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库存控制技术与策略(12)

时间:2022-09-05 08:43:29

制造业库存控制技术与策略(12)

集成供应链与库存控制的最新实践主要指近年来经常提到的VMI、JMI、CPFR等概念以及做法。本讲着重探讨VMI的实践。

关于VMI

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即供应商管理库存。关于VMI的优势,并没有像大多数专家学者所讲的那么神乎其神,也不会排斥传统的库存控制方式,因为:

第一,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可以实施VMI,恰恰是大多数企业做不了VMI:

第二,VMI做不好还不如不做;

第三,VMI在给整车厂商、整机厂商带来好处的同时,并没有给配套商带来多少库存的降低。

笔者认为,VMI最根本的作用是可以通过MIN/MAX这个蓄水池来部分地消除库存的放大效应。VMI的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

供应商需要在客户的HUB中设置最高/最低库存(MIN/MAX):客户根据生产的实际需要随时从HUB中提取物料;只有物料被拿到客户的厂房,客户才开始给供应商计算AP,应付款。

VMI的主要技术问题有两个。

1,MIN/MAX的设置 通常可以根据客户的预测或历史销售数据来设置。

2,库存可视化的问题

要控制MIN/MAX的库存水平。供应商在客户那里的库存就必须是可视化的,即,供应商必须时刻了解客户需求(预测或者历史消耗)的变化、实时库存动态。库存可视化的数据传递可以通过EDI或其他系统对接工具来实现。

根据这个原理,首先就会想到:下游客户是在向上游供应商转移库存风险。道理很简单,客户不需要物料时就不从HUB中提取物料,需要时才提取,即客户可以做到所谓的“零库存”。而供应商的库存实际上是被“寄存”在HUB里,这类似于企业“卖完你的东西才考虑给你付款的问题”。而问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供应商的库存成本以及相关风险最终会转嫁到下游的客户身上。

那么,VMI给供应商带来的好处到底是什么?

在谈到啤酒游戏时,零售商仅仅几周内的一点点需求波动,导致啤酒厂商四五个月不需要生产。最后只好倒闭破产。应如何减少这种由于需求的波动而带来的库存风险?物理学常识显示,无线电波或声波在传输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其能量可能会被部分地吸收,即波峰、波谷可能会被部分地削减,从而使波形变得更加平滑。VMI也存在这种现象:MIN/MAX的建立会部分地削减客户需求的波动。从而减少库存的放大效应。

传统的PO采购模式是,只有供应商得到了客户的PO单才可以开始准备生产。实际上,问题的关键在于,客户给你的采购提前期往往可能小于你的原材料采购加生产周期,可能导致“紧张”,因此就有可能多准备原材料库存或成品、半成品库存,于是就产生了库存的放大效应。

VMI是告诉你一个需求的大体范围(MIN/MAX),只要将库存控制在这个范围内就可以,实际上是给你一个“喘息”的机会,可以比较从容地安排生产与发货。

回到啤酒游戏的例子:

假设批发商不是按照零售商的PO进行补货、备货;啤酒厂商也不是按照批发商的PO准确库存。

而是零售商、批发商、啤酒厂商分别在自己的成品仓库建立MIN/MAX库存范围,如图2所示。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PO将失去原来的作用,取而代之的是在需求与供应链的各个节点上建立起来的MIN/MAX,如同整个链条上的一个个障碍物。起到了对需求波动的抵消作用,从而减小了库存的放大效应。

这种放大效应是如何被抵消的呢?原因有三个方面:

第一,由于建立MINIMAX,不需要随时准备应付客户的紧急需求。从而提前准备大量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库存,只要按照MIN/MAX把库存控制在一定范围即可;

第二,通过VMI模式的建立,客户的需求与库存的实际消耗变得可视化,能够对库存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盲目地建立额外的库存;

第三,由于库存的聚集效应所带来的安全库存、缓冲库存的降低。

库存的聚集效应

库存的聚集效应是指由于对库存需求的相关性所带来的安全库存以及缓冲库存的降低效应。

那么何为需求的相关性?

在啤酒游戏中,假设了4家零售商。不同的零售商其需求的波动性不可能完全相同,例如,今天零售商A的需求比较多,但零售商B的需求可能会比较少,这称为需求的负相关;即使同一天存在需求的上升。可能它们的上升幅度也不同,这称为需求的正相关。

在此可能会出现两个问题:

第一,在两个需求存在负相关的情况下,两个需求的合并需求可能会变得平滑。从而减少企业对安全库存的设置:

第二,多种不同的需求的合并需求可能会变得比单个需求要平滑一些。

实际情况是,无论多个需求之间的相关性如何。合并的需求所需要的安全库存比单个需求的安全库存总是要低一些。

所以在啤酒游戏中,4个零售商的需求合并后(或者两两合并),在批发商处的安全库存就一定会得到降低;同时,两个批发商需求的合并需求所产生的库存聚集效应也会在啤酒厂商的成品库存中有所体现。

正因为如此,很多大型跨国公司利用库存的聚集效应来集中采购,集中仓储管理,如图3所示。

(未完待续)

(下期预告:库存控制与人)

上一篇:透视中国物流软件行业 下一篇:孚乐率挺进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