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科转型 第4期

时间:2022-04-18 06:14:19

博科转型 第4期

在物流软件领域的不甚景气中.博科欲图大任。

国内软件行业经历了定制化和通用化的发展阶段后,上海博科资讯股份有限公司率先转向行业化的新方向。日前,在博科2008年业务规划会上,博科总裁沈国康宣布其2008年的战略方向为“全面从产品销售导向转型为行业经营导向,做中国最大的行业管理软件提供商”。并且,在众多行业中,博科显然钟意物流。

成立于1991年的博科可以算作国内第一波开始软件业务的企业之一。虽然起步早,但博科没有像其他同行一样搭上财务软件市场快车。现在,博科决意要走到同行的前面去。现今通用性的软件产品往往有许多很复杂的功能,意图通过一个标准化软件满足整个行业的需求;然而实际上各个行业的业务特点和信息化基础架构差异很大。比如能源、金融、物流等行业之间就存在很大差异,即使同为制造业或者同为物流业,其中不同的子行业信息化需求也千姿百态。在多数同行还在竭力开发通用软件的新功能时,博科总裁沈国康表示,解决行业之间的差异需求最好的方法就是以行业为导向研发软件。

博科策略

据称,2007年,博科的运营业绩取得了60%的增长,2008年力争实现100%的飞跃。为实现翻倍的增长,沈国康介绍,2008年博科将从业务定位、经营战略、产品线研发以及公司结构等方面整合突破。

业务定位方面。博科将从产品销售导向转向行业经营导向。针对不同行业业务特点和信息化基础架构差异较大的情况,博科将深入理解各个细分行业的业务模式特点和系统需求,提供满足行业特性的解决方案。

在经营战略上,博科将从单一的产品供应商转变为完整的IT咨询、销售、实施与服务提供商,构建完整的渠道体系,联合众多服务提供商合作伙伴,在全国形成分公司、商等分级的网络体系。其中,面对中小客户的销售、实施与服务由商和伙伴完成;将事业链低端的销售、实施等服务交付给商和其他合作伙伴完成。

2008年,博科的产品条线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从单一的财务软件转为包含全面预算、集团财务、财务系列产品的财务管理软件系统;从单一的审计转为包含业务审计、业务监控等条线在内的审计管理软件系统,将审计与财务相结合,以审计推动财务,以财务带动审计;从单一的物流软件转向包含面向企业物流市场和面向第三方物流企业市场的完整的物流供应链管理软件系统等。

其中,在物流供应链管理软件领域。博科将寻求合作伙伴打造中国最大的物流供应链软件生态链。

2008年博科还将面向行业细分来调整公司的组织架构,让各行业、各产品条线的事业部、研发部、销售部、实施部、售后服务部以专业化、行业化的宗旨协作。

另外,沈国康还透露,博科准备今年上市。他预计2008年、2009年将迎来中国软件企业上市的高峰,上市以后的资本效应肯定会带动行业的整合。据了解。从2001年至今,博科已从风险投资公司融资近1.2亿人民币。

物流为重

在审计与监控业务领域,博科的远程监控、远程审计作业系统,已在首都公安审计信息化项目中应用,在全国同类市场占有率保持领先地位。博科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也正在全国推广。而博科最重要也最主要的产品却是物流供应链产品。据了解,博科在物流供应链领域的产品销售与服务占据公司主营业务的70%。

博科在物流行业采取了所谓的“灯塔策略”,即把一个子行业里的代表性企业作为灯塔客户攻下来,业内同类客户再由这座“灯塔”照亮。

2007年博科完成的中石化物流供应链管理决策支持项目就是典型的“灯塔项目”。博科的物流供应链软件成功应用在中石化1000多个网点,支撑其每年将近3000亿元货物的大型物流系统的高效运转。目前,博科已将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集团这四大国内化工企业变为自己的客户。

除此以外。博科在重型机械行业占有率也较高,徐工的物流系统便是博科提供的。零售业与乳制品行业也是博科的重点业务领域。

博科在物流行业承接的软件项目大部分侧重在分销物流或第三方物流。沈国康放言,博科肯定会在第三方物流领域一统天下。目前物流外包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第三方物流企业统揽了企业的采购、库存管理以及分销配送等供应链环节。比如博科的一个第三方物流客户便是联想最近在上海建设的生产基地的物流服务商,它不但要负责联想生产基地的供应商管理,还要负责联想的库存配置计划,其服务几乎覆盖了联想的整个物流体系。

沈国康表示,博科在物流供应链领域的下一步发展方向,就是从现在单一的咨询服务和软件服务商转向综合集成服务商。据透露,博科正与上海的一家外资物流系统集成商合资成立一家公司,以便可以从物流供应链项目的咨询、规划、软件开发一直到系统实施,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机会与陷阱

沈国康对物流软件领域充满兴趣,认为市场潜力巨大,而且近年来政府对物流开始关注,这无疑是市场将要爆发的信号。据称博科现在的物流项目都是在国资委的推动下做的。据沈国康介绍,政府推动物流信息化的另一个重要案例就是浙江省政府划出1亿元补贴。鼓励浙江省2700家物流企业上物流软件。所有物流企业的软件跟浙江省的电子口岸连通,以便提高集装箱码头的物流效率。如果浙江省成功运行此项目。其后全国其他省市极可能效仿。照此看来,物流信息化市场一触即发。

然而在物流信息化领域有机会,更有陷阱。

目前在中国,物流企业数量众多,据了解,工商注册的已有40万家,其中95%是中小型企业,甚至是作坊式企业,真正有规模的即年营业额1亿元以上的只有2万家左右。占绝对数量的中小物流企业近年来虽然获得了快速发展,但信息化水平低,管理手段依然落后,迫切需要采用适合自己的物流软件提高管理与运作水平。但由于企业效益不佳,不少企业认为其主要任务依旧是生存赚钱,对信息化没有正确的认知,甚至认为所谓物流软件,不过是“烧钱的东西”。

一方面行业内绝大多数客户需求微弱;另一方面针对这类企业的软件产品目前也很难广泛适用。据业内资深人士分析,各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对象的多样化,使得其对信息系统的需求个性化极强,而针对其个性需求的软件二次开发的成本过高,使中小企业难以承受,而且中小物流企业容易变更业务方向和模式,这更增加了其后续软件升级、变更成本。由此可见,要开拓国内的物流信息化市场并非易事。

上一篇:专业队伍和健全的网络支撑会展物流 下一篇:透视中国物流软件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