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上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2-09-05 04:39:39

初中数学课堂上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2-0261-02

人生责任是人生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社会的每一个人,在他生活的整个旅程之中,都对他人、集体和社会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与智力开发影响极大,也是一个人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现在的中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中居于特殊位置,家庭教育的不当给学生身心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事实说明,不抓责任教育,学校德育就会无力,素质教育就难以落实。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历史重任迟早要由他们来承担,因此他们必须要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主人公意识,才能担起历史重任。这在新课程标准中能够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写道:“期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数学,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使他们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1 教师情感上尊重学生主体,学生在自我教育中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社会责任感是一个由己及人,由内向外 ,逐渐扩展、升华的情感体系。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的关键在于使学生从对自己负责做起,加强自我教育。学生的自我投入,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与评价、自我控制、自我激劢的能力、程度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责任教育的成功与否。一个对自己都不负责任的个体,很难想象其会有发达的社会责任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育人不能总是牵着他的手走路,要他独立行走,使他对自己负责,形成白己的生活态度,要让学生陶冶自己的情感,训练自己的思想和意志,形成和稳定自己的性格”。责任意识的形成正是责任主体在无数次的内化与外显的交替中逐步形成的。新课程改革重视对学生的尊重,因为“尊重是对人格的承认,也是人格实现的基本条件,即主体自我发展的根本条件”,让学生“在每一种生活处境中判断自己的目的,判断牛活中的各种价值,能够自主地选择,能够意识到外部与内部的各种力量,能够承担我们行动的结果”新课程下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绝不是以放弃学生自身个性和人格独立为代价,没有尊重就不可能有真实社会责任感的养成。信任学生,相信人性向善性的存在和个体人格自我发展的力量,从根本上反对灌输、强迫,倡导平等对话、启发引导,“责任感并不是从外部强加给人的职责.而是对自我所关切的恳求的反应”。提倡独立的个性,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幸福的权利,肯定和尊重个体自身的价值、尊严和人格独立,这是新课程道德教育的基础,也是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前提。

2 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首先,在组织课堂时教师要树立全体意识,即必须着眼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随着素质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这要求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与个性,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当前的知识水平,然后分层次地设置问题,有步骤地开展课堂教学。尽最大力气调动每一位学生,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力,给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引导和帮助,让每一位学生都感觉到老师对他有一份独特的希望与关爱。这样才有望唤醒一部分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自信心。

2.1 应加强课堂上的交流与合作。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要求要以传授知识为主变为以发现知识,获得知识与获得情感体验为主。这就要求课堂上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要注意课堂的点拨和引导,促使每一位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自身体验与自我价值观,能动地去认识知识,并改造知识,内化知识,形成富有个体特征的知识体系。这样学习的过程才变得有滋有味,有活力,有生命。于是,知识的学习便可以超越认知的范畴而达到影响人的情感和人格的领域。只有这样,每一位学生才会得到适合自己的合理的发展与提高,进而获得满足感和自信心,同时也会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2.2 教师要注意活化知识,做好知识的载体。教材上的知识往往看似是硬邦邦的“死知识”,学生很难对之保持长久的兴趣,因此,教师就要运用自己的智慧、生活体验与人生感悟去活化知识,使得教材中看似“死”的知识变为课堂上生动、活泼、形象、充满生命力?的“活”知识,也即创造富有教师个性特征的鲜活的知识。这种饱含教师情感和生命力的知识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更强的刺激,因而也会对那些游离与课堂之外的学生产生作用,激发广大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进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3 应建立民主平等、互相影响、共同提高的师生关系。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顺利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保障。教师要完全放下师者的架子,将自己完全融入到学生之中,和学生一起共同创设课堂情景,共同体验学习的过程,必要时还要学会向学生示弱。这样学生的自我意识、挑战意识、责任意识都会得到加强,进而会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并且乐意积极主动地探究,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在提高中感受成功的喜悦。这样,自然会逐渐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逐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纵上所述,课堂教学要顺利地完成既定目标,进而使每一位坐在课堂里的学生获得应有的发展,教师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自信心,在此基础上必须树立面对全体学生的意识,大力增强课堂的交流与合作,合理地内化并活化知识,建立良好而和谐的师生关系。

上一篇:计算机教学与实践的重要性 下一篇:浅析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