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统整,落实高效课堂

时间:2022-09-05 02:17:49

有效统整,落实高效课堂

根据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需要,合理发挥现代与传统两个教育媒体的各自优势,实现整合的最优化是应有的教育态度。《月光启蒙》是一篇淳朴优美、感情真挚的散文。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亲唱民谣、童谣、讲故事和猜谜语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怀念之情。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月光启蒙》第一课时教学的实践,用文化的视野与心态来审视,我的目标是:有效统整,落实高效课堂。

一、技术运用以恪守学科的特点为准则

语文课有其特有的、毋庸置疑的学科特点。第一课时的教学无论怎样运用技术,如何与技术进行整合,最终还应当是语文课。语文课是要咀嚼文字的。如果仅仅是训练学生读准字音、写对字词、记背字义,那么文字对学生来说仍然是冰冷的东西。在这一教学活动中,用汉语的独特魅力去征服学生,准确地解读出文字的文化意味,使文字具有温暖的色彩。

【精彩回放】汉字文化在“蒙”字的学习中悄然传递。

师:在这里,它读“蒙”(méng),注意看中间有两横,上面一横短,下面一横长,一横盖在一横上面。

(利用交互式白板的放大功能帮助学生辨析“蒙”字字形并利用红色笔键的书写功能进行强调记忆,因为根据经验,学生容易将“蒙”字中间的两横写成一横,所以在这里很有必要帮助学生正形,留下深刻印象。)

师:“启蒙”是什么意思?

生1:启示。

生2:启发,打开。

师:“启”就是打开,“蒙”呢?

生:(无语)

师:“蒙”是什么头?

生:草字头。

师:在你的印象里,草字头的字,多数跟什么有关?

生1:草。

生2:植物。

师:对,它最早就指一种寄生的藤本植物,依附在别的植物上,所以“蒙”有遮盖的意思。那你想想,“启蒙”连起来该怎么讲?

生:打开原来遮盖的东西。

师:对,打开,使原来被遮盖的东西看得见,这就是“启蒙”。齐读课题。

关于“蒙”字的教学是在几次方案修订之后最终定稿的。在新课开始,笔者并未直接从理解题目入手,而是利用白板的拖动、放大功能引出“蒙”字,通过对“蒙”字的说文解字,探析“蒙”文化。再由词“启蒙”的词语意思作为抓手,以“蒙”字的本义为突破口,激活学生的生活记忆,填补学生的经验空白,打开学生认识的盲区,在此基础上进而解题,一切水到渠成,浑然一体。

二、资源运用以追求无痕的整合为境界

在呼唤讲实效,推行大语文的今天,老师将各种资源整合到课堂。但其实际结果应追寻无痕,唯此才最能彰显语文本质,帮助学生找到文本要义,体悟文章情感,和作者同呼吸,与课文的脉络共跳动。无痕的整合离不开课前阅读、精心筛选、灵活运用。

苏教版小学语文配套学习软件作为课程资源,其中包含很多专业技术人员集体创新的智慧结晶,与每篇课文匹配的图、文、声、色等资源,为语文教学打开了一扇窗,拓宽了教师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见识。

三、方案修订以发展学生的素养为终点

基于电子白板技术支持下的《月光启蒙》第一课时的教学,是经反复实践,几次修改才最终定稿。修订过程我们始终以发展学生素养为终点。而如何有效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这是本堂课要追寻的整合目标。

【优化设计】学习方式在“莲花落”的理解中不断更新完善。

如第一教案中“莲花落”一词的教学:

师:你知道“莲花落”吗?

生:“莲花落”是叫花子要饭时唱的。

师:你还知道什么?

学生知之甚少,无从回答。

师:“莲花落”又叫“数来宝,早在宋朝时就开始流传了。语言通俗易懂,在民间流传,以前叫花子要饭的时候常唱,后发展为一种民间曲艺。

第二教案中“莲花落”一词的教学:

师与生仍是第一教案中的对话内容与格式,不同的是,最后:师直接点击链接资源“莲花落”视频进行播放,学生欣赏。

而最终教案中的“莲花落”一词的教学则是:

师:“莲花落”是什么?

生:以前叫花子要饭时唱的一种调子。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课前预习时,从《课课通》上了解到的。

师:这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老师教你还可以通过网上的“现代汉语词典”直接输入“莲花落”,就可以查出许多相关信息。

师边演示边讲解:“莲花落”又叫“数来宝,早在宋朝时就开始流传。语言通俗易懂,在民间流传,以前叫花子要饭的时常唱,后发展为一种民间曲艺。

师:听过“莲花落”吗?

生摇头。

师:想听吗?进入“百度”搜索,输入关键词“莲花落”,点击就可以欣赏了。

(利用“现代汉语词典”查找并理解“莲花落”,随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利用网络搜索感受“莲花落”这一门民间曲艺,试图对“莲花落”取得丰富的感性经验,更新、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莲花落”是体现特色的重要词语,它不但是文中较容易读错的一个词,更是联系家乡文化和歌谣文化的桥梁。在多音字正音的基础上,对于这个陌生的词语,在师生交流并肯定引导、肯定学生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展开以上一系列教学,准确地把握了字词教学音、形、义结合的教学本质,并在词语教学的基础上力求交给学生学习词语的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打开学生认识的盲区,疏通认识的渠道,引导利用在线“现代汉语词典”查找并了解“莲花落”的相关信息,拓宽学生的信息源,随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利用网络搜索感受“莲花落”这一门民间曲艺,更可以激发学生对“莲花落”的探究热情与无限乐趣,从而取得丰富的感性经验,更新、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最终发展学生的素养。

当我们用文化的视野来关照整合,以文化的心态来审视整合,我们感受到了技术带给我们的崭新课堂境界。白板技术、教学资源等现代教育技术仿佛一支长篙,在语文教学寻梦的路上,支撑着我们的课堂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大满镇城西闸小学)

上一篇:以“趣”为突破口,让孩子爱上语文 下一篇:劳动素质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