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低年级学生预习的习惯

时间:2022-06-10 12:22:54

浅谈培养低年级学生预习的习惯

摘要:明确低年级语文预习的主要任务,激发预习动机。进行有效的检查,强化预习作为。教给预习方法,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只有学生对课文预习透了,教学的效率才能提高。

关键词:正确引导;进行预习;提高;预习的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055-01

语文教学实践表明,预习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低年级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知预习是学生课前的一种自主认知活动,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课文先进行了解、质疑、思考的过程,是课堂教学之前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因此,从低年级开始我就注意引导学生进行预习。那么,低年级阶段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进行预习,提高学生预习的有效性呢?

在调查与反思教学之后,使我明白了预习不只是一个教学环节,更应该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预习的有效性应在教学新课时体现出来,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认真预习,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因此进行了以下尝试。

1.明确低年级语文预习的主要任务,激发预习动机

叶圣陶先生说过:“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现代汉语词典》就对预习解释为:“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而实际上,预习应该包含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即预先学习和预备学习。预先学习以预备学习为目标,预备学习以预先学习为基础。预习是为了更好地听课,以更好地掌握知识。由此,对照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我认为一年级预习可分为两个阶段:

(1)汉语拼音教学阶段。在这个时期主要以口头预习和预习习惯养成教育为主。任务主要是让学生跟着录音练习拼读音节,记住新课中字母的形。

(2)识字和课文教学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①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读准字音,看清笔顺,想想记忆字形的方法。②借助拼音将课文读通顺,圈出文中的生字,并划出词语。③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二年级的主要预习任务是:①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想记字形的方法,并借助字典,学会用音序和部首查字法给它再找一个朋友(即组词),养成自觉运用工具书的好习惯。②借助拼音将课文读通顺,圈出文中的生字,并划出词语。③标好自然段的序号。教育启发学生明确预习的意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可利用自习课、班会开展预习座谈会、预习交流会,请预习得好的学生通过实例谈谈自己在预习后尝到的甜头,从而使更多的学生懂得预习的重要性,愿意主动去预习。

2.进行有效的检查,强化预习作为

平时,许多同学一听老师说要预习,就把课文看了一遍了事,他们认为这就是预习了。这仅仅是预习的一个步骤,但还不够。那么到底怎样才算是预习呢?怎样预习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呢?

初读课文让学生带着一个个小问题,找出有关小节进行朗读,这样也能促进学生预习时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在教学生字时,把生字分成三类:A、这类字虽然是生字,但以前出现的频率就较高,学生对它很熟悉,字形较好记,只要熟字换个偏旁就行,这类字我要求学生通过预习就掌握。B、这类字也是熟字换偏旁,但是容易混淆,引导学生看偏旁理解字义帮助识记。C、这类字笔画较多或容易写错,是要多花时间学习的。这种学字方法学生跳一跳才能完成任务,我也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尽量自行掌握。学生会感到,老师没教,我是通过预习自己掌握的,学生预习的自主性就会提高。不断给学生新的任务、新的刺激,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学生上课学完生字之后就进行当堂的反馈,及时地表扬因为认真预习而认真掌握好生字的学生。为了鼓励学生做好预习作业,并使它制度化,要把竞争意识引入到预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小学生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在预习中适当采用竞赛的形式,激发他们的预习兴趣。如,在课堂上限定一定的时间,开展预习生字词比赛,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掌握最多的字词,优胜者可获“智多星”称号。这样强化预习行为的结果是使学生能持之以恒地进行预习实践,培养了学生的自觉性和阅读习惯。

3.“预习”是学困生的练兵场

低年级孩子的年龄小,学习能力的差异大,有的孩子面对一篇陌生课文一下子就能读得有声有色,而有的孩子要读上七八遍遍,还是疙疙瘩瘩,不知其意。课堂上的教学时间又非常宝贵,一般情况下,老师不会在初读的环节留很多时间,这样,那些基础差一点的孩子在课堂上可能就会表现的畏畏缩缩,只有听的分了,有时候甚至连听也是一知半解,更谈不上发展语言,培养能力了。如果课前进行预习,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学习困难一点的孩子,可以多花些时间在读通课文上,记忆力差一点的孩子可以在记忆字形上多花些功夫,来弥补自己的不足。有效的预习,是增强后进生自信心的一剂良药,我们班漂亮的小女孩佳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由于这孩子对生字的记忆特别困难,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很多,每天都背负着沉重的负担,追赶着落下的作业,根本就没有精力进行预习。有一天放学后,我照样把她留下来,让她抛开所有落下的作业,和她一起预习明天要学的新课文。从逐字逐句地读通课文,到生字新词的认读记忆,虽然有些累,但是对她来说整个过程是新奇的,因为她觉得,她已经在学别人明天才要学的知识。第二天的课堂上,看得出来,她是充满期待的,有些孩子一旦养成了预习的习惯,喜欢上了预习,就不会只停留在读读课文,认认字,这么简单了,他还会试着查查工具书,上网查查相关的资料,等等。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学语文也是如此。 我认为在上课以前,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自己想学什么,想知道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上课。这样课堂学习才会充满活力,孩子才能变成课堂的主人。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这也就是预习。

上一篇: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多媒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