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中创设真实语境的策略

时间:2022-09-05 09:42:33

英语课堂中创设真实语境的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2-0250-01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英语教学中创设课堂真实语境的策略。有效地形成一种真实的交际环境,从而使学生在自然的语言交流中掌握语言。

关键词:英语课堂;创设真实语境;策略

如何在英语课堂中创设一种真实的交际环境,使学生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发展其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是运用交际教学法的关键所在。这里要强调的是交际的真实性,而不是模拟性。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为了获取信息和交流思想而进行的交际称为真实的交际。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交际的双方并非为了获得语言知识而交际,而是为了表达意义而运用语言。交际的核心是其内容,它是交际活动得以展开和维持的基础。因此,如何设计真实的交际活动决定着交际的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据观察,凡是真实程度高的活动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其学习动机,从而使其主动积极地运用语言,促进其语言能力的提高。从社会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我们可以运用以下五种策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真实的语境。

此策略涉及利用信息差、制造信息差和信息共享的原则。信息差本身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信息共享体现了人的一种普遍心理需求。作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心理需求有意制造一种信息差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投入到交际活动之中。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将带着渴求获得信息或传递信息的心理去运用语言。学生在与教师(或与学生)交流信息、满足心理需求的过程中,学习并获得语言能力。这种信息差策略可用于听、说、读的语言教学活动中。例如,活动一:学生之间(对子、小组或全班)讲述自己听到或获得的新闻、趣闻等对方不知道的事情,利用学生中自然形成的信息差组织交流活动。活动二:学生分头阅读教师事先准备的写有不同信息的字条,然后交流信息。活动三:学生分别阅读不同的段落,形成信息差,然后交流。其中活动三尤其适合处理篇幅长、信息量大的课文,还可以用于大班上课。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可以使用信息差策略,比如,从谈新闻到评论学生的言语行为,这些都可以贯穿在教学活动中。以上信息差活动的好处在于:它能制造一种人人渴望了解信息的心理需求,使学生带着填补信息空缺的渴望去接受信息。听话人既获得了信息,又学会了语言;而且渴求获得信息的心态会促进语言的理解和吸收,有利于语言的学习。从传递信息一方来看,为了准确完整地表述信息,讲述者会尽力发挥其语言能力,在听话人信息反馈的监控下,不断修正自己的语言,从而以较高的质量完成交际。这种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能力

如果说信息差策略的活动主要是一种语言解码过程的话,那么,信息转换策略则主要是一种语言符号的编码过程,也是信息再组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将已知信息重新编排或分类,或从已知信息中提取特定信息,并按新的主题对信息重新编码。在这种活动中,学生首先需要听懂或读懂所给的信息,找出与主题相关的信息,并进行必要的提炼、归纳和总结,然后形成文字。这种策略的特点是,听话人或读者紧紧围绕说话人或阅读教材中的信息进行信息转换和处理活动,语言就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自然学得了。这种信息转换策略可用于听、读、写的教学活动中。

个人关联策略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指教师可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人情况,如日常生活、兴趣、爱好、对某事或某人的看法、家庭、经历、对环境的感受、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等进行单独提问或对话。教师的提问应具有真实性;学生的回答也应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这种在课堂内的教师与单个学生的问答或交流活动被一些教育家称为个人化活动。二是指教师组织的活动或布置的任务与学生的切身利益、兴趣或前途有关,如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作者之间讨论有关如何找工作,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等。如师范专业的学生一定会对如何制定教学大纲或教学计划感兴趣。他们对相关的材料会采取积极主动的索取和采集的态度。他们会与同学商讨如何根据自己的愿望创造出一份理想的教学大纲或教学计划。在这样的个人或小组活动中,有阅读,有讨论,有设计,有想象。学生在积极和富有意义的活动中运用语言,所生成的语言不但具有个人特色,而且制定出的教学计划也有真实性。

此策略涉及教师角色转变问题。如果教师以一种居高临下的身份在课堂上发号施令,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学生不敢开口发表意见,会出现语言单向流动的局面。学生即使开口,也很难做到真实的交际。如果教师转变角色,以一种平等的协商者或组织者的身份与学生交往或共同活动,学生就会受到鼓舞,心理压力就会随之减轻,他们就会轻松自如地参与交际活动。在语言交际活动中,师生可以就某个问题、概念、观点、事物、人物、现象及经历等问题进行探讨,沟通思想和交流信息。学生很可能就某个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或完全相反的观点,但是如果由于对权威的畏惧心理而无法沟通,或不敢发话,或言不由衷,以致出现全班只有一个答案或一种观点的局面。相反,教师平等、友好、实事求是的态度会大大增加交际的真实度,学生会完全解除心理上的戒备状态,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求问题的答案。

大多数以交际法为编写指导思想的国外教材中,尤其是听力和口语教材,都倾向于使用第一人称的材料。众所周知,使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具有真实感,给人以亲身经历的感觉。在不少文学作品中就不乏使用第一人称写的,如著名的《鲁滨逊漂流记》(丹尼尔・笛福)、《见闻札记》(华盛顿・欧文)、《了不起的盖茨比》(杰罗德・费茨杰拉德)等。此外,现代报刊杂志更是交际英语教材的重要资源。这些材料以传记、回忆录、游记、见闻、报道、采访、对话及导游等文体形式,用第一人称I或we来描述经历、见闻、事实或思想,交流意见或观点等,给人一种真实可信的感觉。这种感觉很容易使读者倾心地去听、去读、去说,或为故事中人物的命运或事件的发展分享喜怒哀乐,或表达自己相同或不同的思想与观点,或感受与自己相同与不同的经历,或想象自己在相同情景中应作出的选择和判断,预见前景和结果。读者或听者的倾心参与是开展交际活动最理想的状态,它使交际活动具有了真实性。在笔者组织的交际活动中,有一项课前5分钟的准备活动(starter),每次由一位学生讲述新闻或见闻、趣闻逸事、小故事等。当说话人使用第二、三人称讲述时,一般只有85%左右的学生注视讲话人;当讲话人使用第一人称叙述时,100%的学生注目于讲话人。事实说明,选用第一人称的教材有助于创设课堂真实语境,有利于开展语言交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总之,上述几种策略在创设课堂真实交际语境方面的作用是积极的,它们都是以交流信息、表达思想为轴心开展交际活动的,在交际活动中强化对语言的理解和生成,最后达到运用语言的目的。

上一篇:营造课堂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下一篇:试论我国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适度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