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案例论名义存款人的挂失取款行为

时间:2022-09-05 07:14:46

以一案例论名义存款人的挂失取款行为

摘 要 由于我国刑法对存款的占有归属问题存在争论,导致在实践中对于民意存款人挂失取款行为的认定出入较大。因此,准确界定存款的性质及占有归属问题对于解决此类案件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 名义存款人;占有;侵占罪

案例:某公司总经理刘某及会计张某出去办事,途经某银行时借用司机王某的身份证以王某的名义在该分理处存入了一笔10万元的货款。几天后,王某因事来到该银行,发现账户多了10万元,便声称存单丢了,要求挂失。银行在验证了王某的身份证后,便依规定将该存单挂失,其后,王某将这10万元钱取走。一个月后,公司会计张某去银行取钱时,发现钱已被王某挂失取走,便要求王某退钱,但遭到王某拒绝。于是张某代表公司去公安机关报案。本案的处理意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观点认为,王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理由是,司机王某本身从未真正在银行存过钱,该笔存款是属于公司所有的,却隐瞒真相,谎称自己是钱的主人,骗得银行钱款,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第二种观点认为,王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其行为属于盗窃公司财物。理由是司机王某明知存款不属于自己,而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瞒着公司秘密挂失取走存款,应成立盗窃罪。

第三种观点认为,王某的行为构成侵占罪。理由是,总经理刘某及会计张某借用司机王某的身份证进行开户存款,实质上是与司机王某形成了一种保管关系,此时的王某由于保管关系而合法占有该笔存款,但当会计张某要求其返还该笔存款时,其拒不交还的行为构成了侵占罪。

从上述各观点,我们可以看到此案例主要涉及到存款的归属占有问题。要解决上述案例问题,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分清存款的占有归属问题,即银行占有还是存款人占有(结合本案例,存款人占有是指相对于银行方的名义存款人或实际存款人);第二步,确认存款人占有之后,再分析到底是名义存款人占有还是实际存款人占有。

一、存款的占有归属问题

占有是刑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强调的是事实状态下的占有,不管该占有是合法或是非法的,只要侵犯该种占有,即构成犯罪,如黑吃黑行为,一律入罪。

在理论上,对于存款的归属存在两种观点,即存款人占有说和银行占有说。存款人占有说认为,存款是存款人与银行之间的一种保管协议,以一定的委托保管关系为前提,存款人对存款具有绝对的处分权,能随意处分自己的存款;而银行方面承担的是消极的看管义务,对于存款却无任意处分的权利,就一点而言,存款人对于存款具有事实绝对的支配力,而银行对于存款的支配能力则显得非常弱,因此,该说认为,存款应当为存款人占有。银行占有说认为,存款人将存款存放至银行,双方成立一种保管合同关系,从存入的那刻起,银行即实现对存款的保管占有,并不因为存款人可以通过履行一定的手续随时取走钱款而否认银行对存款具有支配力。

笔者认为,存款人占有说比较妥当。首先,正如该说的支持者所说的那样,从存款人与其账户内的存款而言,存款人可以按其意愿,随时从银行提取存款,只要符合基本审查后,银行是无条件给付的,不得拒绝,不得拖延。银行就好比一个保险柜,但钥匙是在存款人手中,所以从形式上看,似乎银行占有着存款,但是实际上存款人由于拥有钥匙才真正控制、支配着存款。其次,我们假设一案情:甲通过黑客行为侵入银行电脑,将A账户的钱转至B账户,自己未窃取任何钱款,如果认为存款是由银行占有的话,那么,此种情况下银行的钱未遭受损失,但A账户确实遭受了损失,如果仅以民事手段来救济,显然难以体现公平正义原则。

二、名义存款人占有还是实际存款人占有

有观点认为,当银行存款占有状态发生重叠与冲突时,占有的归属要视支配力强弱而定[1],当钱款处于实际存款人和存款名义人的事实占有之下时,存款名义人的支配力最强。以本案例来说,即司机王某和会计张某(代表公司)同时或者重叠占有着钱款,存款名义人司机王某的支配力最强,故认为应当排除转移占有型财产犯罪,而以侵占罪认定。

笔者认为,上述观点是不妥当的。上述观点的前提是银行存款占有状态发生重叠与冲突,即存款名义人王某和实际存款人会计张某同时或者重叠占有着钱款。笔者恰恰是反对该前提的。笔者认为,此种情况下根本不存在所以的同时占有或重叠占有,此时只存在单独排他性占有,要么司机王某占有,要么会计张某(也即公司)占有。笔者将本案例分为2个时间节点,一是挂失前,二是挂失后。在挂失之前,存折及银行卡(主要是银行卡)都在会计手里,而此时银行卡是取款的唯一凭证,银行是见卡立即支付,我们很难想象,在这种情况下,名义存款人仍然可以请求银行支付存款。举一例子:A将一货物存放在B所有的仓库中,并持有着该仓库唯一的一把钥匙。在此种情况下,依照一般观念,在换锁之前,B不可能对仓库中的货物进行挪移,更谈不上支配力。所以,笔者认为,在挂失之前,该笔欠款是由会计张某(即公司)占有的,排除存款名义人司机王某的占有。而挂失之后由名义存款人占有,排除会计张某(及公司)占有的事实是显而易见的,在此就不作赘述。而不分时间节点的论述只会徒增复杂和困惑,而我们先前讨论都是在不分节点的情况下进行的,最后导致争论不止,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对该案例的分析应以挂失前后作为时间节点,挂失之前由持卡人会计张某(即公司)占有,挂失之后由存款名义人所占有。由此可见,司机王某通过银行挂失行为,设置新密码,好比换了新锁,又重新取得了对存款的占有。

综上所述,根据两步过程分析,笔者得出,名义存款人王某通过银行挂失手段的取款行为应认定为侵占罪。

参考文献

[1]王佳.存款名义人挂失领取他人钱款的刑法分析[J].中国检察官,2011(9):38.

上一篇:基于大规模语料库的对美汉语教学用词表的制定... 下一篇:浅析高校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