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的教学体验

时间:2022-09-05 03:35:11

浅谈新课标下的教学体验

音乐教育要以审美为核心是《音乐课程标准》的首要基本理念。与传统的音乐教学体系相比,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淡化了教学活动中知识传授过程,强调在音乐审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而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是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过程之中。但是,在当前音乐教学的改革热潮中,与这一理念相悖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即使采用了新的形式和新的方法,由于受传统应试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实施音乐审美教学的过程中仍是“放而牵之,动而圈之”,不知不觉地显现出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的掌握和积累为目标,过分强调知识系统,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在这一年的校本课程的课改成果中深刻地体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从注重偏向少数拔尖的学生到面向全体学生这一观念的转变。第二,从单纯追求知识的水准到面向追求人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发展。第三,选择的教材以及我个人为教材的加工和组织都反映了从教育与社会脱节向紧密地联系社会生活这个方面转变,密切地注意了孩子们的需要和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的反映。第四,从一种强化竞争的教育到合作为基础的教育,我注重了自己与学生的沟通、学生之间的沟通以及学生与听众之间的沟通。第五,完成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到努力以学生为主体参与的模式转变。在这一点上我们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音乐作为基础教育是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而不是一种逻辑思维的认知过程。因此,无论在教学目标的拟定和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媒体的使用以及评价上都要与逻辑思维为主的学科,比如数学、物理、化学这些学科有很大不同,不是说完全不同而是很大的不同。因此一节成功的音乐课在这一点它应该符合音乐的规律,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过程。我们一定要把过程放在目标之中,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经验、获得情感上的升华,获得知识和能力。

校本课程《中国少数民族舞蹈欣赏》是我在教学中的一项课改实验,本实验以初中学生为对象。通过对《音乐课程标准》和《音乐课程标准解读》等有关建模理论的学习,打破常规教学的结构,构建新的教学过程。

依据建模目标,通过对实验课案例理论上的分析和多次反复试验,概括出“视觉听觉感受、模仿个性表现、二度创作探索”审美活动教学模式。其基本结构为:

本课中的激励引导就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先观看同学们不太熟悉的羌族、佤族、苗族、瑶族等舞蹈片段(多媒体),再运用设疑抢答等多种途径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审美活动的兴趣,做好积极学习新课的心理准备的教学环节。此环节是实现“主动感受”的必要条件,采用了“激励”教学方式,主要运用设疑激励、表演激励、对比激励、情境激励等教学方法。

本课中的主动感受是让学生作为审美活动的主体,通过视觉听觉感受,选择表达美感方式(对各民族舞蹈特点进行色彩线条描绘、写作、图谱记录等)、挖掘审美因素、明白审美道理,形成美感的教学环节。主动感受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基础和前提。本节课采用了“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教师示范各民族舞蹈动作,引趣、设疑、辨析、使学生愉悦、模仿、释疑、探究发现美,从音乐审美的实践活动中消除学生学习的疑惑和情感障碍,同时运用欣赏、聆听、分组讨论、相互交流、点悟讲解等相结合的方法。

本课中的个性表现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民族舞蹈的真实感受的教学环节。主要是针对两个问题:一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在欣赏学习各民族舞蹈时,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舞蹈及音乐的理解;二是通过自己喜欢的形式,可以载歌载舞、分工合作表演等,将真实感受表现出来。

本课中的合作审美是通过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探讨,共同发现美的教学环节。让每位学生都能发挥比单独学习时更大的作用,个体在合作的环境中比在单独学习环境中能够产生更强烈的学习动机。采用的方法包括分组交换心得、对比学习、双人舞、三人舞、组舞、群舞等。

本课中的探索展示是让学生运用不同民族的服装、道具、饰物、乐器来表现自创的不同民族的舞蹈情景,是独立和与他人合作创作舞蹈并展示创作舞蹈作品的过程。由于舞蹈的种类繁多,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舞蹈风格、特点和表演形式,就算在同一个民族的不同地区舞蹈也有所不同,有的热情奔放,有的轻盈柔美。因此,这一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民族特点来进行舞蹈想象力,展示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新能力。采用指定民族音乐即兴编舞、拟定题目随心而舞等方法。

本课中的发展评价是以建立学生的自信为基础,以学生音乐素质的发展为目的,采用激励、反馈、调整的方法,进行多方面发掘潜能的过程性评价和中介性评价。评价主要关注学生的兴趣潜能和发展趋势。评价方式本节课采用教师点评、学生自评、互评、观察、作品展示等;课后采用以班级为单位的舞蹈比赛和综合态度测评等方法。

渗透舞蹈音乐知识是把舞蹈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舞蹈艺术的审美体验过程之中。它不是一个教学环节,而是渗透在各个教学环节的过程中。

通过校本课程《中国少数民族舞蹈欣赏》的教学,使我对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又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同时明白要注重对学生舞蹈兴趣的培养,舞蹈体验的积累,舞蹈风格的塑造,要注重为学生储备学习舞蹈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通过给学生提供感受舞蹈、表现舞蹈、创造舞蹈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舞蹈实践活动中,并在活动中学习最基本的舞蹈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使学生获得舞蹈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乐,提高学生的舞蹈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奠定其终生学习舞蹈、享受舞蹈、发展舞蹈能力的坚实基础。

一年来的教改实验证明,只有教师转变了教育观念,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才能有效地提高。同时也要认识到,这一教学模式研究还有待于深化,其结构和方法体系也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我愿与各地的同仁一道,为学生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作出贡献。

作者单位:郑州市扶轮外国语学校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巧妙优化操作活动精心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下一篇:创设高效语文课堂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