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的完善与优化

时间:2022-09-05 01:56:13

基于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的完善与优化

【摘 要】 随着不断应用和普及的网络信息技术,给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数字化管理已经成为可能。本文对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图书馆编目工作在信息化环境下工作模式和工作技术环境的变化进行了阐述,最后从优化馆员队伍、完善编目著录工作、培养人力资源、提升服务水准、依托新技术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优化与完善图书馆编目工作的策略。

【关键词】 编目工作 高校图书馆 信息化背景 优化 完善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高校图书馆的编目工作从整理馆藏文献信息,开始向编目和加工网上各种类型信息发展。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为网上交流和书目数据的联机编制提供条件。编目工作在信息化条件下,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前,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成绩裴然,而在信息化背景下,如何优化和完善编目工作,是编目人员应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1]。

1 信息化背景下当前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传统的图书馆编目工作是采用人工方式,利用不同的方法来深加工各种繁杂的信息,耗时又耗力。而在图书馆编目工作中应用网络技术,则会使出错几率降低,不仅使人力耗费减少,而且还能使信息增值成本缩小。但风险往往是和收益共存的,信息化为编目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产生:

1.1 信息化的实现,降低了图书馆编目质量

由于一些高校还没有完善的图书馆基础设施,对目录进行编制的软件还不具备齐全的功能。对文献的内容不能正确分析,同时对记录文献的特征也不能有效选择,造成相对混乱的目录编制,无法实现标准化的目录。还有一些高校图书馆对检索关键点任意选取,至国家目录编制标准于不顾,导致了各个字段指示符上的差异。同时由于编目的信息化,使很多高校不再审查和校队编目工作,由于工作中的差错不能及时被发现,为图书馆的管理带来了不安全因素[4]。

1.2 编码人员对人文精神比较轻视、而对强化技术指标比较重视

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图书馆编目工作具有输出知识和传播信息的基本功能,同时还能体现人文精神。但很多编目人员在工作中,仅仅是重视编目的技术指标,而对编目过程中的细节比较忽视,而这些被忽视的细节,恰恰是人文关怀精神的体现,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不能真正的将编目工作做好。

1.3 编目工作人员的素质偏低,不能有效利用信息化编目技术

信息化编目工作者在不断加快的技术革新频率下,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掌握信息技术。但目前一些编目人员因为大龄化,思想比较保守,思维模式仍旧定格在传统的编目工作阶段,这样将不能充分发挥信息化编目技术的作用。因此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编目工作人员。并对一些关键性技术定期进行培训和更新,努力提升编目工作人员的素质。

2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的完善与优化

2.1 改良服务水准,对新技术充分依托

高校图书馆在信息服务方面,承担着信息和读者之间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因为教师承担着科研课题和教学任务的双重任务,所以往往需要对口的信息和较高的专指度要求。而目前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前提,是熟悉和了解信息需求的特点,并开展细致而深入的调研工作。随着逐渐兴起的信息技术革命,以及图书馆领域所广泛应用的计算机技术,电子计算机逐步取代了完全依靠手工操作的检索、流通、编目和回访等传统图书馆工作模式。图书馆信息咨询人员应立足于师生对信息的需求,将编目工作有针对性的、循序渐进的开展。全面获取信息,将定性、定题服务和综合服务相结合,专指和广泛相结合,以实现一种预期的效应,使文献信息能在短时间内向用户传递,以满足社会对信息和知识的需求。所以,高校图书馆应对新的信息设备进行购置,并使资金投入增加,实现现代化的图书管理水平。

2.2 引入和培养人力资源,对馆员队伍进行优化

计算机编目后,会统一各个载体及各种类型的格式,用户的检索点和检索界面、标引工具、规范控制和编目条例等,会形成新的标准体系。而迅速发展的智能化和已经建立的规范化的新标准体系,对编目员的知识结构所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善于捕捉信息,培养信息服务意识,积极开展信息服务。同时,通过函数、进修等方式,来实施继续教育,提高对信息的加工能力和组织能力。通过学习,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与不断发展的编目工作相适应。

2.3 控制编目质量,使数据库建设得到加强

网络数据库建设的基础,是实现文献资源的共享。只有在技术上严格控制和要求编目工作,才能使数目数据的质量得到保证。编目包括著录和标引两个方面。标引是对文献的特征进行研究,并赋予某种检索标识。而著录是在对文献的目录进行编制时,对文献的形式特征和内容进行选择、分析。因为对数目数据库质量高低进行体现的标志是分类标引和文献著录,它会直接影响到馆际数据数目的共享和交流。目前,在一些图书馆的文献著录标引和编目数据上,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而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的基础,是拥有高质量的编目数据,而只有真正解决编目数据的质量问题,才能高效利用编目信息资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诸多环节控制编目质量,但其完成需要在制作数目数据的过程中进行。而在此过程中,会难免有各种差错出现,这样在计算机编目的过程中,需要加强质量方面的控制,做好校对工作,限制每一道工序的错误率,规避发生同样的错误。

3 结语

高校图书馆的基础工作就是编目工作。实现网络化和自动化,是编目数据建设的核心和宗旨。而实现各个子系统功能,并全面投入使用网络化和自动化管理系统,是保证图书馆高质量的前提。所以,从事图书馆编目工作的人员肩负着非常重大的责任,应不断提升其综合素质。目前,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正朝着虚拟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这使图书馆检索、整理和加工文献的格局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在信息化环境下,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而对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进行完善与优化,会使数据在网上的服务水准和检索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张范.网络环境下的西文编目工作及编目人员[J].黑龙江史志,2010(13):14.

[2]徐霞,徐萍,袁雄,等.高校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发展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7).

[3]周柳.高校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问题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3).

[4]麦淑平.谈编目工作的新特点[J].现代情报,2004,(9):159.

上一篇:《电视摄像》实训环节具体应用 下一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动基层林场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