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创新教学研究

时间:2022-09-05 11:48:01

初中英语创新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131-01

自人类社会的脚步迈人2I世纪以来,世界各国争抢人才战略制高点的竞争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迅速和激烈。我国怍为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新兴大国,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为了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前沿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党和国家制定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并高瞻远瞩的把提升民族创新能力的素质教育摆在首位。这一举措,无疑给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活力。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如何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落实科教兴圄的战略决策,大力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呢?笔者根据自己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实践,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教师首先应转变教育观念

自恢复高考以来,我们的基础教育就受到高考指挥棒的约束,基本上走的是应试教育的路子,培养的人才高分低能,颇受社会诟病。而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培养入的综合素质,注重的是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者的区别很大。可是,我们的很多入却习惯了应试教育的邪一套,觉得做起来顺手,而对素质教育的概念较陌生,施行起来心中无数,认为还是走老路稳当,所以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阻力。鉴于这种情况,笔者以为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舆论部门要加大宣传的力度,要使素质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在全社会营造出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推进的氛围。同时,广大教师要加强素旗教育理论的学习,从真正意义上认识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精心安排和设计好推进素质教育的方式和步骤。以保证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防止走过场。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只有教师们真正认识到了推进素质教育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并在实际行动中按素质教育的要求去做,才能达到目的,否则落实素质教育便是一句空话。基于上述原因,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应当放在首要位置。

2.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

按照我国教育的规模和设施的现状以及教学的方式,课堂教学仍居于中心地位,因此素质教育的落实及其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应主要放在课堂。为此,就必须充分重视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教师应根据因人施教和因材施教的原则,除准确、灵活的传授知识外,还要创造性的设计一些灵活性较大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思考题,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问题的不同答案,以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设计此类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沦、争辩。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积极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的语言运用能力,又训练了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当学生对这类讨论、争辩性问题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不怕困难井并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3.创新教学环境

环境改造人,也造就人。创新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肥沃土壤。

3.1 教学语言艺术化。教学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包括口语语言、体态语言、板书语言。口语语言:准确精练、条理清晰、生动形象、语调亲切、语言流畅、声情井茂、感染力强、通俗易懂、趣味盎然。 体态语言:体态语言是人类的"第二语言",是以手势、动作、面部表情、体态姿势、着装打扮等方式传递信息的非语言系统。尤其是在口语表达受阻时,它可以取而代之。

扳书语言:突出重点、难点,书写规范,设计科学、严谨,条理清楚,解疑恰当。

3.2 师生关系融洽。教师如果做到对学生有爱心、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就能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当师生感情发生共振时,和谐、轻松、愉快的环境便围绕着教师和每个学生,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创新兴趣。同时,学生的创新热情也能激发教师创新教学的欲望。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维变化,有进步就表扬、有提高就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感,促进学生的情感健康发展。

3.3 创新设疑。在教学中,对教材中的重、难点内容要从多方面创设问题情景,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建构和实际生活,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要求学生反复熟读课文,钻研课文,熟读才能多思多疑。为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在重点、难点处质疑,困惑中质疑。关键处质疑.易错处质疑。质疑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挚途径。教师要鼓励学生勇敢质疑,正确对待学生的质疑。

4.创新教学策略

4.1 树立学生主体观念。在英语教学中,学生是认知和运用语言的住体。学生的主体意识直接影响创新思维活动。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实际生活和英语水平,设计语言活动,培养辜生的学习积极性、好奇心、求知欲和创新思维能力。可以采取师生与教材互动的活动形式,激活学生的想像力,引导学生的创新语言,挖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中的创造内涵,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4.2 发挥教师指导作用。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就是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场景采取相应的、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4.3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语言应简洁、具体、有针对性、有指导性,着眼点放在学生能力的提高上。评价语言包括优点和不足两个方面。教学评价还可用日常记录的方式。或利用学生评价表或评价量化表以及座谈的形式。这样,师生共同协作建立起与学习目的、学生个人需要以及班级集体共同进步相适应的评价方式。

总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实质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品质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积的态度、主动思维、大胆实践、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过程。

上一篇: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开放式教学 下一篇:职教计算机教学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