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应达到思想和语言的完美统一

时间:2022-09-06 01:17:29

翻译应达到思想和语言的完美统一

摘 要: 本文从对朱光潜先生独特的翻译与研究、学习密切结合的学术路径的分析入手,对翻译与研究、学习之间的密切结合及其载体变译、思想与语言的统一结合进行系统、全面的论述,并就其在翻译理论研究及翻译实践中所追求的“和谐”进行客观的评价。“和谐翻译观”这一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活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朱光潜 翻译思想 和谐翻译

1.引言

朱光潜先生作为中国现代美学史上最重要的代表性美学家之一,博古通今,为引进西方美学思想并促进中国美学发展作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在创作专著《诗论》中,他试图综合中西诗学,自构新说;在《文艺心理学》中,以中国文学印证西方文论。他的研究领域遍及西方重要的美学家和他们的美学著作,如克罗齐的《美学原理》、莱辛的《拉奥孔》、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黑格尔的《美学》等。因此,研究朱光潜先生对西方美学论著的翻译、引进及在此基础上创作编写的《西方美学史》是研究现代中国美学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研究西方美学论著的同时,朱光潜先生以其学贯中西的底蕴,长期从事着翻译西方美学论著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翻译活动,为中西文化的沟通和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朱光潜先生根据美学学科的特点审视翻译引进的特殊性,同时从翻译学的视角考察西方美学的翻译引进对中国现当代美学发展的影响,以及他所提倡的翻译与研究相结合的学术路径对翻译实践、学习与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翻译与研究、学习的密切结合,思想与语言的统一结合

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弄一套资料丛书出来(诗论资料、画论资料、乐论资料等等),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编写各门艺术理论的发展史和一部综合性的美学史。”[1]P260他在长期丰富的美学研究中结合自己的翻译实践,一边翻译,一边思考,不但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美学体系,而且对翻译积累了许多感悟,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形成了自己的翻译思想体系。

朱光潜先生认为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既是一种交流媒介,又是一种研究创新手段。在朱光潜先生的治学研究中,翻译与研究密不可分,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进一步促进学习与创新。正如贺麟先生所说:“翻译为创造之使,创造为翻译之成,翻译中有创造,创造中有翻译,我们须知有时译述他人之思想,即所以发挥或启发自己的思想。”[2]P131朱光潜先生的翻译绝不是为了翻译而翻译的,他的更重要的目标是进行研究。翻译首先要基于对原文资料的通读理解,对不同时期思想理论体系进行研读、分析对比,从而保证译介的准确有效。不进行深入有效的研究,翻译就会歪曲原作,掩盖原著文本本来的实质内容,不利于交流,更不利于思想的传播。所以,从某方面来说,翻译促进研究,而研究又会进一步推动翻译工作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随着研究水平的提高,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断地纠正以前的误译、错译,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翻译理论,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从而提高译作的质量。古今中外文化的相互融合依赖于翻译与研究的紧密结合,这种独特的治学方法正是朱光潜先生的学术路径的特色,也是其在著述和译介事业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的秘诀。

朱光潜先生的翻译与研究、学习密切结合的学术路径具体体现在其翻译策略中。他在《谈翻译》中指出:“文字是有生命的东西,有时喜欢开一点玩笑,耍一点花枪。”[3]P293一个看似精辟的比喻可能使这句话表达的意思与原文大相径庭,一个经典典故的使用可能造成文字理解的歧义,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语可能让人觉得是哗众取宠或是索然无味,如此等类的情景要求译者在翻译实践中不能生吞活剥地翻译,而要细心琢磨、费心斟酌。对此,朱光潜先生对直译、意译及改译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直译不能不是意译,而意译也不能不是直译。”[3]P300翻译一定要能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一种意思只有一个最精确合适的说法,换了一个,意味截然不同,因此要尽量保存原文的语句句法。然而,我们也要兼顾中西文字表达的差异,在尽量忠实原文风格和韵味的同时,保证译文读起来亦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从这种意义上说,翻译即是文从字顺的翻译。这与改译有着根本的区别,改译是指译者从原文中得到灵感,根据原文的大意,自己进行的一种创作,这种创作主要基于自己的感悟,立足于本国语言,从某种程度上脱离了原文,这不能称之为翻译。朱光潜先生在翻译中始终奉行“变译”的翻译策略——“根据读者的需要,采用增、减、并、改、编、写、阐等变通的手段摄取原作相关内容的一种研究性翻译,且译者站在文化传播这一全局采取的引进与创新相结合的战略”[4]P53。由于中西文化之间存在差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选择变通的方式,灵活运用,在仔细研究文本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读者的特定需求,选择译作,加以汇总,摄取原作,用简练、精确的译语加以阐释并与原作浑然融合,从而使之成为引进外来资源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学习与创新的一条捷径。

