和水平,主要对以下学校体育资源进行研究:

第一,学校体育人力资源,作为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主要是指学校体育教学系统内具有教学、训练、管理、科研、教育等能力的人口总和,同时也包括体育教育的受益主体——学生,是学校体育教育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推力。

第二,学校体育物力资源,作为资源中的有形硬件,指影响体育教学进行的各种硬件设施,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活动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场地、器材设施。

第三,学校体育财力资源,作为学校体育赖以发展的经济保障,其经费投入与分配直接影响学校体育教学条件和教师的积极性,从而影响着学校体育教学绩效水平。

第四,学校体育政策资源,作为资源中的隐形资源,对学校体育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它不仅为学校体育教育发展指明方向,而且对于资源配置、体育教育工作开展都具有指导功能。

第五,学校体育民族资源,是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资源中较突出的优势资源,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传承功能,都可将体育文化、精神及技能元素融入到体育教学中来,极大地渲染了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和文化性。

3.1.2 优先发展理念确定

“优先”一词确切说是时间上的定位,是与全局中其他非优先事物相比较而言的,指在长远的多种社会事物不能齐头并进时,在排序上占先[3]。近些年来,国家一直坚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战略,并成为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和重要方针。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资源优先发展正响应了国家的“教育优先发展”号召,特别是由于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学校体育资源匮乏,使得西部地区教育大大落后于中东部发达地区,将体育资源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资源的倾斜战略将极大改变传统学校体育发展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教育历史欠账。因此,本研究所提出的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资源优先发展是促进西部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环节。

3.1.3 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资源优先发展科学内涵

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资源优先发展打破传统学校体育发展模式,将学校体育资源放在各项事业发展的重点而优先发展。体育资源是学校体育正常运行的条件和保证,只有满足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发展需求,才能解决西部地区学校体育发展落后的局面。体育资源优先发展不仅是解决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瓶颈的关键,而且是转变西部地区发展观的关键,是实现西部地区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解决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瓶颈的关键,是证明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试金石。

3.2 优先发展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资源相关分析

3.2.1 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资源优先发展各维度贡献程度分析

进一步对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资源优先发展各维度因素的作用性程度加以认识,以便更好地反映各维度在体育资源优先发展的贡献大小。本研究选取部分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师和学生为实证对象,对体育资源优先发展进行评价。以体育资源为因变量,其他5个自变量学校体育人力资源、学校体育物力资源、学校体育财力资源、学校体育政策资源及学校体育民族资源,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进行分析(见表1)。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5个变量重要程度依次是:学校体育物力资源、学校体育人力资源、学校体育财力资源、学校体育民族资源、学校体育政策资源。

在回归方程的方差分析中,统计量F=16.011,P=0.000

3.2.2 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资源优先发展认知差异分析

3.2.2.1 不同群体(体育教师、学生)体育资源优先发展认知差异分析

由表3中可以看出,不同群体(体育教师与学生)对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资源优先发展认知存在差异(T=1.786,P

学生这两个不同群体所处立场和角度不同,因此两大群体对学校体育资源优先发展产生不同的认知水平。

3.2.2.2 不同职称体育教师体育资源优先发展认知差异分析

本研究以不同职称教师为自变量,以各维度与量表总均分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从整体上看,不同职称体育教师在体育资源优先发展态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

3.3 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资源优先发展模式

3.3.1 资源配置——实现功能转换

按照学校体育资源配置特点,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转变以往资源“输血型”配置,利用学校体育资源配置的内发力进行资源“产血型”优先发展。首先在学校体育人力资源方面,通过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人格结构内涵认知水平、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及提高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等途径优化人力质量水平。其次在学校体育财力、物力资源方面,集思广益、集社会之力、不断拓宽筹资视野,创新体育教学用具,为西部地区农村体育中小学长远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三,据相关统计得知:多民族聚居的西部地区民族体育项目有500余项,占我国民族体育项目总数的70%[4]。充分利用西部地区富集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断丰富体育课程内容。在此基础上,不断增强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资源优先发展能力。

