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走进高三化学复习课

时间:2022-09-06 03:01:05

高效走进高三化学复习课

摘 要:高三化学复习课效果的好坏,课堂是否高效,关键在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让演示实验解决学生心中的疑问;以题带点,实现知识的整合;研究教材,回归书本。

关键词:高效;创设情境;演示实验;以题带点

传统的高三复习课中,教师先梳理知识点,后评讲典型例题,介绍解题方法,课的流程清晰且课堂易操作,很多老师认为这样的课就是高效的。但我认为:教师讲得高效并不等于学生学得高效,学习是他人无法替代的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一切的高效都是零。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尝试了以下几个教学策略,来提高高三化学复习课的效率。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一轮复习过程中,知识点都是学生已经了解的,所以学生没有探究新知识的好奇心理,往往感到枯燥,神游于课堂之外。创设新的教学情境,即旧瓶新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有效的参与复习,从而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

例如:以氮元素为核心的知识结构图,可以让学生了解生命体所需氮元素(化合态)与自然界中存在的氮元素(游离态)之间的关系,展示氮及其化合物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形态。通过这样的一个情境创设,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我们所学的化学最终是要服务于社会。

二、让演示实验解决学生心中的疑问

下面的问题是练习中经常涉及的知识点,看似并不复杂的知识点,却是学生的易错点。(1)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产物为苯酚和Na2CO3,(2)pH相同的①CH3COONa、②NaHCO3、③ 三份溶液中的c(Na+):③>②>①。

这两个题目考查的就是CH3COOH、HCO3—、H2CO3的酸性强弱,笔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错误情况,给出了三者的Ka值,但效果并不明显,便尝试做了这样的演示实验:⑴向澄清的苯酚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出现浑浊,说明碳酸的酸性强于苯酚。⑵向苯酚浑浊液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钠粉末,苯酚溶液变澄清。说明苯酚的确与碳酸钠发生了反应。通过上面的演示实验,学生对题目的理解不仅仅是单纯的来自理论的解释,更多的是来自实验事实,来自视觉,这样的刺激是全方面的,因而它的记忆也是深刻的。高三的复习课面临时间紧内容多等诸多特殊性,但笔者认为有些实验还是需要做的,它所带来的高效是讲解和练习所不能比的。

三、以题带点,实现知识的整合

以题带点的复习思路:是以一道题为线索,从具体问题出发,总结基本概念,提高学生的有效参与,教师再帮助学生有序梳理,建立知识间联系,学生就会形成比较深刻的记忆,就会形成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这比先给学生知识点再练习要高效得多。

例如:电化学的复习。利用下图装置,可以模拟电化学反应原理。

1. 开关K置于M处

(1)若X为锌,F为铜,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 Zn作正极发生氧化反应,Cu作负极发生还原反应,②电子通过外电路从Zn极流向Cu极,③溶液中H+移向Cu极,④工作时,电解质溶液的pH有增大的趋势。

(2)若X为碳棒,F为铁棒,电解质溶液为NaCl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碳棒电极上的反应为:O2+2H2O+4e-=4OH-,②若溶液中滴入酚酞,则在碳棒附近先看到溶液变红,③每转移2mol电子,消耗11.2 L的O2 ,④若电解质溶液为HCl,则碳棒上有黄绿色气体产生。

2. 开关K置于N处

(1)若X、F均为碳棒,电解质溶液为饱和NaCl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X作阳极发生氧化反应,F作阴极发生还原反应,②若在溶液中滴入酚酞,则在F极附近先看到溶液变红,③电解一段时间后,若要使NaCl溶液恢复原浓度,需向溶液中加入HCl溶液,④当电路中通过0.01mol电子时,溶液的pH为12(设常温溶液体积为1L且保持不变)。

(2)在⑴装置的基础上,改变下列一个条件:①若把X改为铁棒,则X电极反应应为( )。②若把F改为铁棒,则F电极反应为 ( )。③若把电解质溶液分别

改为CuSO4溶液、Na2SO4溶液和MgCl2熔融液等,请写出X、F极对应的电极反应。CuSO4溶液

Na2SO4溶液

,MgCl2熔融液

。④若用该装置实现粗铜

精炼,则X为   ,F为   ,电解质溶液为  。⑤若用该装置实现铁上镀铜,则X为

,F为   ,F电极反应为: 。

3. 若用上图装置模拟铁的电化学防护

①若X为碳棒,为减缓铁的腐蚀,开关K应该置于 处。②若X为锌,开关K置于M处,该电化学防护法称为: 。

4. 若用上图装置实现下列过程,Pb+PbO2+4H++2SO42-

2PbSO4+2H2O

设X为Pb,则其放电时电极反应为: , 而其充电时阴极反应为 ,充电后X极为 。

一道题,通过开关K连接方式的不同、电极材料的不同、电解质溶液的改变等,就将电化学的知识全包含其中。

四、研究教材,回归书本

在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中,许多学生认为课本没什么价值,只是一味地做题,不花时间去研读课本。其实,学生平常所问的问题在书本上就可以找到答案,高考知识体现课本内容,高考的最终落脚点就是课本,切不可舍本逐末,轻视我们的教材。

例如:(1)2012年苏州市调研试卷21题有这样一问:晶体硅、锗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由第三周期两种元素组成的某物质是它们的等电子体, 也是良好的半导体,其化学式为( )。许多学生都不会答,其实它的答案,在教材《物质结构与性质》(苏教版)第64页的“资料卡”。

(2)工业上从海水中提取的NaCl,可用来制取纯碱,其简要过程如下: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气体A,后通入气体B,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晶体C和滤液D,将晶体C灼烧即可制得纯碱。①气体A、B是CO2或NH3,则气体A应是 (填化学式)。②滤液D中主要含有NH4Cl、NaHCO3等物质,工业上是向滤液D中通入NH3,并加入细小食盐颗粒,冷却析出不含有NaHCO3的副产品NH4Cl晶体,则通入NH3的作用是: 。这是工业流程专题中的一条题目,笔者批改学生的作业,发现将近三分之二的学生都是先通CO2,与学生面谈,告诉他们教材中有这部分内容,学生称从未见过。笔者认为,高三复习中综合训练很重要,但回归书本不能忽视,在高考还剩50天的时候,我们就要考虑让学生回归书本,静下心来整理归纳,查漏补缺。

每个教师的授课风格不同,我们教师面对的学生情况各异,但面对高考,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订相应的教学策略。这样我们的每节课都会有高效率,学生都会有收获,才能在最后的高考中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参考文献:

[1]保志明.对高三化学复习课效率的反思[J].化学教育,2011(9).

(江苏省高邮中学)

上一篇:初中体育教学方式多样化探究 下一篇:少儿图书馆开展亲子阅读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