在朱光潜先生看来,翻译的本质就是“思想与语言如何实现统一的问题”[3]P226。朱光潜先生就是以思想和语言如何实现统一这个问题为中心进行西方美学的研究和翻译的。语言作为传达媒介,作为社会交流的工具,把已有的情感和思想翻译出来,从而使之具有明确的表现形式。一种思想只有一种最恰当的语言表现形式,当然这也是译者力求达到思想语言完美统一的最佳境界。然而,思想和语言在不同的领域中用何种方式实现统一,朱光潜先生对这个问题的探讨证明了文学翻译与哲学科学翻译之间在翻译的重难点及翻译策略上都有所差异。

3.“求真”、“求美”——和谐翻译

朱光潜先生承认:“翻译并不是一件易事,译一本书比自己写一本书要难得多。要译一本书,起码要把那本书懂得透彻。则不仅要懂得文学,还需看懂文学后面的情理韵味。”[3]P289这就涉及翻译理论中经常提及的既“求真”又“求美”,也进一步认证中国传统哲学辩证思维比较注重的统一,特别是统一和谐,对立的融合,翻译要关注整体,掌握分寸,既要忠实于原文,考虑到读者的可接受度,又要注重原作中的情理韵味,这是一种和谐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也是和谐美学及和谐翻译观的基础。

翻译理论从产生形成之初就有“直译”与“意译”、“信”与“顺”的激烈论战,翻译实践中是“信”(faithfulness)还是“顺”(elegance)更重要?随着翻译实践的积累,越来越多的翻译家意见趋于一致,不再把两方面对立,都注意到两者之间的相通性,主张将二者结合起来,采取比较折中的做法,也就是在保留原作特点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地改变形式,做到美的相似。强调和谐翻译就不能把“同化”和“异化”截然对立,而应该把两者结合,融合两者的长处。好的翻译应该强调平衡(balance)和协调(meditate)的翻译策略,要在准确和流畅、忠实和通顺之间求得平衡,既要忠实准确,又要通俗易懂。

朱光潜先生在《诗论》中说:“‘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一切艺术的成熟境界。”[5]P125他在翻译实践中一直秉承和谐翻译观的宗旨,力求达到“形”与“神”的统一。他妥善地处理好了各个方面的因素,正确对待翻译与研究、学习,思想和语言的辩证关系,尽力达到两者的和谐统一,从而构成了文学的整体美。在认真研习原作的基础之上,达成和原作者之间彼此友好的亲近、心灵的相通,这种内在的同情使译者和作者之间有了一种“同一性”,产生的这种“和谐”能够帮助译者真切地体会原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并使用另一种语言,从而融合成一个新的作品,这可以说是和谐翻译的最高境界。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从中国传统哲学中提炼出来的“折中”、“圆满”的和谐翻译观是中国翻译研究对西方翻译理论的一大贡献。

4.结语

朱光潜先生一生不仅翻译了许多西方美学著作,为中国的美学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在多年的翻译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翻译理论。翻译不是孤立进行的,学术著作的翻译应该与相关的研究密切结合,相得益彰,不仅有助于翻译工作的完成,更推动研究工作的深入进行,促进学习与创新;翻译实践的目的是要达到思想与语言的完美统一,既要求真,又要求美,实现圆满调和的目标,获得准确、流畅、清晰的“完美”译作。

和谐翻译观对翻译实践活动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无论是古代作品、现代著述、东方文化还是西方学派,都要做到取长补短,统筹兼顾,力求圆满调和。

参考文献:

[1]朱光潜.朱光潜全集(5)[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

[2]陈彦田,薛进官.翻译研究论文集(1894—1948)[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

[3]朱光潜.朱光潜全集(4)[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

[4]高金岭.朱光潜西方美学翻译思想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5.

[5]杨平.论和谐翻译[J].聊城大学学报,2008.(1).

[6]刘全福.美学翻译家朱光潜论[J].外语教学,2005.(2).

[7]隋荣谊.翻译美学初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1).

[8]侯敏.朱光潜译介西方文论的三大特色[J].天中学刊,2005.(4).

[9]刘涛.朱光潜对维柯的论述[J].当代文坛,2008.(5).

基金项目:安徽理工大学青年教师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名称:朱光潜翻译思想研究,项目编号:2010-30。

上一篇:五年制大专学前教育专业语文课堂教学系列研究... 下一篇:高职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