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时间:2022-09-05 10:54:27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摘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学生思维的基础,是学习的动力,学生的问题意识会让学生终身受益。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此略谈几点认识和做法,不当之处,还望各位同仁斧正。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意识培养

新课程标准明确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列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提出一个问题则代表着学生对知识经过了积极思考,多角度地分析了问题,对知识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探索,调动了所有的知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当前最主要的教学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想问

乌申斯基提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要想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地参与教学,主动地提出问题,首先就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数学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地调动知识储备,主动思考,积极思维,才能发现问题,进而产生想提问的动机。所以,我们要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1、以操作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生动手能力强,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实践操作活动来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积极思维,产生疑问。如在学习“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时,我发给每个学习小组各三组纸条,分别为:10厘米、12厘米、17厘米;10厘米、12厘米、25厘米;10厘米、12厘米、22厘米。经过动手操作,学生发现有的可以拼成三角形,有的则不能。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使学生心中产生了“拼成三角形的三条边究竟有什么关系”的疑问。

2、以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将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与实例和数学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强烈的想学的愿望。

二、营造愉悦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

学生思维的活跃程度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学氛围紧张压抑,会抑制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消极厌学情绪;如果教学氛围轻松愉悦,学生会感觉到轻松和谐,思维将更活跃,进而敢于提问。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勇于质疑,敢于提问。

1、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控制着课堂,往往是教师一讲到底,且教师讲到哪里,学生记到哪里,使得学生只是在教师的控制下执行着教师预定的教学方案。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处在教师的压制下,师生关系是对立的,学生对教师有畏惧感,对学习产生了消极情绪,参与学习的意愿不强,有问题也不敢提出来。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有更多的发言权与选择权,使学生有主动思考的时间,有时间和胆量提出问题。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课前充分展开预习,遇到不懂的知识大胆地提出来,也可以在课下请教同学和老师。在教师讲课的过程中,学生如有不同见解时,应让学生大胆地提出来,我们不能单纯地为了维护教学秩序和教师的权威将这一掠而过,而应抓住机会,引导学生思考。学生不同的见解也许就是学生的创新之处,即使是错误的,也可能代表了大多数学生的共同错误,教师应及时加以指导,使学生自行修改,将错误扼杀在萌芽状态。

2、互动的师生关系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不是说教师放任自流,这样就会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由单纯的教师教走向单纯的学生学。现代教育理论提出,教学不是师生某一方的独立活动,而是教与学的统一体;知识也不是单向的传递过程,而是师生双向互动多向交流的过程。因此,要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与学生要进行有效的情感沟通与心灵互动。具体来说,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以教师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试想如果一个教师整节课都板着脸,表现得非常严肃,学生会因为畏惧教师而带来消极的情绪。但是如果一个教师以笑脸迎接学生,以宽容与耐心对待学生,这种快乐是可以传递的,学生也会感受到快乐的气息。二是发挥教师合作者与指导者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来参与学习活动,给学生必要的指导,与学生一起组成学习共同体,共同发展。

三、设计开放性习题,让学生勇于提问

新课程改革提倡要设计具有探索性与开放性的习题。这类题型无固定模式可循,条件不完善,答案不唯一,没有把学生的思维限定在条条框框里,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多角度、多层面来思考问题,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来看待问题,充分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开拓和数学能力的提高,利于学生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掌握。开放性题主要分成条件开放型、问题本身开放型、设计开放型、结论开放型四大类型。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和历年中考中的开放题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如我提出几个条件,有些是无用的,让学生从这些条件中选取两个组成一道题。这样的练习设计有新、奇、异的特点,学生发现做练习不再是教师指定,而是让自己选择条件来自己编题,练习的积极性会非常高,能积极调动已掌握的知识编出更多的练习题来,从而使学生将头脑中零碎的知识连点成线,连线成面,构建成知识体系,同时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四、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学会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任凭老师如何鼓励,如何旁敲侧击,就是没有学生提出问题。其实,不是学生不敢提,也不是不想提,而是不知道如何提问。因此,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至关重要。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具体的教学内容,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并渗透在每一节的教学中。学生掌握了提问的方法,自然就会提问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有效培养。

上述是个人对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提出的几点粗浅看法,不当之处,还望同仁海涵。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常抓不懈。

上一篇:浅析道路排水设施设计的重要性 下一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