3.3.2 人力资源——定向培养免费师范生

2007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中规定免费师范生毕业后需要需从事中小学教育十年以上,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生,应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两年[5]。国家的政策倾斜引导更多的大学毕业生为我国农村基层教育事业服务,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我国农村师资力量严重微弱的现象,有助于促进和实现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政策调节,引导更多的优秀体育专业毕业生为西部地区教育事业服务。免费师范生定向培养不仅壮大了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队伍建设,而且也提高了农村体育教师师资队伍质量水平,为优先发展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人力资源注入新鲜血液。

3.3.3 教育资源——服务当地社会体育文化

农村学校作为中华文化传承的细胞,是我国教育领域内独立有序的能够进行自我调控的教育结构与功能的单位体系。农村学校的存在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是引领和弘扬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但如今,曾以农村学校存在形式深埋于中国乡野的文化细胞,正逐渐被撤并、抽离甚至是掏空。特别是先天羸弱的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撤并、抽离及掏空问题,引发了“文化盲区”的出现,更不用谈学校体育的发展。农村学校犹如体育教育的“根”,“根”都没有了,谈何“芽”的发展?“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源”,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农村学校教育环境的存在,才有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空间。所以优先发展学校体育资源首先要坚守住农村学校教育这道脆弱的堡垒,有了坚守才有发展的机会,为当地社会体育文化发展服务。

3.3.4 课程资源——分地建设、特色实施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修订稿)》中指出体育课程要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健身性及综合性特性。在这个课程性质范围下,不断追求教育个性化,实行国家、地方及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在这种政策环境背景下,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进行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显得尤为重要。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西部地区农村教育优势性,体现体育课程的弹性和地方特色,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挖掘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精髓,充分利用学校体育资源重新配置的内发力,为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资源优先发展提供良好的先决条件。

4 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资源优先发展路径

4.1 硬性资源——注重体育教育的实际需求,为西部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学校体育硬性资源作为学校体育发展的物质保障,其完善和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效果。学校体育硬件资源建设要注重体育教育的实际需求,结合当地社会文化特征,采用“求同存异”方针,逐步改

善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落后的局面。依托国家对西部地区大开发大发展的外推力和体育资源配置的内发力优先发展学校硬性资源。通过创新体育教学用具、国家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等措施为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添置体育设施和场地,使其不断满足体育教育基础要求,从而为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4.2 软性资源——围绕体育资源优先发展的条件,为西部农村中小学的发展建立长效机制

在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资源优先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软性资源和硬性资源建设的协调发展。学校体育软性资源要围绕优先发展条件,根据当地人文环境特色,通过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人格结构内涵认知水平、培养中小学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提高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及利用学校的教育环境优势,大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等方面发展优先发展学校体育资源。突出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资源优先发展的民族文化优势和地域文化特色。学校体育软性资源优先发展,更符合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利益的资源开发,为学校体育发展提供系统保障,有利于学校体育发展长效机制的建立。

参考文献:

[1]窦丹.重庆市中小学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D]∥重庆:西南大学,2012:1-5.

[2]李伟峰,许惠玲,朱家勇.普通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物质资源共享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6(11):11-12.

[3]张世威.渝东南地区城乡中小学体育统筹发展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0,(3):72-75.

[4]鲁娜娜.系统论视角下学校体育的生存困境及发展路径探析[J].山东体育科技,2011,(3):58-60.

[5]教育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Z].2007-05-09.

[6]谢英.区域体育资源研究——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91-135.

[7]董德龙,吴鸿春,马昊.我国体育从业人员人文素质调查及结构性差异分析[J].体育科学,2007,27(1):51-54.

[8]陈慧臻.新课程背景下我国体育教育价值取向的整合[J].山东体育科技,2011,(5):69-72.

[9]朱家新,沈丽玲.对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社会环境的理性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2):2-5.

[10]杨霞.云南省15个特有少数民族体育资源库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32(1):98.

上一篇:山东省男子青少年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体系... 下一篇:整体需要视角下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