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现场施工管理的有效途分析

时间:2022-09-05 09:09:04

高层建筑现场施工管理的有效途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在城市建设中占用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由于高层建筑结构复杂、工程量大以及施工时间较长,给建筑施工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本文就高层建筑施工过程的管理途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管理;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高层建筑的特点决定了高层建筑施工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非常复杂和繁琐的工作。面对高层建筑现场施工管理过程中所暴露的相关问题,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找到行之有效的对策,从技术、质量、安全、进度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和控制。

一、高层建筑现场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施工技术管理方面

现代高层建筑跨越很多领域、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这就给高层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要求各专业的施工必须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因为各个专业都有其自身技术要求,若在施工时仅仅考虑满足本专业的要求,而忽略与其他专业的协调配合,将会给其他专业的施工造成不便,甚至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进度。现代建筑追求个性化,每一幢建筑物都是一件独特的产品,甚至每一个设备、每一道工序都有其特殊的要求,这就给我们的管理增加了难度,也导致各个专业间的矛盾、冲突出现的概率增大。建筑科技的不断发展给施工技术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建筑工艺水平得到不断的发展,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新型建筑施工材料,但如果施工单位没有及时了解各材料的性能状况,和新型施工技术的技术要点,盲目按照原有的施工方案生搬硬套,或者施工人员没有及时掌握新工艺新技术的施工要点,再新旧工艺发生冲突时没有及时进行处理都会造成建筑施工安全和质量产生巨大的问题。

2、安全管理方面

现在安全生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高层建筑工程,施工难度大,更易发生安全事故,尽管各大施工单位表面上都着力强调“安全第一”,但还是存在有些施工单位对安全管理只是停留在口头上、书面上。高层建筑施工,高空作业多,因此安全风险也比其他建设工程大得多。有些项目的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未配备数量足够的安全工程师,没有定时组织安全施工培训,施工防护措施不到位,劳动保护用品配备不齐全,施工安全管理存在漏洞,施工安全保护措施不到位等,这不仅会影响整个工程顺利完工,更会危及所有现场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二、强化高层建筑现场施工管理的对策

1、高层建筑强度控制管理

混凝土的强度直接关系到高层建筑的强度水平,而高层建筑施工的时间较长,且需要的混凝土较多,容易造成混凝土强度方面的离散型较大,从而降低高层建筑施工管理质量。

(1)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在高层建筑施工前,应按照具体的工程来配制强度不同的混凝土,完成配制后的混凝土要送到国家规定的实验单位进行级配测试。经过测试合格后,再根据级配的比例来配制混凝土进行施工。但通常情况下,因为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很多,使级配和现场施工会有一些出入。如在现场施工中,由于砂子的含水量增加,使得混凝土的强度下降,因此需要将砂子和石子的级配比例调整到5%~20%的范围。

(2)提高养护管理的质量。在一些施工工程中,经常会发现在严格控制原材料、在配合比和振捣方面的情况下,混凝土的强度还是不能符合规定的要求,这一般是因为工程的养护时间不足导致的质量问题。因此,高层建筑施工通常会使用泵送混凝土,因为泵送混凝土能很好地缩短施工的时间和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

(3)严格落实混凝土强度的评定。试块制作要根据混凝土施工强度检验的评定标准,来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分批检验评定。由于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长、混凝土浇筑以及养护的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可能会造成混凝土试验值的离散性出现的差异,所以应按照条件基本相同来对混凝土实验值进行分批评定,这样比较符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与相关规定。

2、高层建筑裂缝的控制管理

由于高层建筑对混凝土强度的要求比较高,混凝土使用的量大且都带有地下室和深层地基,无论是材料的凝固和地基的沉降都可能产生裂缝。由于裂缝的宽度难以有统一的控制标准,使得高层建筑产生裂缝的可能性会比较大。因此,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应按照相关施工标准严格执行,尽量的减少出现裂缝的情况,以保证高层建筑强度的控制管理。在高层建筑施工中控制裂缝方法有:

(1)放”的措施

砌筑填充墙到接近梁底时,留有一定的高度,砌筑完后间隔至少一周,后补砌挤紧;合理分缝分块施工;在柱、梁、墙板等变截面处宜分层浇捣等。

(2)“抗”的措施

①尽可能避免使用早强高的水泥,积极采用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降低水泥用量。

②选用合理的最大粒径砂石,以减少水和水泥用量,从而减少泌水、收缩和水化热。

③在施工工艺上,应避免过振和漏振,提倡二次振捣、二次抹面,尽量排除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

④现浇板中的线盒置于上、下层中间,交叉布线处采用线盒。

(3)“放”与“抗”相结合的措施

在混凝土裂缝的防控中,新浇混凝土的早期养护是十分重要的。减少收缩是早期浇筑的混凝土防裂的基础,这里主要是控制好构件的湿润养护,因为砼表面水分蒸发过快,砼在凝结时内部产生较大的水化热,造成内外温差较大,如果不及时得到充分的养护,容易产生裂缝。对大体积混凝土而言,应采取有效措施,来避免出现集中水化热的情况。在养护过程中,应时刻对表面、中间、底部温度进行跟踪监测。对于混凝土浇筑后的内部最高温度与气温宜控制在25℃的范围以内,不然会因为温差过大而产生混凝土裂缝。

3、落实高层建筑安全管理的措施

由于高层建筑施工具有工程周期长、工作条件较差、施工人员密集等特点,存在很多不同于一般建筑工程的危险因素,主要体现在作业难度高和交叉作业多。因此,施工时应严格执行安全防护措施,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施工每个环节的安全管理,采取有效可靠的安全措施来加以防范。

(1)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树立安全生产第一的思想理念,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工人的自我安全防范能力,明确个人安全生产的责、权、利关系。加强对施工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培养施工人员的敬业精神与细致的工作作风;加强专业安全知识、技术的日常教育和培训,大力宣传安全法律法规,结合一些典型的安全事故教训,组织工人对照法律法规认真进行分析、讨论,增强其安全意识。

(2)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人

在施工中,明确安全控制由项目经理全面负责,并制定安全管理工作的要点。要明确施工安全的承诺与目标,编制工程项目安全计划。在现有建筑施工管理水平上,从制度上建立更有效的、更加科学的管理机制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保障体系。把安全责任目标分解到岗,落实到人、落实到班组,明确每一个施工人员的目标责任。针对不同建设项目和施工条件,合理地组织人力、财力、物力,进而提高施工效益,保证施工人员能安全生产。

结束语

虽然在房屋建筑施工中裂缝控制手段有以上几种,但我们不能固步自封,停滞不前,对以上技术手段应该依据不同的施工实例进行不同的选用组合,只要在房屋建筑工程的设计阶段以及施工过程中进行有效的防治措施,就能够很好的预防裂缝的产生。但需要声明的是,虽然目前我国对与房屋建筑裂缝治理已经形成相应的理论体系,但是对于房屋建筑裂缝监测手段并没有形成完善的一套,只能根据后期的防水效果和人的主观观测来检验,这同样是房屋建筑工程裂缝控制中值得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秦学斌.高层建筑施工管理问题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0,(17).

[2]黄晓丰.探讨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及控制措施[J].科技资讯,2010,(17).

[3]闫慧敏.高层建筑施工的控制要点[J].民营科技,2011,(07).

[4]孙承文.当代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防护措施[J].科技信息,2009,(03).

上一篇:实际应用中电气控制与保护浅谈 下一篇:浅谈建筑施工企业投标策略