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摄像》实训环节具体应用

时间:2022-08-02 08:27:14

【摘要】但是由于高职高专学生学习能力稍弱,纯理论的讲述难免让他们感到乏味无聊,所以笔者的理论讲授只选择最基本的内容,将所有的课程构思都设计在实践操作的环节之中。同时也要注意贪多...

《电视摄像》实训环节具体应用

【摘 要】 《电视摄像》课程的实践环节是教学中的重点部分,但大部分院校对这一环节的具体安排往往不够细致,缺乏较强的针对性。本文旨在探讨电视摄像课程中就实践操作环节,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循序渐进的培养其了解机器,掌握拍摄技巧,最终实现课程有计划、分步骤、重落实的开展。

【关键词】 摄像技术 实践 摄像意识

电视摄像是一门理论和技术操作相结合的课程。其中,熟练操作机器是其课程要求到达的教学目标。在本科院校中,电视摄像这门课程的教学往往注重其理论的培养,实践操作部分一带而过;或者同时重视二者部分,但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不密切,造成学生在拍摄过程中,不能够学以致用。在高职高专院校,由于学生的独特性和课程的倾向性,笔者在《电视摄像》课程的讲授中,逐渐总结出一些教学经验,希望为大家提供些许思考。

1 必要的理论讲授不可缺少,但要注重简单实用

摄像机始终是一台机器,想要熟练使用它,就需要对各个按键进行了解熟记;同时只选择一部分摄像理论,对学生进行详细解释,如摄像机内部结构、运动镜头、景别、景深等内容。如何将这些理论用一种简单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不仅需要形象生动的辅助手段,如视频、图片和多媒体课件,更需要教师能够深入浅出,运用实践教学实实在在的让学生观察和操作。

但是由于高职高专学生学习能力稍弱,纯理论的讲述难免让他们感到乏味无聊,所以笔者的理论讲授只选择最基本的内容,将所有的课程构思都设计在实践操作的环节之中。同时也要注意贪多嚼不烂,一次性的给与学生讲述太多,他们遗忘速度往往是惊人的。在每节课,即四个课时量的时间中,笔者只讲述两个课时的理论,剩下两个课时让他们去实践,熟悉机器。在总共72个学时中,理论的讲述只占16个课时。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笔者坚信要想学好电视摄像,就要在实践中不断去发现,去探索。

2 倡导自由分组,实现双赢

学生实践往往伴随各种各样的问题,笔者认为学生分组是关键的一环。经过笔者长时间的了解发现,作品质量高的组往往内部关系和谐;而作品质量一般的组,组员之间关系不是那么有凝聚力。同时当前学生数量众多,每个班级都在50人以上,分成大组,学生得不到锻炼;分成小组,机器数量不足;若是强行分组,问题可能会更多。

让学生自由分组,是比较可行的办法。这样保证了组内关系的团结性,往往能够按时保质的交出作业。当然也会有弊端,比如性格较安静腼腆的学生就不容易被其他同学邀请加入,或者某一组人数众多,而其他组人数较少。问题的解决办法是规定人数,不能超过一定数量;腼腆安静的学生,往往也是在课上不太活跃,不主动摸机器的学生,所以这些都是重点讲述对象,笔者往往带领剩下的学生组成一组,指导他们拍摄。

分组另一个作用就是能够找出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一个组的问题是个案的话,那大部分组都存在的问题就属于普遍现象了。教师就需要注意在课后进行总结分析,有重点的进行针对辅导。所以每次实践,笔者都会让他们写出三个问题,然后一起解决,如果没有问题,笔者就提出若干问题,让学生回答。课前课后复习以前的问题,督促学生不断积累。

3 实践拍摄中,循序渐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在第一节课开始,就布置拍摄作业,制作三个短片,分别是新闻短消息、MV以及剧情片。这三个选择是有根据的。由于笔者所在专业为新闻专业,所以拍摄这类视频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专业知识,同时新闻短消息作为最简单的实践类型,能够让学生快速上手,明确在拍摄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即平、稳、匀、准、清以及景别和若干构图法则的使用,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练习画面的剪辑意识,为后面的拍摄打下基础。

当然,在拍摄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机器操作问题,白平衡、光圈、聚焦等等。笔者秉承的原则就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认识摄像机的操作原理,更好的去熟悉课程内容。

(2)MV的拍摄,相较于短消息来说,稍微复杂了一些,更注重音乐和画面的契合。如果说新闻短消息是让学生把事件的各要素讲述清楚,交割明白,那MV中的故事构思则要求更有逻辑性,让观众看完会有内心情感上的交流共鸣。这就需要学生挨个镜头去思考,运用怎样的手段去把那些想法拍摄出来,深度思考,设计画面,达到最终的要求。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通常笔者都推荐学生去选择节奏感强烈明显的音乐,比如摇滚、快歌,是因为音乐节奏明显,剪辑点就突出,学生在前期策划和后期剪辑的时候,操作就容易一些。相反如果选择情歌或者慢歌,需要良好的故事情节和演技去酝酿感情,在演员都是学生情况下,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3)剧情片的拍摄要求学生掌握较高的拍摄技能。笔者经常遇见其他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上来就要求学生拍摄一部剧情片。在学生无法驾驭的前提下,让跃跃欲试他们去操作如此高难度作品,结果会深深打击学生的信心。他们经常会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拍出来的效果和自己想的不一样,为什么和影院的电影有这么大的区别?其实很大原因在于经验不足,技能不熟练。所以笔者建议将剧情片放在最后,等学生有了拍摄的意识,能顺利的通过镜头表现出内心的情感诉求,再尝试剧情片的创作,这才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相信最后的结果也是令人满意的。

4 模仿他人作品,是搞好教学的一种有力手段

电视摄像作为影视专业入门课程,对于刚刚接触机器的学生来说,是兴奋和新鲜的。他们满怀热情,想要拍好莱坞一样的大片,并为这个梦想而积极努力准备着。然而我们的学生是稚嫩的,缺乏经验的,原创对于他们来说,的确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所以笔者主张模仿精品,仿照他人作品的思路,去设计一部相类似的视频。有些学生想要模仿《舌尖上的中国》,拍一部《舌尖上的食堂》。其实这也是不可取的。因为《舌尖》这部作品内涵太丰富,拍摄要求极高,不适合学生模仿。一般笔者向学生推荐《报告老板》、《丝男士》等短小搞笑的作品,它们分故事章节,而且内在文化贴近当今大学生的实际生活,深得学生的共鸣,同时在拍摄技巧上没有太高要求,重在讲述故事内容。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很难顾及到所有的小组,所以笔者一节课跟随一个小组全程拍摄,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在《电视摄像》的讲授中,笔者体会到很深的责任感,学生如果不会操作机器,掌握不了基本的拍摄技巧,将会极大的影响学生以后的创作和学习。希望各大高校能够合理安排摄像课程的教学工作,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摄像人才。

参考文献:

[1]董宏斌.摄影技巧[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刘良洪.对电视摄像教学的思考.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9,(1).

[3]马金钟.“电视摄像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09(8).

上一篇:计算机网络机房的建设方法与维护管理措施 下一篇:基于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的完善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