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时间:2022-09-05 02:15:28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养成不断反思的习惯

一位优秀的高中物理教师,绝不会教死书,而是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人的教学经验,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求学生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就不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二、充分了解学生的物理基础和接受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注重启发引导,因而教师对课堂内容的把握很重要,讲到什么程度,怎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若把握不好,会出现学生目瞪口呆、不知所措的局面。

例如,在学习了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后有这样一个题:球A以初速度vA=40m/s从地面上一点竖直向上抛出,经过一段时间Δt后又以初速度vB=30m/s将球B从同一点竖直向上抛出(忽略空气阻力),为了使两球能在空中相遇,Δt取值范围正确的是( )。

A.3S

C.2S

有位老师列出了Δt与球A运动时间t的函数关系,代入的t取值范围,从而得出Δt的范围。用了二次函数求极值的方法,学生一下就蒙了。

对上述出现的情况,笔者有以下几点想法:

1.课后经常找学生聊天,了解学生的听课情况,一段时间后就会知道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授课方式了。

2.注意观察学生对所提问题的反映,了解学生的思维动向。(看面部表情,若是学生一脸茫然,则问题难了,可以在设一个台阶,降低难度。)

3.注重举生动形象直观的事例来说明问题,还应该多用实验器材,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不一定非要实验室器材,可以是生活中随手拿过的器材:粉笔画、钥匙串、饮料瓶等等)

4.认真检查学生作业,作业完成情况可以反映学生的存在的问题。

5.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如果学生生员质量较差,学习能力和接受知识的能力都比较弱,不勤于思考,那么以全部的新课程理念进行授课,学生一时难以接受,因此对于基础比较差的班级学生,应循序渐进,逐步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三、认真准备每一节课

备课的出发点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1.注重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注意使教学环节逐层深入,让学生易接受、感兴趣

物理概念、规律比较抽象,要求物理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上要求趣、求新、求活。所谓求趣,即教学中努力创造条件,增强趣味性,把学生的直接兴趣转化为对物理学科持久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刻苦学习。

2.尽可能多地设计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与原教材相比,实验项目和数量都有所增加,经常遇到探究实验。教师要设计实验,直观、形象、有趣的实验能收到比任何语言描述都好的效果。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制作的过程中,应有目的地让学生独立设计操作,分析实验结果和成败的原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判断、推理的习惯,同时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验设计操作的能力。

3.注重概念

概念是学好物理的根源。我们经常说学生概念不清,但到底不清在什么地方我们得讲清。比如讲加速度,为什么加速度减小速度还能增加;比如讲惯性,速度大的物体不容易停下来,所以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然而为什么这个结论是错的;比如讲功,力与力方向上的位移的乘积,但我们做题时用得更多的却是位移和位移方向上的力的乘积;比如讲向心力时,讲清性质力和效果力了吗?天体运动中宇宙速度与运行速度辨析了吗?重力加速度、当地重力加速度、运行加速度、向心加速度、引力加速度是什么关系?比如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条件下”,主要强调“只有”“重力做功”,再假设“不只是重力做功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在对其内容的叙述时,不妨把重点放在“相互转化”和“总的机械能守恒”上,这样能加深学生的记忆,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使问题一目了然,学生也容易接受,效果很好。

4.注重模型的建立

把研究对象、过程视为理想模型。在高中物理中,我们所研究的对象或物理过程可以说都是理想模型,例如在研究对象上有质点、轻杆、轻绳、弹簧振子、单摆、理想气体、点电荷、理想电表、理想变压器、匀强电场、匀强磁场、点光源、光线、原子模型;又如在研究物理过程时有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平抛运动、简谐运动、简谐波、弹性碰撞、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等等。所以在解答物理问题时,最关键的是:①明确研究对象及其所处的状态,并把研究对象视为适当的物理模型;②分析物理过程,并找出物理规律。现在很多学生对于物理规律和物理公式背得很熟,但是真正碰到问题的时候,却无从下手,其主要原因是他们不会将一个实际问题抽象为一个正确的模型。这个本领如果没有学会,就只能是老师教一个,他就会一个,老师不教,他就不会,无法做到举一反三。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应该下功夫教给学生这种处理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例如将活动的人作为研究对象往往是难点,人跳高、人乘扶梯上楼、人走路等。

(作者单位:山西省大同一中)

上一篇:龙虾成了励志哥 下一篇:化学与现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