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人情味的构建初探

时间:2022-09-06 01:41:27

思想品德课人情味的构建初探

思想品德课教学如果缺乏人情味,就是没有把“人”放在教学的核心地位上。因此,我认为一位优秀的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帮助他们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使他们能够亲身体会思想品德课堂中涌动的生命力与感动。我在教学时,就时常以构建思想品德课的人情味入手,使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情感的栖息地。下面是我的点滴做法,仅供参考。

一、设置情景,生感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有调查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思想品德课,觉得课文内容纯粹是说教,距离自己的生活较远。也有部分学生袒露,因为老师只做思想工作,像德育主任,讲课枯燥无味,了无生趣,这就使得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处于低效状态。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学生与课本是生疏的,漠然的,没有感情。因此,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就要避免成为文本的“播放机”,教学时要善于设置特定的情景,抓住“情感点”去了解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引起学生的切身情感体验,从而改变这一不良现状,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教学《我们的新集体》一课时,用音乐渲染欢快的氛围,播放歌曲《北京欢迎你》。一开课,大屏幕上显示歌词,要求学生根据这首歌词改编成班歌。大家可以分组讨论,集思广益,最后汇总。这样新集体班歌《某班欢迎您》就诞生了,老师把班歌歌词展示出来,把《北京欢迎你》原唱歌曲换成伴奏曲,大家开始试唱,先是小声哼,接着大声齐唱。其乐融融中,开始新学期新班级的第一次课。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学中注重情景的设置,让学生产生了心理体验,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自然能够积极参与,悄然提高觉悟,无痕生感,无声增长见识。

二、联系生活,体验情感

初中思想品德课文内容理论性很强,但是开卷考试试题却都是实际生活中的案例亦或材料分析,因此,学生感叹:课本无用,教材无益。深刻反思这一现象,思想品德课老师一定要记住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善于抓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科学寻找“结合点”,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架起课本与试题的桥梁。教师选择的“点”应该是学生熟悉的,贴近生活的,是和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兴趣。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使课程中每一个知识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以致用,让学生懂得理论知识来自课本,又可以指导社会实践,达到知行统一。如教学《我们的姓名和名誉》一课时,为了讲明白“我国公民享有姓名权,姓名权受法律保护”这一知识点,老师课件展示案例:一天,王小明在校园里边走边吃零食,被德育处老师抓住了,要求记名通报。小明心里害怕班主任批评,于是悄悄写上了刘小青的姓名。这样一件很简单的案例,学生看了一下子就明了:王小明侵犯了刘小青的姓名权。接着老师可以引导大家回想生活中类似的经历或案例,进一步明确。最后一个环节是换位思考:要是你是刘小青,你有怎样的想法?这样的思想品德课,将理论知识生活化了,将抽象知识形象化了,深奥知识简单化了,学生学习起来轻松自在,自然愿意热情主动地投入其中,学习效率高了,教学质量提上去就有保证了。

三、巧抓难点,拓宽情感

现行思想品德教材中,有好多课文内容很抽象,深奥难懂,面对思想单纯的初中学生,如何让他们轻松理解这些难点,懂得深层的情感内涵,是一线老师面临的烦恼。我们老师不能够通过简单的知识传送,让学生一概接受就达成目标。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具有青春活力,有自己的想法,教师一定要珍视学生的“生命体”,善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创新,应用独特的教育方法,使学生拓宽情感体验,把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感情,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进而由感性向理性的飞跃。如《人类生命的独特性》,又是一个难以理解的课题。课上老师播放多个视频短片,包括:蛟龙潜海、嫦娥飞天、神州飞船的发射、辽宁航空母舰等等。看完之后学生唏嘘感叹不已:人类真了不起,创造出了这么多的奇迹。老师可以追问:这是为什么呢?其他的动植物有没有人类这样的成就呢?学生能够得出:人类生命的独特性,突出表现在人的生命最具有智慧。在这个案例里,教师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吸引学生关注教学难点。这样的教学方法,教师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个体体验,通过具体可感的图片,使生命的这一独特性具体化,拓宽了学生的情感,让课堂真正实现生活化。总之,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以更加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进行审视。采用更加有效的策略,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使思想品德课更贴近中学生的生活,更富有人情味,也更受欢迎。

作者:彭雪梅

上一篇:初中美术教育人文素养教学对策 下一篇: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人文素养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